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制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传导机制

2016-12-09 00:01董全瑞
江汉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传导机制城乡收入差距

董全瑞

摘要:双轨制是中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传导机制,这个传导机制以确立计划和市场两个轨道为基础,以再造计划和市场相适应的两种不同机制的运行主体为重要环节,以限制农民权利为“差价”来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其运行的起点是以身份为标识把生产要素置于不同的系统,在计划系统内实行垄断高价,在市场系统由供求关系实施市场低价,从而获得两个系统之间的“差价”。这种“差价”既为国家寻找“红利”补贴城市化提供了便利,又助推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因此,在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条件下,对双轨制加以限制乃至取消是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价格双轨制;计划系统;市场系统;传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F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6)04-0005-06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二元结构是中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因。但二元结构与改革开放前有什么不同,又是通过什么样的传导机制来扩大收入差距的,国内外研究并没有涉及。对改革开放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解释是赶超战略驱动下的城市偏向,其政策手段是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户口政策、“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来实现对农业剩余的攫取,由此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经过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人为制造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统购统销已经不存在,人民公社早已废除,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自由流动不再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城乡收入差距应该缩小,但为什么没有明显缩小,这就需要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

一、城乡二元结构转换中的双轨制现象

改革开放前,通常是实行所谓的价格剪刀差政策,即通过扭曲农产品价格创造一种不利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策环境。以获取农业剩余补贴工业化。据中央研究室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从1950年到1978年,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5100亿元,通过税收提供资金978亿元,扣除国家对农业投入1577亿元,农村对城市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净额约4500亿元。改革开放后,获取剩余的价格机制由剪刀差转向双轨制。

1.土地价格双轨制

改革前20年里,通过从农村低价征用土地到市场上高价出售。从农民那里集中的资金超过2万亿元。现在,土地依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2007年土地出让价款1.3万亿元、2008年9600亿元、2009年1.6万亿元、2010年2.9万亿元、2011年3.15万亿元、2012年2.69万亿元、2013年4.1万亿元、2014年4.3万亿元。那么,源源不断的土地剩余是如何从农村转向城市的呢?

(1)在土地产权制度的初始安排中置入了“共有产权”的基因。产权经济学认为,产权是一束权利,包括使用权、排他权、转让权、收益权等。其中,权利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排他性和可让渡性。排他性是指谁在一个特定的方式下使用一种稀缺资源的权利,即除了“所有者”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人能有使用资源的权利。可让渡性是指将产权再安排给其他人的权利,它包括以任意价格提供销售的权利。我国的土地产权分为集体产权和国有产权两种形式,其剩余的传导途径是从集体产权上升为国有产权。其基因就是产权的共有性质。

从农民土地产权安排上看。家庭承包经营并没有改变产权的共有性质。在共有产权的基础上,国家把土地使用权、收益权部分让渡给农民,排他权和转让权只限定在农村内部成员且限于农业用途,一旦超出农业用途进入城乡之间的交易,国家及其各级政府就会插手期间主导土地收益权。所以,正是土地产权的共有性质为国家攫取收益提供了制度基础。

(2)国家用计划价格从农民手中征用土地。政府根据发展规划按照一定的行政审批程序,将农用地征用为工业或城市用地。对农民土地补偿价格是按照土地的农业用途计算,包括土地补偿费,即耕地被征用3年前的平均农业产值的6-10倍;安置补偿费,即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耕地被征用前3年的平均农业产值的4-6倍;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3)国家按市场价格出让土地。地方政府将农业用地变成非农用地,土地价格呈几十倍增长,经营土地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据测算,土地收益中的5-10%由农民所得,25-30%由村集体所得,60-70%由各级政府所得。近年来,地方政府迫于维稳压力,提高了失地农民补助、征地拆迁等费用,政府在土地征收买卖上的收益越来越少,而更多依赖土地抵押方式从银行贷款来进行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等活动。但是。以土地双轨制谋经济增长的自我循环、自我强化的路径并没有改变。

2.劳动用工双轨制

(1)秉持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比较优势理论获取人口红利。依据刘易斯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工资保持不变的理论和方法获得了对内交易的差价,而比较优势理论则获得了对外贸易的差价。所以,无论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农村劳动力都没有从中得到有效补偿。刘易斯和李嘉图理论的混合体在我国演化为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理论并使之上升为国家的长期对外开放战略,靠着这种战略。发展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大国。但这种“衬衫换飞机”式的战略在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并没有使工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所谓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挤压了劳动者合理的劳动工资、生活条件和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而形成的,它的正面表述就是“人口红利”。

(2)在宏观层面以户口为标识把劳动力置于已经存在着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所谓二元劳动力市场就是由计划和市场两个系统来配置城乡劳动力。与计划系统相联系的体制内劳动力配置、劳动力价格由制度性规则所决定,市场力量并不起决定性作用,而计划利用市场进而剥削市场成为其高收入的手段。由市场系统配置的劳动力的工资由供求关系决定,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下,其工资大大低于生存工资水平就成为必然的结果。所谓生存工资是古典经济学家把工资水平与生活费相联系的一种工资决定方式。而生活费是由社会和文化所决定的。是一种最低必需,必须保证个人和家庭足以恢复自身,因此相应地随习俗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在一个进步经济中,“最低必需”具有长期提高的趋势。虽然市场轨劳动工资有提高的趋势,但与计划轨差距还很大。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是同期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55.9%、57.8%、61.48%、63.54%、64.59%。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农民工月工资分别是同期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57.9%、60.43%、60.82%、61%。

猜你喜欢
传导机制城乡收入差距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下的广西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文献综述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关于我国农村消费影响因素的思考
河南省农村人口转移的历史轨迹、特征及动因研究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分析
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因素分析
卢布暴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