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华秘
真题回放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半命题作文
题目:有_______相伴滋味长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命题作文
题目:你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生活经历和感悟,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名师点评
从题型上看,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卷的命题形式延续了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即采用二选一的形式,并呈现出“持续稳定”的思想和导向,在难度上与2015年基本持平,趋向标准化、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只要考生认真审读,把握住其中关键信息,获取高分应该不成问题。
从审题的角度看,半命题作文的审题
关键在“滋味”,这种滋味怎样获得?是相伴产生,感悟所得。什么滋味?亲情、友谊、幸福、快乐、后悔等等,都可以成为感悟的滋味。限于中学生朋友的视界和阅历,考生可以写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等。构思文章时,要通过补题,展现自己熟悉的某种滋味,确定写作的方向,而选择什么样的素材,则将直接决定着作文立意的高下。另外,本命题要求写成记叙文,写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记叙文的行文特征写作,文体特征要鲜明。
题目二命题作文的关键有两个:一个是“你”,一个是“光芒”。“光芒”原意是向四面八方放射的强烈光线,这里显然是比喻义,即人身上的亮点。“你”第二人称代词,这里让他人指称自己也是合适的。当然还可以代指人之外的其他事物,如一棵小草、一棵大树等等。很明显本文题的写作目的是要求考生发现自身或他人的亮点,进而能正确评判自己和他人。构思时可以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个性特长,也可以发现他人的长处,在比对中感悟到“每一棵小草都要开花,再微小的星星也要发光”的主题。本文题文体不限,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叙事散文,或是夹叙夹议的文章,只要是符合题意的,考生尽可能地各显神通,各展其能。
从选材立意的角度看,两个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选材立意:
题目一:有__________相伴滋味长
思路一:与亲情相伴。父母相伴、姐妹相伴、祖孙相伴……亲人在一起,总是最美好、最温馨的。从这一角度立意,选取生活中的某一细节,展现与他们在一起的经历,赞颂亲情的博大,进而感悟爱滋味的温馨、幸福,值得留恋、回味和珍惜等。
思路二:与友情相伴。“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从这一角度立意,就是抒写对友谊纯真的赞美,可以写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友谊,也可以写与陌生人之间的相伴,通过彼此的交往,说明陪伴的重要性,在陪伴中感悟友谊的纯真、生活的和谐和人格的魅力。
思路三:与自然相伴。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与自然相伴,春有花、夏有叶、秋有果,冬有雪,每一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滋味。从这一角度立意,即是要抒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美好滋味。
思路四:与爱好相伴。比如喜欢宠物,与宠物相伴就感觉滋味悠长;喜欢读书,沉醉在书中情景也是滋味长的;喜欢制作,与艰苦相伴,苦也是甜。
题目二:你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思路一:写自身光芒
可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自己的不自信,进而通过某种经历或经别人提示,才发现自身的亮点光芒,从而扬起生活的信念,培养起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思路二:写他人光芒
即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发现他人的亮点光芒,或给予肯定,或择其善者而从之,进而引发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确立应正确、公正、客观评判他人的观点。
思路三:写事物的光芒
从这一角度立意,就是将“你”定位于事物,运用借物抒情的方式,展现对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进而感悟生活,感悟成长,为自身发展寻找正能量。
佳作工坊
有老屋相伴滋味长
山东青岛一考生
你是一处足迹,你是一场故事,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圣地。
——题记
搬了新家之后,老家的三间老屋便空了下来。两三年不住,风吹雨淋,老屋的墙壁便已经脱落不少。虽然如此,但我还是对老屋情有独钟,因为,这里留有我成长的足迹。
老屋已经很古老了,还是那种麦秸盖顶,石墙、土地板的一种,木门、木格子窗很小,透光性能差,因而屋内常年不够亮堂,但却温暖。
