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不平等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

2016-12-08 00:18许鹏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9期

许鹏

摘要:本文探讨了收入不平等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市场规模效应、价格效应和结构效应,继而使用中国1998年至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就中国当前的情况而言,收入不平等阻碍了中国的技术创新且在长期发挥着影响。具体而言,反向的市场规模效应和正向的价格效应共同作用于有效需求,并且市场规模效应强于价格效应,因此会阻碍技术创新。结构效应在短期内难以发挥影响,但在长期内却能对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建议通过适当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国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在引致需求的作用下,尽快推动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引致需求;收入不平等;技术创新

一、前言

自从索罗模型将稳态人均产出的增长解释为外生决定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就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关于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是汗牛充栋,主要从技术创新的供给侧的视角进行分析,例如研究人力资本的培育、技术外溢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从引致需求的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的文献相对匮乏,以居民收入不平等作为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恰属此类。Romer在《内生技术变迁》中提出新技术的产生是企业追求最终利润最大化的结果,由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共同决定。因此,本文试图从引致需求的视角来研究居民收入差距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

二、理论机制分析

关于收入不平等对技术创新效应的研究开始于Murphy(1989)等人。他们发现厂商采用现代技术需要一个足够大的市场才能让销售额能弥补新技术的成本,并且主导部门所形成财富要被广泛的分配才能形成对国内制造业的需求,过度集中会增加对国外奢侈品的需求而不能激励国内产商采用新技术。上述文献只分析了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还未曾考虑价格。Foellmi和Zweimuller(2006)的研究把价格变化引入其中,更加清晰地把效应区分为“市场规模效应”和“价格效应”。其中,市场规模效应是指收入不平等可能会使支付得起创新产品的消费者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不足以其发展成为大众所能消费的产品,因而降低获利的可能性,因而降低了产商的创新的动力。价格效应是指收入不平等使得财富更集中于少数富人,使得这些富人对于创新产品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从激励产商进行创新。Foellmi和Zweimuller(2006)发现价格效应强于市场规模效应所以得出了收入不平等有利于创新的结论。而这与前述研究的结论恰恰相反。而国内学者的结论也不尽相同。部分学者通过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收入不平等的加剧显著抑制技术创新(赵锦春&谢建国,2013;随洪光&刘延华,2015)。王俊和刘东(2009)进一步发现短期内收入不平等与技术创新存在正向关系,长期内两者存在反向关系。所以他们的结论是两变量呈现出“倒U”的关系。李子联和朱江丽(2014)通过在模型中加入收入不平等的平方项也得到了类似的观点。安同良和千慧雄(2014)的研究结果显示两者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收入效应较小时,市场规模效应占主导,两者负相关;收入效应较大时,价格效应占主导,两者正相关;收入效应适中时,两者呈“U”型关系。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研究了理论机制,实证研究较少,而且研究角度各有差异。在综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市场规模效应和价格效应都作用于市场有效需求,只是两者的方向相反。因此,当市场规模效应强于价格效应时,收入不平等将制约市场消费需求,所以不利于技术创新;当价格效应强于市场规模效应时,收入不平等将促进市场消费需求,因为有利于技术创新。

本文认为收入不平等还会通过结构效应影响技术创新。结构效应指的是收入不平等不利于消费结构的升级,从而降低了厂商创新的激励。波特(1990)认为老练、苛刻的购买者会激励企业创新。然而只有中产阶级规模足够大的时候,才能形成大量的老练、苛刻的消费者。消费结构的升级意味着消费者会发掘出新的消费方向或者是要求厂商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必然导致居民消费结构层次的不断拉大,并且使得多数人停留在低水平的质量层次,影响到整体消费结构的升级,不利于厂商的创新动力的增强。

三、计量分析

(一)模型设定

研发本质上是以科技为产品的生活活动,所以研发活动投入的物质资本和科研人员直接影响着研发成果。因此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对数变化,然后加入收入不平等和其他控制变量,考虑到收入不平等是通过市场规模效应和价格效应作用于有效需求来影响技术创新,还有通过结构效应来阻碍技术创新,因此,需要在模型中加入收入不平等与有效需求[lnJMZCit]的交互项、收入不平等与结构效应[JGit]的交互项,得到式(1)。

[lnYit=C+αlnRDKit+βlnRDLit+δTit-j+εTit-j*lnJMZCit+φTit-j*JGit+λXit+Uit] (1) 其中,[lnYit]为研发成果的对数形式,[lnRDKit]为研发的资金投入的对数形式,[lnRDLit]为研发人员投入的对数形式,[Uit]为随机干扰项。[Tit-j]表示收入不平等的j阶滞后,j=0,1,2,3,4…表示滞后的阶数。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研发成果Y:专利数据分为专利申请受理数和专利申请授权数,前者受人为操控的可能性较大且国外学者也倾向于使用专利申请受理数。因此本文采用专利受理数(PAT)作为因变量,得到(2)式

[lnPATit=C+αlnRDKit+βlnRDLit+δTit-j+εTit-j*lnJMZCit+φTit-j*JGit+λXit+Uit (2)] 研发资本投入RDK:用研发资本存量来衡量。首先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98年为基期)来将每年的研发投资I进行平减,之后采用永续盘存法,即按照如下公式推算出每年的研发资本存量。[RDKit=(1-δ)RDKit+Iit],其中,δ为研发资本折旧率,采用处理研发数据时常用的5%。计算基期的研发资本存量时,可以令[RDK基期=I基期/(δ+g)],其中[g]是研发支出的平均增长率。科研人员RDL:采用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

