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洋
滚蛋吧,脂肪君
文/汪洋
管理腰围和管理企业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吸烟整二十周年时候,我居然有一天很不想抽烟,就把烟戒了。然而,戒烟的后果很快便显露,腰围大了两寸,一些裤子穿不下了。面对总有一天会跟行星轨道一样粗的腰围,看来二十年基友并非一无是处,以前无论吃多少和吃什么,总是不能反映到体重上,当然有尼古丁的功劳。尼古丁走了,新陈代谢放慢到正常水平,肠内菌群平衡又被打破,有利于脂肪产生的细菌部落迅速壮大,加上吸收效率也提高了,总之,个人不想膨胀,也得膨胀了。
然而,脂肪也非一无是处,脂肪是我们人类的能量银行,这一点,我们与骆驼、狗熊一样。在食物极度匮乏下,体内的脂肪会提供能量,将我们被饿死的那一刻延后,于是骆驼终于走出沙漠,狗熊醒来能看见春天,而饥肠辘辘的原始人遇到了一头肥鹿。
哥伦比亚大学外科系教授迈哈麦特·奥兹就说,“人体的根本构造就是为了储存更多的脂肪。”
在我曾经密集赶工的一个星期里,睡眠紊乱,有时一天中只是饱餐一顿。几天后,腰围和体重却都增加了,这让我吃惊地捡起早已经还给老师的医学书,试图弄清楚吃得少了,为什么还胖了。
我发现,医学实验早就证明,一餐摄入人体当日所需的全部2 000大卡热量的人,要比那些分三餐摄入同等热量的人容易新增加更多的体重,原因在于,和部落时代的人类一样,当我们漏吃三餐之后,身体预感将会长期挨饿,就会自动开启防饿死模式,悄悄地积攒脂肪,以免自己很快饿死。这个结论和我的经历相符,很多人抱怨节食减肥后,体重更是不减反增,而且肌肉少了,脂肪多了,也是这个原因。
我们一般会忽略一个事实:人体的脂肪含量从出生开始就慢慢地在降低。比如,西方名画上刚出生的耶稣和一群群小天使都是肉嘟嘟的。对大多数人而言,女性在18岁左右,男性在21岁左右,体脂含量会到达最低点,然后人体内的脂肪比率又开始攀升,到40岁左右,体重增加10公斤都属于正常现象。换句话说,渔猎时代的女人在18岁,男人在21岁,是最健壮的时候,也是一生中因不能及时获得食物而饿死的风险最低的时候,这也是我们大多数现代人一生中身材最美好的时候。
而另一个不易为人所注意的事实是,骨感瘦削的人,英年早逝的风险远远大于临床上被确诊为患上肥胖症的人士。那些在社交平台上展示A4腰、人鱼线、摸肚脐等行为,无非是人们在强调自己离曾经的“黄金时间点”不那么远而已,当然这常常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任何事情,过与不及往往都不那么“美”。
当今社会,很多人对减轻体重的热度,并不下于对名人八卦的关注。实际上,腰围比体重更能准确地显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美国标准而言,女性理想的腰围在83厘米以内,超过94厘米,健康便会受到各种威胁,男性理想的腰围在89厘米以内,超过102厘米,患上与超重相关的衰老性疾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对于东亚人来说,理想的腰围尺寸也许还要缩小一二厘米。
人尽管不能真的让时光逆流,但是让腰围恢复出厂设置还是可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不要让我们的身体感受到饥饿的威胁。每天摄入的能量等于每天消耗的能量,我们的身体会因为收支平衡而维持某个体重。如果要瘦下去,必须能量入不敷出才行。所以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就是在减少能量摄入的同时,不能让身体感觉到饥饿。
此外,生理学家们发现,只要能够抑制自己的饥饿感,就能在微观层面上,避免体内分泌相关化学物质,也就可以避免出现那种不假思索把脂肪快递到自己腹部的行为。
我们的祖先通过增加和囤积体重,熬过了阶段性的饥荒时期,生存繁衍,这是我们身体倾向于储存脂肪和增加体重的根本原因,这种由基因里蕴含的势能,仅靠人的毅力是很难对抗的。
所以,为了避免因体重超重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动脉炎症,饿饭并不是什么可取的方式,往往还会适得其反。纽约大学药学教授迈克尔·罗伊森说:“人们往往认为,生活方式的选择和缺乏毅力是体重问题的元凶。但是,这并不能解释那些已经减去23公斤或者以上的人,有95%在两年后仍遭遇瘦身失败的原因。”
导致瘦身失败的原因更多地来自观念性的谬误,放纵自身的贪婪和与自身贪婪本性进行搏斗都是某种谬误。在节食问题上,后者会产生极度渴求食物的焦虑感。如同在某种意义上,恨也是爱,都会因同一个目标而产生焦虑感。罗伊森从临床上发现,自然而然地饮食,不必执着于每一口食物的成分。发自内心的微笑着面对这个问题的人,往往腰部会容易瘦下来,体内油脂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NPY,一种被称为Y神经肽的蛋白质,驱动进食,NPY对下丘脑起反作用,它降低了新陈代谢水平,激发食欲。它又是一种压力激素,其含量随着严重或周期性的压力而增加,一些处于慢性压力环境下的人,体重往往会增加。
