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嘉愈
摘 要: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通过研究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笔者在本文研究了国贸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定位,双证教学体系的实施,课程设置要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国贸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是随着社会需求应运而生的。在经济改革的初期,社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人才需求很大,该专业的毕业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就业前景非常火爆。在这样的社会需求大环境下,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每个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毕业生不断的往外输送,几年时间就造成了人才的过量。再加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就业形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才市场一度跌入谷底。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的对外贸易也逐步恢复常态,我国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又一次增大,出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在跨国公司、 银行、 保险、 海关、 管理等服务领域以及沿海贸易地区, 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很大, 特别是在我国民族地区,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才需求更大, 尤为迫切需要外经贸人才。
但是目前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才培养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才培养定位比较模糊,不能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培养,专业设置也不能紧紧跟上大的经济环境的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都比较欠缺。
(二)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在下面接受知识,但是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很重视,影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比重较大,比如国际商务理论,国际金融学,金融英语等,都是课本的理论知识为主,就连国际商务信函,国际贸易实务这些实践为主的课程,也都是以课本的理论知识为主,基本上没有实践教学。这样学生不能切身的感受业务的实际操作,也不能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没有实际操作的任何经验可言,这样也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
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
(一)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
当今的科技、经济发展如此之迅速,市场也不再是以前那个单纯的市场了,市场对国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变化。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正处于转型期,企业的成长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才需求也在转型的期间,因此,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我国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符合当今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工作岗位需要应用型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才培养也必须考虑到工作岗位的需求来对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进行设置。要充分考虑目前的工作岗位的要求以及人才发展的动向,及时掌控专业发展方向。目前对外贸易公司对人才的培养要求都是希望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教学过程能和岗位对接紧密,要求这些毕业生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国贸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一)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定位
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本科生人才培养一般是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见于著名学府或者是专业领先的985,211高校,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更多更广,一般的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都是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来的,但是培养过程中又经常偏向于理论教学,既达不到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标准,也做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人才应该具备这几个方面的能力:一个是学习能力,一个是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包括在校期间的各种课程,心理和价值判断,实践能力就是专业操作能力。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重点所在。
(二)双证教学体系的实施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毕业生就业时,往往出现单位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没有考到手的现象。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没有系统的了解就业所需要的证书情况,有的盲目的跟风考证,考一堆没用的证书;有的压根不知道要考证,临近毕业了才急急忙忙去考证,更有甚者是什么资格证都没有就毕业去找工作了。这样对人才的培养其实是不利的。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双证教学的体系,就是将课程的设置盒职业考证相结合,课程的教材内容必须涵盖相应的资格证书的内容,学习了该课程的同学,能够直接顺利的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
(三)课程设置要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加强课程设计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 强调科研成果与实践应用的结合,重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引导作用。[1]目前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偏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缺乏,但是国际贸易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经济活动,本科生接受了理论教学之后直接进入国际贸易的行业是存在很大风险的。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积极探索 “专业+公司 ”、“校中厂”等实践教学模式。另外,班级也可以组建模拟公司,也就是班级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按照企业的运营模式来运转,让学生在班级的上课过程中能够模拟企业工作的环境,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讨论解决。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