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司衰落史

2016-12-08 18:03水木然
商界评论 2016年12期
关键词:满清崇祯诺基亚

水木然

总有些企业的败局,透着“什么都没有做错”的悲哀。难道真的什么都没有错吗?历史的滚滚车轮昭示着,有些败局,虽看似什么都没有做错,却暗藏着彻头彻尾的“不可宽恕之罪”。

当初,在微软收购诺基亚时,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最后说了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说完连同他在内的几十名诺基亚高管,不禁落泪。

明末,崇祯皇帝在国破家亡自缢之前血书“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一东一西,相差万里,间隔数百年,却是殊途同归,历史总是不断重复上演同样的故事。似乎什么都没有做错,甚至在危机重重之时力挽狂澜过,但终究逃不掉覆灭的命运,这样的悲剧典型非明末的崇祯莫属了。

曾经的满清人根本不敢相信,可以去征服整个明朝。因为彼时,明朝的人口在1亿到2亿之间,而满清人口不过几十万,体量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明朝这个“大公司”在“创业企业”满清的持续打击下,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彻底成为了历史。

商场如战场,多少大型商业企业的败局,仿佛浸透了明朝覆灭式的悲哀。这一切,究竟发生了什么?庞然大物的轰然倒塌,又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值得我们去警醒呢?

战略全无,丧失危机感

可以说明朝是一个很幸运的朝代,当时它的周边,无论是日本、朝鲜,还是东南亚诸国,根本就没有能力直接威胁到它的生存。而北方游牧民族,也早已不复当年成吉思汗的光辉,分裂割据的各个部落根本没有有实力和明朝一较高下。

那么,明朝300年最大的危机是什么?其实最大的危机就是,明朝在其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遭遇什么真正的危机。于是乎,在这种长期貌似太平且安详的环境下,大明朝理所当然地得上了一种富贵病。

现在来讲通常管这种病叫“大公司病”。对于大公司而言,敷衍或者拖延的办法往往反而比正视和面对问题要来得更为有效。制度改革带来的利益远远不及消除利益集团的成本,所以一切问题就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可能,反而慢慢地积累,等待爆发的一刻。这种病症在没有外来巨大威胁出现的时候,往往表现不出严重的问题,被繁荣的表象所掩盖,一旦外部环境改变而激化问题的时候,就会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

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款iPhone手机的时候,诺基亚正处于其业务的黄金时代,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的高速增长无人可及。谁又能预料到这个庞大的手机帝国,在短短的五六年后就轰然倒塌了呢?陈旧的产品设计思路、缓慢的开发速度、落后的操作系统,这一切都成为诺基亚最终失败的原因。然而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积累着,只是被其曾经光辉的商业成果给掩盖了。

激励机制失效,空谈企业文化

众所周知,明朝给予官员的工资是历史上最低的,这些俸禄根本无法满足温饱。明朝统治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点,一方面单纯地发行大量学习资料教育官员清廉节俭;另一方面,又用尽各种残酷手段惩罚贪官。然而,明朝政权对待皇室宗亲却是另一套做法,只要是朱家的子孙,从一出生开始就免费享受国家的财政供养。

明朝虽然完蛋了,但这种现象和问题却一直以各种形式存在着。这其实就是很多大公司的一个显著问题:利益分配不公。我们经常听说这样的故事,某某大公司的一个部门里,一个空降高管的工资占了整个部门人力成本的一大半,然而这个高管对公司业务几乎没有任何贡献,甚至根本就是在位等待退休。

在大公司里,公司业务的运行更多是依赖公司所谓的制度流程,每个人的贡献往往都显得微不足道,这就给利益分配不公带来了机会。绩效考核终究靠人,努力工作的员工反而不如那些和老板关系好的员工;而宏观上,整个公司的大部分利益,更是被人数极少的利益集团所瓜分。原本用来提升效率的各种体系和制度,反而变成了扼杀积极性和效率的枷锁。

这样的大公司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靠其自身的历史积累,依然可以把业务推进下去,然而它本质上却仿佛一辆方向盘失灵的大卡车,只是依靠惯性在高速公路上飞奔,却很难通过任何一个急弯。

固守长城,没有小企业的进攻精神

很多大公司都往往把自己手里的大把专利,作为一个很大的优势和财富。然而,事实上那些躺在自己技术成就和积累上的大公司,很多都没有太好的下场。

最可怜的是柯达,这个曾经胶卷行业的霸主,最后却被自己发明的数码摄影技术给打垮了。这些大公司依靠自身的技术壁垒,长期享受红利,不敢壮士断腕,却也在这温暖舒适的条件里丧失了开拓的欲望,最终为其所累。