也就是说,沮丧和心理压力也是体重增加的重要原因。另外,对很多人而言,进食又可以起到安慰的效果。血糖水平较低,则会激发强烈的饥饿感。人们开始大快朵颐,心情愉悦,不到两个小时后,骤升的精力会回落,又会觉得无聊,一定要再补充一些甜食。这种反弹效应会让身体处于生理紊乱中。人在这种处境下,为了调节情绪而不停地进食,而食物很快就会让人感到懒散倦怠,但仍无法摆脱这个魔咒。因此不少人被动地在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中疲于奔命,总是在为满足需要不停地吃东西而烦恼。
与原始人相比,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可悲的长期压力,有的来自工作,有的来自家庭,再加上唾手可得的高热量食物,几乎不用运动的工作环境,使得人们不得不面对脂肪的威胁。
过度进食和挨饿实验的小白鼠们在人为干预消失后,都能够正确地选择有节制地进食,一方面说明,动物的身体系统本身是希望正确进食的,另一方面,小白鼠不会为家庭和工作的压力烦躁不安,所以,控制进食的情绪层面十分重要。当一个人的身体不假思索地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会最终实现他所期望的目标。
古印度哲学家龙树曾经非常深刻地指出:世间万物的因果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和庸俗。实际上,有因不必然产生果,而无因则果不会产生。人们节食的想法和努力往往招致了脂肪的增加,因为人习惯于太愿意相信节食方法所做出的直截了当而且无比诱人的许诺了。我们误以为按某种方法做就会收获某个结果,比如天天吃什么,就会拥有跟模特一样的身材,结果没有达到,就会沮丧恼怒,信心丧失,进而屈从于涂满黄油的烘烤物。
另一个让人屈从于涂满黄油的烘烤物的原因,来自社会对胖人的某种歧视,那些来自网络、杂志封面的暗示又无所不在。迈克尔·罗伊森说:“肥肉是具有现实与隐喻双重意义的保护层,可以将你与现实隔绝。”他微妙地表达了一种处于放纵和放弃之间的心态,“我都这样了,在嘴上就可以痛痛快快爽下去了”。实际上,这种想法仍然是欠妥的。
此外,缺乏对“错误”的容忍,也是节食失败的诱因。一两次经不起诱惑在食物上放纵,并不会招致前功尽弃的后果。节食无关节操,不是做烈士与做汉奸、守贞节牌坊与不贞之间的二元选择。据调查,很多人放弃对腰围的管理,往往就因为一两次没有抵制住食物诱惑而带来的自责所致,担心前功尽弃的自责导致了前功尽弃。其实,只要意识到跑偏了,回到轨道就可以了。
很多出色的公司管理者,却是失败的身体管理者。不得已的应酬和长期的压力,显然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在药学教授迈克尔·罗伊森教授看来,管理一个人的腰围和管理一个企业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人也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按中医的理论,医生和宰相都是面对一个带有复杂的因果链网络的系统。管理学者彼得·圣吉则说:”“今天很多企业没有理解系统观念。”
罗伊森教授说身体是一个交响乐团,“其中所有的系统、器官、肌肉、细胞、体液、激素和化学物质负责演奏不同的乐器,各司其职,发出各自的声音……产生不同的结果,具体情况取决于你利用它们的状况如何,它们彼此之间仿佛只是独立地工作,其实只有当它们共同演奏的时候,你才能欣赏到自己机体奉献的精彩绝伦的和谐交响乐。作为自己机体的指挥,你控制乐器之前的互动情况,以及最终的作品的结果。”有趣的是,德鲁克也说,交响乐团可以说是现代组织的原型。
而在罗伊森看来:“优秀的管理者是如何工作的?众所周知,他们未雨绸缪,高瞻远瞩地制定出能充分发挥各人特长和能力的工作计划,定出切合实际的目标,评估工作进展,他们不会强迫员工超负荷工作,最终辞职或解聘收场。你需要把自己训练成一名优秀的腰部管理者,制定计划,帮自己成为身体的首席执行官。”
令他惋惜和不解的是,很多出色的公司管理者,却是失败的身体管理者。不得已的应酬和长期的压力,显然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最后,对于想摆脱脂肪君的人们来说,身体锻炼必不可少,同时,就人体本身而言,食物即药物。将一天的进食分成多次,放缓进食速度,各种干果能够产生饱足感,粗粮中的纤维减缓了食物从人体小肠到大肠的移动速度,人也能长时间地拥有饱的感觉。
真正的食欲分为两种形式:让人体产生饥饿感的生理信号,以及诱使人进食的情绪性哄骗。管理腰围是一个关于欲望的问题,是一个情绪问题,也是一个心理问题,当然也是生理问题。
回到戒烟,多年戒烟失败的历程中,既有抚慰情绪的生理的依赖,也有心理的自责,当我意识到每一天对自己说的那句“这是最后一次买烟”时,我已经将明天和今天对立起来了,我会永远抽下去。所以当我想买烟的时候,就会自然告诉自己,“我要永远抽下去了”,反而买烟的念头就消失了。同样,当意识到,进食是为了克服饥饿和给身体加油,而不是为了抚慰情绪或使自己幸福,皮带扣就又收回去了一寸。
滚蛋吧,脂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