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2016国人年度感受
人们常喜欢用“美好”来形容希望,但又有多少人去追溯过孕育美好希望的“沃土”呢?
2016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并发现了这片“沃土”。一年一度的“中国综合小康指数”之“国人年度感受”调查结果出炉,“温暖”,成为了2016年国人最强烈的感受。
始于三年前的“国人年度感受”调查,每一次出炉的结果,总是有些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从2013年的“累”,到2014年的“变”,再到2015年的“充满希望”,某种程度上正映射了社会心态曲线的变化。这一次——2016年的“温暖”,是孕育“希望”的“沃土”,而感受“温暖”的过程,又恰似社会心态曲线的“归家”之旅。
除了“温暖”之外,能引发国人“共振”的感受还有“正能量”和“充满希望”。
“大数据”中呈现出的调查结果引发了我们的深思,温暖、正能量、充满希望的感受因何能引发国人的“共振”?
为了寻求答案,《小康》杂志记者采访了16位不同行业领域的人,他们当中,有专家学者,有地方主政者,有社会工作者、观察者,有不同生活方式的倡导者,还有在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创业者。
他们口述中的这一年的中国故事里,或许就包含着你的温暖、包裹着你的能量,或许,他们的希望也将点燃你的希望。
我们还请10个人讲述了他们这一年的生活经历与职业感受,他们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他们当中,有在改革中领悟到服务与担当内涵的年轻公务员,有用仁心铸就“工匠精神”的医生,有让教学变革带着温度落地的个性教师,有正在搭建网上丝绸之路的女企业家,有用鼠标织就出“新法网”的老警察,有乐于在行走中了解世界的新晋作家,有已经为祖国健康工作了60年的科学家,有在最好的创业时代勇于逆“市”求变的创业者,有认为自己应该加快“转型升级”速度的大龄保姆,还有每天都在为工作而奔忙的房产经纪人。
听他们的故事,也许你会领悟到,温暖有时候需要自己去感受,有时候需要自己去寻找,但更多的时候,它来自于别人的给予,同时当你把这份温暖传递,温暖便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温暖、正能量、希望,这些其实都不单单是一句言语、一项政策、一件或大或小的事情被置于社会和人间后,所摩擦而生的温度、力度、厚度,三者其实有一个让无数人产生“共振”的共同“空间站”。这个“空间站”,便是境界。
这样的境界,同样无法用单一的词汇去表述,但无疑,这是一个国家闪现不断奋进的民族精神所需要达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