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松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吉林松原 138000)
油田剩余效益生产时间计算方法研究
姜洪松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吉林松原 138000)
本文以计算经济可采储量评估方法为依据,推导出计算油田剩余经济生产年限的方法,为油田摸清自身经济生产的实力提供研究方法,明确影响经济产量因素,为油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经济可采储量;剩余经济生产;递减规律
老油田经过多年开发,资源品质相对较好区块大部分已经开发完毕,剩余资源多数为经过多次井网调整后剩余的资源,动用难,开发效果差。当这些油田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开发阶段后,油田递减加大,只能依靠多钻新井来维持油田稳产。然而受资源品质限制,一些资源品质先天较差的油田在没有新区块或者新区块受资源品质影响开发效果差时,油田快速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直接由短时间“稳产”快速进入“降产”开发阶段,油田成本费用大幅度上升。当油价保持在较高位水平时,油田开发经济状况尚可,但油价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之后,油井各项成本逐年升高,油田处于亏损边缘甚至亏损,产量增加反而会导致经济效益越来越差。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油田生产是经济还是亏损的计算方法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计算经济极限月产量之前,先来了解一些相关的经济术语。
(1)有效油价。
原油的有效油价即原油实际每桶的价格减去相应的产量税和特别收益金。在我国一吨原油的有效价格计算公式为:
有效油价=(油价-产量税-特别收益金)×商品量
其中,各价格的单位为元/t,吨桶系数按照石油标准为7.315,汇率按人民币兑美元时价。
(2)产量税。
产量税即每生产一吨原油需要向国家缴纳的税。产量税所包含的税种包括增值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资源税。具体计算公式为:
产量税=油价×增值税率×(城建税率+教育附加税率)+油价×资源税率
其中,增值税率为17%,城建税率为7%,教育附加税率为5%,资源税率为4.97%。
(3)石油特别收益金。
国内原油销售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时,国家按一定比例从石油开采企业所获得的超额收入中征收的特别收入。特别收益金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f=[(c-65)×征收率-速算扣除数]×吨桶比×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
其中,c为油价,单位为美元/桶;特别收益金的单位为元/t。
特别收益金征收表见表1。
表1 特别收益金征收表
(4)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包括直接人员费用、井下作业费、测井试井费、维护及修理费、其它直接费、厂矿管理费。可变成本包括材料费、燃料费、动力费、驱油物注入费、稠油热采费、轻烃回收费、油气处理费、运输费。在实际计算中,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比例为3∶7,即固定成本=总成本×70%,吨油可变成本=总成本×30%/年产油。
油田经济极限月产量(QE)可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QE=(固定成本×1000)/12/(有效油价-可变成本)
当油田进入递减期时,当油田产量递减到经济极限产量时,油田在继续生产下去可能是没有经济效益的,油田生产处于亏损状态。在进行储量评估时,处于递减的油田一般按照指数递减进行预测。指数递减的产量与时间呈半对数直线关系,关系式为logQ=A-Bt。油田进入递减期的初始递减产量为Qi,t1为在递减期内油田目前已经生产的时间,t2为油田处于经济极限产量的时间,从目前到经济极限产量的时间即为油田剩余经济生产年限(图1)。
图1 剩余经济产量年数示意图
根据指数递减的公式:
油田效益生产时间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油田开发水平和成本。从上面的公式中可以看出,当油田开发水平差、递减率大、成本高时t2值越小,反之亦然。
当成本不变时候,减缓递减增加效益生产时间的效果随着油价降低而变差,如果经济极限产量无限接近或者大于递减初期产量时,油田即使不递减,也处于亏损状态。当递减不变时,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生产时间的效果随着油价的降低而变好(图2)。
图2 减缓递减与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生产时间对比图
(1)该方法计算油田剩余效益生产时间简便快捷,印象直观,既能使油田员工认识油田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增加危机感和使命感,又能给企业管理层的决议提供技术支持。
(2)油田提高开发水平能增加效益生产时间,但随着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开发水平的同时势必增加开发成本,也因此又相应的降低了效益生产时间,因此一定要找到平衡点,否则得不偿失。
(3)在油价足够高时,油田只要有产量就有效益,为了增加产量,油田无序的打井和上增产措施,但一旦当油价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油田经济效益将急速下滑,因此在油田开发时候应重视产量和成本两个方面,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4)在油价低迷,产量任务相对较轻的环境下,油田老区应做好稳油控水、新区在寻找效益储量同时攻关效益储量开采技术,做好抓住未来新机遇的准备。
[1]刘德华,刘志森.油藏工程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144-153.
[2]王永祥,张君峰等译.油气储量评估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289-298.
[3]赵文智,胡文乐,罗凯.边际油田开发技术现状、挑战与对策[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4):393-389.
[4]武守城.油气资源评价导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3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