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彩会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固现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冯彩会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固现小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学生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曾经对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数学教师做过调查,学生在脑海里塑造着鲜明的教师形象:
“我最喜欢年轻、漂亮,不发脾气的女数学老师。因为这样的老师讲课好听、生动,全班同学都爱听。”
“最需要的是,能和我们成为好朋友的数学老师,我敢肯定全班同学一定都喜欢!”
“我喜欢不发脾气、宽容的数学老师。”
“幽默一点好”
……
归纳起来,在小学生眼中理想的数学教师有以下几个特征:
从情感交流层面看,学生喜欢真心待自己、有爱心、很宽容的教师;喜欢公平的教师;喜欢经常鼓励同学的教师。
从行为层面看,教师喜欢学生,要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学生能感受到的爱心,才能发挥作用,教师不能总寄希望于“日久见人心”。
从教师的个性特征层面看,学生喜欢善良的,大方的,幽默地教师;喜欢能和同学在一起做游戏的教师;喜欢每天都高高兴兴地上课,搞高兴兴的下课的教师。喜欢知识丰富的教师。
另外从教师的责任感层面,学生喜欢负责任的,认真讲课的教师。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的课堂要选取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如在《两位数乘法》中选取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郎》的人物,创编新的故事情景,并把故事情景贯穿始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沸羊羊汇报收白菜的情境:每天收20棵白菜,收了3天,一共收了多少棵?
2.懒羊羊汇报收白菜的情境:第一天收了12棵白菜,第二天收了12棵,第三天收了12棵,第四天也收了12棵。
如果是你,你怎么说?
出示:每天收12棵白菜,4天一共收多少棵?
列式:12×4=
12×4到底等于几?拿出练习纸,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上面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关键是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是怎么想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要满足学生的需要、预期、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满足他的自尊和自信等。这样他会非常专注的做一件事情。
先来分析一下上课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情况。
第一阶段,0-5分钟,注意力转移期。可能是课前大家都专注于讨论一个问题,过于投入,不容易收回来。老师应该想办法在这五分钟一下子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回来。
第二阶段,6-20分钟,注意力稳定期。经过五分钟的导课环节,学生已经开始慢慢进入课堂内容,学生的高度的持久的注意力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所以老师应该抓住这个“黄金时期”。
第三阶段,21-40分钟,注意力分散期。在这个时期,老师应该变换课堂的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缓解疲劳。经调解31-40分钟的时候,注意力适度回升。第四阶段,注意力反弹期。又会重新关注这堂课老师给上了什么内容,老师应注意如何总结这一堂课。
我们了解了注意力与课堂节奏的关系之后,我们就知道在什么时间段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与措施改善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学生注意力疲劳的状态。
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不光是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还要让每一节数学课堂都充满激情和兴趣,这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