收入不平等T:在相关文献中,采用的指标有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泰尔系数、基尼系数等。考虑到省际面板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没有考虑城乡的人口结构,本文采用泰尔系数[Tit],公式如下。

[Tit=PitPtj=12IijtIjtln(j=12IijtIjt)]

其中,i和t分别表示时期和地区,j=1表示城镇,j=2表示农村,[Pit]表示i地区t时期的人口数量,Pt表示t时期的全国人口总数,[Iijt]表示i地区t时期城镇(j=1)或农村(j=2)的人均收入,[Ijt]表示t时期全国城镇(j=1)或农村(j=2)的人均收入。

有效需求JMZC:由于这个变量代表市场规模效应和价格效应的共同影响,而它们是两个方向相反的效应,因此JMZC的系数正负有待实证检验。本文选取人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效应JG:选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重。控制变量X:由于中国过去十几年和当前主要是依靠引进、学习和传播外国技术以促进本国技术的发展,而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是各个国家引进外来技术的主要方式,所以本文选取进口贸易总额IM和外商直接投资总额FDI作为控制变量。

(三)计量结果

首先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发现LNRDK、LNRDL和T是平稳的,其他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为了进一步排除伪回归的可能性,使用Johansen最大似然估计检验法进行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详见表1。

表1中的R为协整关系的个数,表中数据为似然比统计量,数值右上角的*表示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由表1可知,式(3)的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可以进行面板模型回归。由Hausman检验得知适用固定效应模型,并且由于所采用的数据是大n小t的面板数据,因此它们都适用横截面个体的固定效应模型。以LNPAT作为因变量并且将T尝试不同的滞后期,进行回归所得结果详见表2

(说明:括号中的数值是单个变量显著性的t检验的p值,*、**和***分别表示该变量在10%、5%和1%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由表2可知,研发资本存量和科研人员对于技术创新的贡献显著为正,说明科研资金投入和科研人员的培养对于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另外,收入不平等的系数显著为负值,意味着就当前中国的情况而言,收入不平等阻碍了技术创新的发展。收入不平等的滞后期系数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意味着过去的收入不平等状况也能阻碍技术创新。另外,随着收入不平等的滞后阶数不断增大,其系数在不断减小。这说明收入不平等滞后项的影响会随着时期的增大而衰弱。Tit-j*LNJMZC的系数都显著为负,就中国过去16年的情况而言,收入不平等的市场规模效应强于价格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收入不平等使得多数消费者收入水平较低,所以制约创新产品的消费需求,这就显示出了强劲的市场规模效应。另一方面高收入者支付更高价格的价格效应却弱于市场规模效应。因此,创新产品的消费需求不能得到有效的增长。Tit*JG、Tit-1*JG的系数较小且不显著,但是Tit-2*JG、Tit-3*JG的系数却是显著为负值。这说明结构效应在短期内难以发挥影响,在长期内却能对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长期来看,收入不平等会阻碍消费结构升级,致使消费者偏好低价低质量的产品,而不是高价优质的创新产品。所以收入不平等会通过结构效应阻碍技术创新。最后,进口和外商投资显著促进中国的技术创新,恰好符合其他学者的观点。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从引致需求的角度探讨了收入不平等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市场规模效应、价格效应和结构效应。其中,市场规模效应是指收入不平等可能会使得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不足以其发展成为大众所能消费的产品,因而降低创新的动力。价格效应是指收入不平等使得财富更集中于少数富人,从而愿意对创新产品支付更高价格,激励产商创新。结构效应是指收入差距扩大导致消费层次拉大,使得多数人停留在低水平的层次,不利于厂商的创新动力的增强。使用中国1998年至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就中国当前的情况而言,收入不平等阻碍了中国的技术创新。具体而言,反向的市场规模效应和正向的价格效应共同作用于创新产品的消费需求,并且市场规模效应强于价格效应,因此会抑制创新产品的消费需求,从而阻碍技术创新。结构效应短期在短期内难以发挥影响,但在长期内却能对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的收入差距不利于研发创新活动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消费需求不足不利于引致创新能力的形成,同时也阻碍了消费结构升级,致使部分消费者依旧偏好低质低价的产品。所以本文建议适当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国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在引致需求的作用下,尽快推动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Murphy,K.M.,A.Shleiferand R.Vishny.Income Distribution,Market Size,and Industrializa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9(104):537-564.

[2]Foellmi,R.and J,Zweimuller.Income Distribution and Demand-Induced Innovation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6(73):941-960.

[3]赵锦春,谢建国.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与创新研发投入——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11):1-12.

[4]随洪光,刘延华.收入不平等如何影响技术创新[J].经济问题探索,2015(04):1-6.

[5]王俊,刘东.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与需求推动下的技术创新[J].中国人口科学,2009(05):58-67.

[6]李子联,朱江丽.收入分配与自主创新: 一个消费需求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4,32(12):1897-1908.

[7]安同良,千慧雄.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对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2014(09):6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