明朝其实就有一个闻名世界的壁垒——长城,可惜的是,这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并没有给明朝带来期望的安稳。万里长城就像是一个破筛子,根本挡不住北来的胡骑,同时明朝也无意去开拓塞外的大片疆土。反观取代明朝统治中国的清朝,再没有对长城添加一砖一瓦,也没有依靠长城来护卫疆土。而是组织军队把战场摆到了长城之外,真正地击溃了敌人,把整个蒙古和新疆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对于大公司而言,在享受技术壁垒带来的巨大市场红利的同时,根本无暇去发展划时代的技术革新。因为对于大公司而言,巨大的技术革新需要投入的资源,远远不及深耕现有市场带来的红利。然而这种一时的惰性,就如同明朝无法意识到,经略塞外的贫瘠之地,虽消耗巨大看似无利可图,却正是这种攻击的姿态才保护了已有地位的稳固。这世界上没有永不倒塌的堡垒,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有个性”的半个乔布斯

一个大企业从兴盛走向衰亡,其原因总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压断其背脊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是一个能力平庸的最高决策者和效率极其低下的决策流程。确切地说,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从态度上来讲还算是勤勉,然而性格和能力上的巨大缺陷使得他只能算作个庸君。这样有个性,没能力的“半个乔布斯”式的强人企业家并不在少数,然而失之毫厘,便谬以千里。

1.急功近利,推卸责任

在崇祯执政的17年里,内阁辅臣换了50个,平均4个月就换一个“公司总经理”。在许多大公司,这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虽不至于任期只有平均4个月的极端情况,但是,发现公司战略问题之后,往往急功近利,频繁更换领导层,导致更大的人心动荡、人浮于事。

不仅如此,崇祯也是一个喜欢逃避责任的掌权者。在明末边事糜烂的情况下,和谈对于缓解明朝军事压力,争取喘息时间是大大有利的,但是和谈在当时看来却是一个非常丢人的事情。崇祯偷偷摸摸地和兵部尚书陈新甲,计划和满清和谈,却不料消息走漏。当反对派群起质问的时候,崇祯一股脑地把责任推卸给陈新甲,杀之了事。于是边事一边继续糜烂下去,另一方面再没有心腹臣下愿意为他全力工作了。

2.患得患失,丧失机遇

其实当李自成的军队直逼北京的时候,情况还不是那么糟糕。明朝还有机会南撤去南京,以保全半壁江山而后伺机反扑。然而,各种利益的斗争和扯皮再一次发挥了巨大作用。崇祯本意就想逃到南京保住一条命再说,但是如此危机关头他还不敢独自下决定,为了保全面子希望大臣集体上书,请求他移驾南京。然而大臣们却各有各的打算,有的坚决要求皇帝坚守社稷;有的建议南下;也有的提出折中的办法先把太子送到南京执政。崇祯个人的心思和大臣们的小算盘纠结在一处,互相扯皮,宝贵的时间终于在各种推诿拖延中消磨掉了。

当年诺基亚的工程师抱怨他们写份PPT的时间,都比别人开发一个产品的时间长的时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么辉煌的一个公司,在短短几年里,说完蛋就完蛋了。

3.职场政治,任人唯亲

平心而论,在明清六十年的对抗中,满清的骑兵虽然勇猛,但满清单薄的人口无法支撑它大规模进攻中原,明朝是有机会歼灭满清的。

所以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明朝就组织了第一场大规模战役,本想一举击溃满清,却彻底暴露了明朝军事组织的老态龙钟。

虽然明军比清军多出了一倍,且明军拥有各种先进的火器,然而从明军的总指挥,我们就能看出很大的问题。明军的总指挥居然是一个文官,名叫杨镐。确切地说,杨镐是一个品德不错的人,然而他也仅仅是个好人而已。杨镐虽很为崇祯赏识,却全然没有军事技术才能,战争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就是大公司病的一种特色,大公司在用人上更倾向于采用政治上可靠,工作上四平八稳或者老板信任的人,而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一个能力平庸的人,往往仅凭借老板的信任而爬上高位,从而导致经营的巨大问题,杨镐无疑就是这种人的典型。

猜你喜欢
满清崇祯诺基亚
李忠厚
浙江图书馆藏崇祯刻本《萍社诗选》述介
诺基亚采用芳纶纤维胎侧技术增强其货车和商用车轮胎
Thermodynamic Geometry of Charged AdS Black Hole Surrounded by Quintessence∗
满清文化旅游消费的大数据分析
China Mobile и Nokia сотрудничают в развертывании 5G
情满清江源---湖北省黄石市对口支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发展纪实
诺基亚推出虚拟现实摄像机OZO
微软关闭诺基亚萨罗手机研发部
崇祯朝“钦定逆案”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