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宏伟
【摘 要】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将小学语文教育及信息技术进行结合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事情。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增添语文课堂的趣味,也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便利,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来激发学生的灵感与创造力。但就像俗话说的那样,硬币都是两面的,有好的地方一定就有坏的一面,本文就语文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优缺点与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
【关键词】
小学 整合 信息技术 语文
从计算机出现在我国到现在已经几乎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电子设备,短短不过几十年,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在飞速发展,进入教学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信息技术的代入,为的是进行更好地教学,出发点是极好的,但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使得信息技术无法在教学领域得到快速的推进,下面就从利与不利两个方面来谈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优点
(一)增加画面感,使学生更加直观感受语篇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本上,有许多介绍祖国大好河山或者描写美丽景色的篇章需要学生学习,这个时候,如果只是干巴巴地带领学生读课文,而后记忆生字词就会使课堂变得很枯燥,但这个时候用上信息技术的话,就会好很多啦!可以采用制作幻灯片的方式,将课文中提到的地方的美丽图片进行呈现,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两个简短的介绍地方特色的小短片,既可以增添学生们对课文中描述地方的了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双重的好效果。而且现在的教育,不只是单纯使学生学会课文篇章,培养他们吸收新事物,了解新事物的能力才更加重要,信息技术的植入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这种需要。
另外,学生们在观看短片或观看幻灯片时,教师完全可以提问问题,这样又能锻炼学生提炼主要内容的能力,对他们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一箭双雕。
(二)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更加细心体会世间百态
现在的社会,并不缺少人才,但人才的重要特征,是拥有不尽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还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苏霍姆林斯基有言“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语文课堂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很容易把人教“死”,多数学生会变成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让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进行一个大的提升的,也无法使他们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但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合理的整合,就可以有效地促进这个问题的解决。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主体,但有了信息技术的介入,教师就可以将课堂的主导权下放,每个学期进行几节由学生主讲的课,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人前演讲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如果分小组也能有效锻炼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曾经听过一个教师的课,这位教师上课之前会让学生进行一个短短的两分钟演讲,内容自定,需要自己准备幻灯片或者音频背景音,而且讲完后需要有另一位同学对这位同学演讲的状态、内容、幻灯片制作情况进行点评,在这短短的两分钟里,不管是上台的学生还是坐在下面听的学生,都非常认真。你看,这位老师就成功地将信息技术植入进了自己的教学中,而且使用这种方式,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且即使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寻找资料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新的发现,而他设置的“同学点评”这个环节,也是非常出彩,这个环节可以考验学生对于美得感知,以及他们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当你能够听出一个人演讲内容和状态好坏的时候,你自己的语文素养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不是一点点,长期下去,一定会有很大提升,所以说,这种教学方式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很适合教学。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缺点
(一)教师处理经验不足
前文有述,由于教师可能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的信息技术训练,可能做出的幻灯片也好,引入的视频和音频也好,都会有些疏漏,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阻挡信息技术植入教学一个很大的阻碍。
(二)技术方面占据空间过大
有些教师有时为了增加趣味性,也会出现整篇课文都采用网上下载的视频进行教学的方式,这样做就显得有失偏颇,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欢迎与提倡,但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知识,整堂课都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度过,就失去了一开始的原本意义,毕竟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可取代取代传统教学方式。一句话,技术再进步,也还是需要教师口口相授,才能更加细致和到位。
【结 语】
语文本来就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很容易融入各种元素,加入信息技术以后,教学方式更加灵活也更加多样,通过课件和视频的演示,学生们的接受速度也会变快,是很好的教学选择。但二者结合,取一者长补另一者短才能实现双赢,才能带给下一代更好的教育环境与学习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国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学周刊,2016(19)
【2】高书贤.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运用【J】.学周刊,2013(02)
【3】孙红卫.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