胡运玲
编辑/徐颖婕
做父母的都喜欢自家宝宝伶牙俐齿,因此在学语阶段会不断鼓励他说话,生怕他一言不语,毫无回应。可是,如果有一天,宝宝的话匣子突然关不上了,他整日滔滔不绝,爸爸妈妈或许也会下意识地担心:宝宝这是变“话痨”了吗?
一般而言,当宝宝学会说话之后,经过半年到一年的语言演练,他已经能很流利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了,同时语言逻辑也在逐步加强。此时宝宝说的话会突然变得多起来,几乎一整天都在不停地说,简直成了“话痨”。但不用担心哦,这是宝宝语言发育阶段中的正常现象。
如果爸爸妈妈再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宝宝的 “话痨”可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表现为他一个人的“演讲”,即自言自语,宝宝会忽然对着一本书,或者一个玩具,唠叨个没完;另一种情况则表现为他想与别人进行互动式的对话,尤其喜欢问为什么,似乎只要看到了什么,都立马在小脑袋瓜里打个小问号,想要一探究竟。针对这两种现象,爸爸妈妈要学会区别对待。简而言之,前者要“置之不理”;后者却要“积极回应”。
不要打断宝宝的“自言自语”
我们要先明白,宝宝为什么会出现自言自语?其实这是一种半开放式的、自我的语言练习模式。而何谓“半开放式”?一般而言,语言是一种开放式的互动,即你一言我一语。但宝宝这种自言自语,他只需要自己说,并不需要别人参与和互动。那一刻,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所观、所感之中,不由自主地把刺激源对他的语言刺激而形成的语言符号,叙述出来。因此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就说出什么。这是一种单方的语言表达,他并不介意有没有他人给他回应。
那么,为什么不建议父母去打断宝宝的自言自语呢?比如:宝宝正在吃饼干,忽然把饼干塞进塑料小鸭的嘴里,还对玩具说:“小鸭子,快吃吧。你怎么不吃啊?不吃饭会生病,要打针,不吃饭长不高……不能出去坐小火车。”在宝宝的潜意识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会说话的,就像人一样。所以,在我们看来是宝宝的自言自语,实际上在他的意识里不是的,他认为自己是在与有着“生命的、活的”物体在对话。塑料小鸭就是他想象中的对话对象,他会在脑海中想象出对方的回答。
所以,此时的正确做法是不要轻易去打断宝宝,哪怕他讲的是错的,无厘头的,都无关紧要。如果爸爸妈妈总是打断宝宝的自言自语,或者去纠正他,告诉他小鸭子是不会吃饼干的,是不会说话的,这不但打击他说话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打断了他当时的语言思维的连贯性,而且还干扰了宝宝专注力的养成。当宝宝自言自语的时候,他是全身心投入在那个自己假设的情景中,很专注,很认真。父母的贸然打扰,便将宝宝从那种对话场景中硬生生拉出来,他很难再完全投入其中了。面对宝宝的自言自语,我们只需要做个安静的倾听者即可,做到不打断、不嘲笑。同时尽量为宝宝提供丰富的书籍、玩具,让他拥有丰富而多样的探索世界,以便增加供他自言自语的场景,激发他的说话欲望。
积极回应宝宝的“十万个为什么”
爸爸妈妈有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每天都会被宝宝追问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比如他会歪着脑袋问:“为什么你给花浇的水是凉水,它喝了不会肚子疼吗?它为什么不喝热水呢?”“为什么太阳挂在天上不会掉下来呢?是用钉子钉住了吗?还是用胶水粘住了?”“为什么爸爸有胡子,而你没有呢?”“为什么变色龙会变颜色呢?为什么人不能变颜色呢?我也想变颜色……”此时不要觉得不耐烦,不要粗暴地拒绝回答,而是从宝宝成长的角度去思考。
首先,我们要明白宝宝为什么会有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这全是他丰富想象力的产物。幼儿时期的想象力是发散式的,像万花筒,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与大多数成人的固定思维模式完全不同。所以,明白了宝宝的好问原因,就要以一颗理解的心,去接纳宝宝这个“小问号”,从而耐心地去帮他答疑解惑。宝宝喜欢问为什么绝对是一件好事,这能促进他的思维发展,也锻炼了口语表达。他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在快速地动脑思考,并主动组织准确的语言。在这个关键期,父母千万不要敷衍宝宝,否则会在无形中打击他的积极性,影响他的想象力发展。针对宝宝五花八门的问题,家长要做到有问有答,分门别类地对待。
类别一:对于知识性的问题,要耐心给宝宝讲解,这也是拓展宝宝认知能力的学习契机。
类别二:对于童话味十足的幻想类问题,不妨用童话的方式与他互动,比如宝宝问:“太阳是用胶水粘在天上的吗?”你即使给他讲宇宙的知识,他现在也无法理解,所以不妨顺着他的童话思维,回答:“是啊,太阳就是用胶水粘的,那万一它掉不来怎么办呢?”这样,你又给宝宝提出了问题,激发他新的思考,你还会发现,你的新问题,宝宝居然都能答上来,而且答案很精彩,很有创意。
类别三:对于一些很贴近生活的问题,不要直接给宝宝,可以鼓励宝宝一起去探索答案。比如宝宝问:“种子是怎么发芽的?”父母此时可以找来种子,和宝宝一起种,让他自己去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既锻炼了宝宝的动手能力,而且也让他体会到了等待的重要性,说不定他还会有新的惊喜收获。
宝宝的语言发展,是分为不同阶段的,每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语言现象,爸爸妈妈要跟随宝宝语言发展速度和节奏,调整与宝宝的对话模式。这样才能为宝宝的语言发展助力。当宝宝进入“话痨”期,不要打击他表达的积极性,做到不取笑、不指责、不敷衍。鼓励宝宝的好奇心,呵护他的想象力,尊重他的话语权,陪伴他一起探索神奇的成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