我最喜欢的自然是我的房间,糊满报纸的东墙上,贴满了一张张奖状。每学期放假,我都会带回一张奖状。爸爸和妈妈对这总是很欣喜,很重视,脸上也绽放出久违的笑容,先是传着把奖状翻过来覆过去的反复欣赏,然后妈妈亲自用面粉打浆糊,并喜滋滋地指挥着爸爸把奖状整齐地贴在墙上。那场景,好像妈妈在指挥着一个小学生,高了、低了、歪了、斜了……爸爸总是格外耐心,不厌其烦地把奖状下移、上托,左挪、右移……直到贴到最佳位置。晚上,躺在床上,借助微弱的灯光,看满墙的奖状,那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这面温馨的墙壁,见证了我的学习生活,也见证了我成长的足迹。
院子里最喜欢的该是那棵石榴树了。每年五月,都会绽放出火红的花儿。一阵风吹过,石榴花扬起轻盈的舞姿,散发出一股股沁人心脾的花香,引得蜜蜂都不肯归去。晚饭后,爸爸妈妈喜欢在这树下乘凉,我则乖巧地依偎在妈妈的身边,仰着头数着树上不知道数了多少遍的石榴花。有时,爸爸还会站起身来,扬起头来,在树上搜寻片刻,然后轻轻掐下一朵,先是端详一阵子,有时还放在鼻子下闻闻,然后把它小心地插在我的头上,板着我的脑袋,亲上一口,接着便哈哈大笑起来。等到八月份,我们总是有甘甜的石榴可吃,伙伴们也都人人有份,那滋味,想想现在还流口水。
等到上了初中,由于离家远,我不得不住校,这样在家的时间少了,坐在石榴树下的时光就更少了。后来,为了照顾我上学方便,我们全家又搬进了城里,住到了楼上,老屋便从此寂寞了。
然而,老屋,我童年的圣地,那曾经留存我童年欢声笑语的地方,那留驻浓浓亲情的地方,并没有随着老屋的逝去而消失,反而像窖藏的美酒,随着时间的久远,越来越香浓,越来越醇香。
有老屋相伴,我的童年并不孤单;有老屋相伴,我的人生才温馨而绵长。
特色简评
一、选材独特,立意别致。本文题大部分考生都选亲情、友情、师生情来写,考生独辟蹊径,选取老屋作伴,抒写对童年、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恋,选材独特,立意别致,别具匠心。
二、典型场景,成就佳作。文章选取具有特色的典型场景入文,为事件设置了一个个性化的舞台,既让文章立意独特,脱颖而出,又让作品因有特定的背景而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细节描写,传神生动。文章选取两个素材,一个屋内,一个屋外,屋内重点细致展现了“荣誉墙”,屋外则描写在石榴树下的情趣。两个情节都用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的动作细腻刻画,传达出亲情的温馨,滋味的绵长。
佳作工坊
你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山东青岛一考生
太阳发出的光照亮了全世界,我们也在它的光芒之下。生活中我们有时感觉自己暗淡无光,但请你相信,你也是一颗不凡的太阳,你也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没错,这个世界或许让人失望,让人糟心,让人想要离开,但这只是世界的一部分,你不能忘记那些对你无缘无故的善意,对你付出一生心血的家人,当然,还有你想给予别人的美好,说到底,你拥有的,正是自己亲手创造的。
要知道,上天安排我们经历的所有,都有他深刻的理由,那些未将我们杀死的,终将会成为我们散发光芒的动力。
或许我们没有显赫的背景,没人能为你铺出一条康庄大道,你也没有其他的选择,现在你所拥有的,无非是吃苦的毅力,向前冲的动力,你必须用它们来创造属于你自己的光芒,你不能让它在沿途的风雨中摇曳、熄灭,它必须亮。
即使是一棵绿树,即便不够高大,它也可以为我们遮荫挡雨;即便不够茂密,也可以在枝头上点缀千红万紫;即便不够繁花似锦,它也可以绿草如茵,更不用说它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这个世界制造氧气。
你或许没有资格成为镁光灯下的名人,橱窗聚光灯下的奢侈品,但也绝不要让自己沦为过季而被抛弃的打折货,不论是谁,我们都一样,要努力成为非卖品,那才是独一无二的,那样才会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生命并不很长,但它所拥有的我们所创造的,却可以持久光亮。生命,并没有给我们太长时间,因为它知道我们的效率,倘若它给了我们整整一百年,或许在前面的生活里,并没有太大的成就,就像屠呦呦,在晚年扬名天下,为人类作出极大贡献。生命,就像一场持久战,直到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找到自己的归宿。
也许现在你还是一个需要国王、母后、王子、骑士保护的公主,但你总要去练习成为一个可以直面攻击、毒害、折磨,甚至惨淡的人生,而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国土的女王。
你总会成长,长成你想要的模样,找到属于你的舞台,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一、议论构思,观点鲜明。考生以议论文构思全文,阐明要找到“属于你的舞台,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的观点,紧扣文题,观点鲜明,扣题意识强。
二、层层推进,长于说理。文章论证论点,没有采用大段的事实,也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却长于说理,由为什么到怎么做,层层展开论述,步步推进,思维严密,说理性强。
三、素材运用,点到为止。考生运用素材,如屠呦呦,点到为止,简约生动,既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又展现出考生剪裁素材的能力。另外,作品还巧用比喻,如把人比做树、比做太阳,都让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