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杰
(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 急诊科 河南 漯河 462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观察
胡俊杰
(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 急诊科 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四参复脉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超声心电图指标变化,主要包括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搏量(SV)、每分钟输出量(CoL);观察心肌酶谱变化,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I(TnI)。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FS、SV、CoL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LDH、CK、TnI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价值高。
病毒性心肌炎;四参复脉汤加味;中西医结合
病毒性心肌炎因嗜心肌病毒感染而导致,发病率有越来越高趋势,而且在儿童及40岁以下成年人群体中较为常见。大部分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均可痊愈,有的患者出现后遗症,具有较高复发性,而且发病率出现逐年上升趋势。针对此疾病,目前并无有效且特异性高的治疗方法。西医常规主要采取营养心肌、抗心律失常类药物等治疗,但使用后患者恢复速度缓慢,疗程持续长,且无显著治疗效果。虽然对于病毒性心肌炎并无特效药物,但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本研究选取7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3~44岁;病程5 d~6个月,平均(23.5±3.5)d。对照组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10~43岁;病程4 d~6个月,平均(22.6±3.2)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成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进行判定[1]。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判定[2]。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心肌保护治疗、对症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四参复脉汤剂。基本药方组成为:党参、板蓝根、黄芪、玄参各20 g,丹参30 g,北沙参15 g,麦冬、甘松各12 g,五味子10 g,炙甘草8 g。出现胸闷疼痛时加入川芎、赤芍;出现失眠时加入酸枣仁、夜交藤;出现脉数多汗时重用玄参加苦参、龙骨、牡蛎;出现下肢肿胀时加入车前子、防己。1剂/d,水煎后取汁400 ml,早晚2次空腹温服。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两组心肌酶谱(AST、LDH、CK、TnI)及经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仪检查患者LVEF、FS、SV、CoL变化。
1.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中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标准判定。治愈:患者主要症状及体征完全消除,经心电图检查显示恢复正常;好转:患者主要症状得到一定控制或明显改善,经心电图检查有一定改善;无效:患者症状、体征,经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未得到改善。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愈19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60%;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8.3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超声心电图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FS、SV、CoL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FS、SV、CoL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电图指标比较
2.3 心肌酶谱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AST、LDH、CK、TnI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LDH、CK、TnI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比较
病毒性心肌炎在西医理论中是因病毒侵害心肌而引发,临床治疗一般需卧床休息,缓解心脏负担,服用或注射营养心肌类药物等进行综合治疗,对心肌代谢进行有效改善,此方法并无特异性,无理想治疗效果。我国中医学将病毒性心肌炎归于“心悸”、“怔忡”、“胸痹”、“水肿”等范畴[3],正气亏虚、邪毒内侵,肺卫失调,心气不足,邪毒闭阻心脉是导致此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疾病发生时间过长,使气虚运血无力,往往引发致瘀血内停症状。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对患者实施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疗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四参复脉汤加味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毒、扶正固表、活血通脉,对于病变发展具有显著阻滞作用,且可使之发生逆转。药方中党参可健脾益胃,益气补血;丹参具有养血活血,祛瘀生新效果;玄参、沙参可以滋阴降火,生津解毒;甘松具有行气止痛作用;黄芪可益气养心;板蓝根有清热解毒效果;麦冬可滋阴养心,养心体并助心用;五味子可使耗散的心气得以聚合;炙甘草可补脾益气,养心复脉。诸药联合应用,可达到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宁心复脉的效果。
本研究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FS、SV、CoL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LDH、CK、TnI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党参可发挥强心效果,对心肌代谢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减少心肌耗氧量,使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心房纤颤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效果;丹参可有效扩张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对于循环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使心肌炎症得到有效恢复;玄参、沙参可发挥强心作用,改善心率效果显著;甘松含有的缬草酮可发挥抗心律失常的功能;黄芪使体内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显著上升,抑制心肌病毒的复制,可有效抵御感冒等诱发因素,明显改善免疫功能;板蓝根可清热解毒,在广谱抗菌同时,有效抑制流感等病毒。由此可见,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心肌炎症反应,使心肌细胞恢复正常新陈代谢,增强心肌细胞的修复能力。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 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组委会.全国心肌炎、心脏病专题研讨会纪要[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5,11(6):324-326.
[2] 沈绍功,王承德,闫希军.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47-50.
[3] 王建军,马云峰,李志宏.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评价分析[J].中华临床心血管内科杂志,2012,12(23):113-115.
R 542.2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1.034
201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