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文化交流中的翻译自信

2016-12-08 17:29党献民�オ�
山东青年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心论理论体系国人

党献民�オ�

摘要:本文从对外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自信谈起,分别从包容尊重和理性认识两方面探讨了文化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应该注意的问题。作者认为,包容尊重反映出对社会现实和翻译实践的尊重,文化没有优劣,只有各自发展特色的区别,现有的西方文化中心论影响之下的翻译理论体系有其可利用的价值,应当坚持其科学的一面。在理性探索适合中国文化翻译的理论体系方面,作者给出了三方面的建议和方法,一是认清文化翻译的本质,二是抓住文化翻译的时代机遇,三是坚持创立科学的文化翻译方法。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人从统治阶层到民间百姓,对于西方事物的态度,无不充斥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观念,概以“我本天朝,他为蛮夷”作为其对外交流的主导思想。以鸦片战争为标志,世界中心从以儒家文化为影响核心的东亚转移到以基督教上帝为影响核心的欧美西方。以此为起点,在众多世人心中,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其心目中开始有了“儒家衰落,上帝兴起”的错觉。从此,这种“衰落兴起”开始影响并左右了我们国人从生活到国家大政方针等几乎涵盖全部的内容。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实施改革开放强国战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努力,今天的国力无论从硬实力和软实力完全可以给国人以足够的自信。

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通过“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等方式实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宏大构想,同时指出“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这无疑给文化外宣从业人员增添了新的工作动力,也为新时期文化外宣翻译实践指明了工作的方向。作为对外文化交流践行者之一的翻译从业人员,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并在实践中更加精确地实践这一思想,值得我们思考。

对外文化交流的自信来自实力基础上的包容、尊重和理性,这一理解对于文化翻译同样适用。关于实力这一基础,早已不再是国人自我贬低的因素,但同时,在现实中,对于实力盲目自信者也大有人在。对于实力的清醒认识,一定要清醒、客观。而本文主要从包容、尊重和理性展开讨论。

文化翻译中的包容和尊重

首先,必须时刻认识到,文化之间没有优劣之分,没有强势、劣势之分,尽管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存在强势文化这一现实,但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思想认识上的平等,即包容和尊重。

第二,承认翻译实践中的多样性。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地域差异、政治变迁、经济发展、宗教因素等,造成翻译实践的多样性,表现为同一个对象,有多种翻译形式;不同的翻译对象,只有一种翻译形式;有的翻译对象,在对方文化中甚至没有对应的翻译形式。翻译从业者必须接受并尊重这些客观现实。

第三,以西方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中心论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内持续存在。长期以来,西方文化中心论之下的翻译理论和体系相对于落后国家的来讲显得更加完善和系统。作为后来者,要将自己的文化向世界介绍和推广,很难离开现有的翻译理论和体系去独创自己的方法,而树立一个更加现实的思想则显得尤为必要,即借助现有的翻译理论体系,先行实践,然后在实践中摸索并建立适合自己的理论体系,并最终摆脱对西方文化中心论思想下的翻译理论体系的依赖和影响。

文化翻译中的理性认识

第一,认清文化翻译的本质。文化翻译究其实质,是在一定经济保障之上,系统性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过程中,为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快外界的对其的了解速度,由一批专业人员在掌握语言这项基本沟通工具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具有桥梁性质的活动。西方社会从工业革命开始,就开始以经济为基础,文化输出为主要方式,建立世界认同的西方文化中心论。时至今日,这一观念还在影响着全世界大多数人。因此,文化自信中的理性首先得看清其本质。同时,弄清这一点,对于翻译从业人员的翻译实践来讲也很重要,因为文化翻译中虽有不少的创造性成分,但更多表现的则是服务性质。同时为了配合国家的发展战略,翻译人员还得做到有选择、有目的,做到有所译有所不译,翻译应该翻译的文化要素,主动在翻译过程中去除文化中的糟粕因素。

第二,认清文化翻译的时代机遇。文化翻译目前的现状可以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形容。从积极的角度看,这一现状反映出翻译从业人员的高亢热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但从消极的角度看,其反映出的更多是一种“乱”像。从鸦片战争开始,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再到八年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新中国的建立到打破一切的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开放时期,以及今天倡导建立文化自信阶段,我们国家的文化翻译从未停止。但究其内容,更多的是将国外的文化带进来,在国内进行宣传和推广。而几次重要的历史阶段,比如辛亥革命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新中国建立初始等,国人都因各种原因没有抓住历史机遇,错失以外向型文化交流为方向的文化翻译良机。随着国力的发展,国人逐渐领悟到文化交流,尤其是外向型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今天,在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国家从政策和物质等多方面对包括文化翻译在内的文化交流给予支持和扶助。翻译从业人员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第三,坚持文化翻译的科学方法,善于创新,最终形成文化翻译的理论体系。万事万物皆规律,做事情必须讲方法。在具体的文化翻译实践中,科学和系统的翻译方法必须坚持。要借鉴国外现有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我所用,同时结合中国文化翻译实际,总结出一套我们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中文化翻译的系统性方法,为今后的翻译实践建立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同时,必须善于创新。国外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固然有其科学的一面,但是由于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差异,这些理论和方法未必完全适合中国的文化,也未必适合中国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构想这一时代特色命题,因此,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对现有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体系进行适应性改造,必要时,要敢于抛弃不符合甚至阻碍我们实现文化强国战略构想命题的观念和方法,敢于而且有能力开展符合我们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并最终创建我们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伟大的战略构想固然美好,但对于从事文化翻译的人员来讲,需要的则是踏踏实实的实践和摸索。

建立对外文化交流中的翻译自信,尽管面临很多问题,但是依然需要翻译从业人员认真面对,既不能束手无策,又要克服盲目自信。文化本身所具备的魅力为文化翻译人员表现其尊重与理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文化翻译者在此基础上,应该更加务实地探索科学的方法,为今后建立自己的翻译理论体系进行不断的探索。有朝一日,在文化翻译的世界舞台上,中国的文化翻译人一定会创建属于自己的文化翻译理论体系,没有歧视,只有尊重,能够更好地促进世界各民族、各种族以及不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融合,减少冲突,减少误解,减少矛盾。

[参考文献]

[1]伦理视角下的中国传统翻译活动研究,彭萍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9月

[2]英汉文化互译教程,兰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3]十八大报告,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_6.htm

[4]中国文化概要,廖华英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3月

猜你喜欢
中心论理论体系国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同步发电机理论的一个奇点与气隙中心论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国家中心论”旗帜下《大公报》的自由思想与爱国情怀——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被嫌弃的宋国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
习总书记“人民中心论”指导下的电视剧创作批判及提升的研究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张竞生“新女性中心论”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