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风潮下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

2016-12-08 21:00高明陈玮冰刘晴
农业与技术 2016年20期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耕地保护土地流转

高明++陈玮冰++刘晴

摘 要: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持续向城镇转移,给劳动力输入地和输出地耕地保护带来了不利影响。为加强耕地保护,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加快耕地机械化发展水平,并严格规范城市区域土地使用审批程序。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耕地保护;土地流转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56

1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和趋势

农村劳动力具有显著的跨区域流动特征。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是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同以往相比,农民工向中西部转移的比重正在变大,随着我国中西部开发战略的落实,这种趋势将会更加明显。总体来看,尽管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未来人口增长数量,目前社会上已经出现了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问题,农村可提供劳动力数量会越来越少,从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来看,农业投入产出收益的低下直接导致处于适龄段的农民基本外出打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是大势所趋。

2 劳动力转移对耕地保护的影响

2.1 劳动力输入地耕地减少

从生存空间来看,农民工在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之间循环流动,具有“三栖性”。在城镇住房租金难以支付的情况下,很多外来工人都是选择或者被工厂安排在城乡结合部的地价便宜的宿舍。然而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毕竟是有限的,大量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对耕地的占用。这些已改造的耕地一旦被用做为居住开发的土地,再想将其还耕基本上不可能。另外部分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成功脱贫致富,他们向往并逐渐接受适应城市生活,从而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在城市定居。这部分由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城镇区域农耕土地减少加大了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实施难度。

2.2 劳动力输出地留守劳动力素质低、年龄结构不合理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老年人以及部分照料儿童的留守妇女成了种地的主力军。从事农业人员老龄化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目前大量农村留守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27a,很多只具有小学文化水平。少部分留在农村未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更多的是游手好闲之辈,不屑农事,也不会农活。

2.3 劳动力输出地土地撂荒问题严重

农村劳动力转移给劳动力输出地的耕地保护增大了实施的难度,也是我国目前耕地保护所急需解决的最急迫的问题。土地一直以来就是农民生存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然而当下的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导致部分农民选择了弃耕撂荒。近些年来,由于农业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抵消了农业生产带来的收益上涨,导致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大量流失,同时由于农民耕种自给自足的思想较重,较多数农民从事农耕并非以获取高额收益为目的,部分农户只耕种土壤肥沃、离家较近的耕地以保证自给自足,而造成的一种范围内的、有选择性的弃耕现象。

3 落实耕地保护的政策建议

3.1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农地抛荒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前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不足,因此必须完善耕地流转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政府要在政策中做出实现耕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使用权的真正分离。结合市场的手段,赋予土地商品属性,使承包的耕地可耕种也可转让、转租、抵押。加强市场秩序建设,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耕地经营使用权转让市场管理制度。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耕地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针对耕地流转不畅的现实,必须尽快建立耕地流转中介机构,鼓励民间力量以企业的方式参与土地流转的运作程序中,为实现耕地经营使用权的流转起到穿针引线作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老有所依,降低其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3.2 加快耕地机械化建设、提高务农人员生产经营能力

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可以大大节约人力资本投入。在要素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简单劳动力的投入对农业产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越来越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是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在经济由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变、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的背景下,农村农业生产应该由物质资本投入代替逐渐减少的人力资本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户收入,达到充分利用流转土地的目的,在耕地面积有限的形势下增加产量,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在乡村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民技能培训和落后农村地区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结合基础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素质。

3.3 严格规范城市区域土地使用审批程序

虽然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但这不是城市区域可以随意使用耕地做为厂房和住宅基地的理由。大量进城的农民工居住在城乡结合部,这些临时性的居所应该是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国家要严格控制相应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征集使用,控制城市规模。应该以改造老城区为手段、以保障耕地为目的发展城镇化。设置严格的城市区域土地使用审批程序,防止出现所谓的“官荒”、土地征而不用和乱征乱用现象。

参考文献

[1]张露.刘易斯转折点与农地弃耕撂荒现象的探讨[J].市场论坛,2011.

[2]彭小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经济影响及对策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2013.

猜你喜欢
劳动力转移耕地保护土地流转
刍论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宣传及培训
新农村建设导向下耕地保护研究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