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环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12-09 23:50李一凡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思维能力实验

李一凡

【摘要】思维能力是整个智慧的核心,直接参与并支配着人的一切智力活动。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

【关键词】初中化学 思维能力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40-02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金钥匙。义务教育的精神就是要全方位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并解决问题。只有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思维敏捷、灵活、严密和有逻辑性、创造性。下面是笔者近几年来,在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实验验证、社会实践等化学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探索。

一、师生努力,广征素材,预习中触动思维神经的敏感元

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并共同努力的活动,只要双方都达到了学习的兴奋点,好的学习效果将会水到渠成。课前预习就是双方达到学习兴奋点最理想的渠道。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的思维活动通常由疑问而产生,好的问题将极大地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产生。以燃烧与灭火知识点的学习为例,除了确保自己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 或问题、或材料、或活动,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或通过讲课前的练习, 让学生在教师未评讲课文以前即已深人到课文内部, 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的问题。另外,我还要求从网络、从生活、从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去寻找:什么是燃烧?什么东西可以燃烧?什么东西不能燃烧?观察燃烧有什么现象?燃烧有什么好的或者不好的作用与用途?怎么样可以让本来可以燃烧的东西不燃烧?怎么样可以让燃烧的火焰变得更旺盛或者更小?因为这些问题大家在生活中都可以见到,所以问题一提出来就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大家都议论纷纷,当场就举出了很多燃烧的例子。我要求大家先回去仔细观察,把结果以字条的形式写下来,第二天带过来汇总。

经过大家努力,答案很快汇总上来了。不出意外,答案最多的是什么东西可以燃烧:“木材”、“煤球”、“柴火”、“纸张”、“树枝”、“森林”、“干草”五花八门。而对于燃烧现象,观察出来最多的就是有火,那什么是火?怎样用规范的语言,精确的描述呢?由此,在学生已有的认知上来纠正,指出,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深入。又因为此知识点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前学生花了时间去思考了,新课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他们的解惑点。分析了燃烧的定义,自然想到怎样才能燃烧?因为触动了学生的思维神经的敏感元,他们愿意去思考问题,结合老师事先设计好的实验,很快就能总结出,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三个条件,并且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当讲到此,再讲灭火的时候,就不需要我们直接指出,学生也能想到既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那么破坏了其中一个条件就无法燃烧,就起到了灭火的作用!

这样就不再是填鸭式的记住,而是培养了学生自己思维的方式,来得出结论,这个得出结论的过程,远比最终的结论还重要。因为,学生学会了自己思考问题。

二、提纲挈领,引导思维,讨论中形成思维瓶颈的汇聚

课堂讨论要求老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做到正面引导和适时收官。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讨论什么,内容要巧,要鼓励学生从顺逆正反多角度发表观点。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就有较多的难点和重点。这里,我们以实验室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高锰酸钾制氧气作为一个基础实验,需要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制新物质,不再是简单的基本实验操作.因此,需要在实验前,先集中讨论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氧气制取(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以及性质检验。通过以上的思路掌握氧气的制取过程与性质。

在说到这个反应的注意点的时候,我们一直强调,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以免高锰酸钾冲出堵塞导管,实验结束时要先撤导管再熄酒精灯,学生可以记得很熟练,但是好奇心使然,他们很想知道,如果我做错了,真的会跟老师说的一样吗?在讨论时,有学生提出,老师,我可以试着不放棉花,看现象吗?顿时,下面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我不想抹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答应他们,如果他们能很好地完成整个实验,可以拿出一组来实验一下。结果,他们收集到了一瓶紫红色的氧气。看到这里,怕对他们起到误导作用,我马上回到氧气性质上,同学们,我们说氧气是无色的,为什么这一瓶有颜色呢?学生们讨论了一些,结合紫红这个特征,得出,因为没有放棉花,部分高锰酸钾冲出,虽然没有把导管彻底堵塞,但也混进氧气中去了。

三、预设悬疑,实验验证,让思维的火花在实验中喷发

实验不是表演,它必然是一种手段,让心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从实验中取的收获;实验是一次锻炼,告诉学生“你也行”——不仅是动手能力,关键是思维活动能力的肯定。所以实验的设置要多样性,满足不同观点与问题的学生;实验的结论要有科学的判断,不能是简单的是与非;实验的目标要明确,需要老师提前针对不同的问题预设不同的实验项目。

实验是让学生了解化学,爱上化学的最直观的手段。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的实验绝不仅仅局限于演示实验,能演示的实验,绝不用视频取代。但是一些存在危险的,存在强污染的实验,就必需用实验视频来展示。而这种实验展示方式,比现场实验的优势是现象可以放大,使更清晰;可以随时暂停并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反复观看发现其中的奥秘,甚至可以做破坏性实验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比如炼铁那一章节,由于地域限制,和安全考虑,绝大多数同学是没有进过炼铁厂的,那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需求量最大的钢铁是怎样炼得的呢?在了解工业炼铁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炼铁的原理,也就是实验室怎样来炼铁。因此实验室炼铁必然成为这一章节的难点和重点。而实验室炼铁需要有剧毒的一氧化碳,需要高温条件,对一般的农村中学来说,是很难来示范演示这个实验的,因此必须靠实验视频来辅助。而这个实验的关注点在视频中全部有所体现,但作为初三学生来说,大多数还是比较浮躁,一看录像,就像看好戏一样,录像结束后脑中毫无印象,所以往往在给学生笼统的看过一遍后,开始提这个实验的注意点:

1.实验中应先通一段时间CO,还是先加热Fe2O3?为什么?

2.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3.从尖嘴管口排出气体的尾气是什么成分,应如何处理?

4.实验结束前应先停止加热还是先停止通一氧化碳?目的是什么?

5.如何验证实验中产生了铁和二氧化碳?

带着问题看实验,学生看的第二遍比第一遍要认真的多,很多问题在视频中得到了答案。于是第二遍下来,给了学生5分钟思考讨论时间来整理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请学生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再放一遍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的答案。

学到这里只是第一步,让学生了解了应该怎么做。但是很多同学更想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有同学就提出,老师为什么要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呢,能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在思考。当我回答了他们的问题,其中提到,有可能引起爆炸时,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老师可以试试吗?这种危险性实验,课堂上是肯定不行的,但是有了多媒体辅助,就都不是问题。于是,打开事先做好的FIASH课件,生动的展示了如果做错会怎样,学生印象非常深刻。

怎样体现你也行呢?学了这个知识点后引导学生,现在我实验室有氧化铜,没有铜,但是我想要得到铜单质,我该怎么做呢?学生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我顺势给他们布置作业,回去设计一下实验方案,如果可行,我们可以动手试试。第二天,再问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说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我很遗憾的跟他们说一氧化碳有剧毒,我们实验室不可以做,他们很失望。但我又提醒他们,一氧化碳的作用是夺走氧化物中的氧,我们有没有什么别的东西来取代一氧化碳呢?联系,前面我们介绍的氧化还原,有学生想到了氢气。结合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那么氢气还原氧化铜有什么注意点呢?学生举一反三,很快总结了出来,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学到了新东西,为了鼓励他们,我特地在实验室按照他们的方法做了一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学生们很有成就感,学习热情高涨,也更愿意在实验中思考了。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以上只是我近几年在中学化学教育过程中,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些举措。把它呈现出来,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教,以期在今后的中学化学教育中能更进一步。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思维能力实验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