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志英
河北省馆陶县陶山中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科学实施探究式教学法
郎志英
河北省馆陶县陶山中学
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不仅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民的传统观念,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抛弃,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培养开始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支持,政府对于素质教育的提倡和新课改的实施就是这种社会思潮变化的现实体现.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该模式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各种探究性科学行为的模拟,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初中物理教学;综合能力培养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探究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下面就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在情景中设置有思考价值、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提出新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演示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讲“力的分解”一节时,创设探索情景:取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放在桌面上,要用细线把它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线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学生肯定回答是一根线易断,然后教师演示实验,其结果却完全相反,用一根线可将砝码稳稳地提起,而用两根同样的细线提砝码时,细线却断了。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线呢?这时,学生的大脑里立即会产生思维撞击,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再进行新课教学,效果相当好。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
物理教学实质上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性认识过程。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过程,让学生亲自去实验、体验、揣摩、模拟这个过程,就能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进行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时,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先提出问题,由牛顿观察到苹果落地,联想到月亮为何不会落地?思考如果在高山顶上把苹果高速抛出,苹果会落地吗?然后探究新知:由行星的运动规律,猜想太阳对行星的吸引作用,再进一步探究吸引作用的本质规律,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行星对卫星的吸引、太阳对行星的吸引,它们的吸引力都是本质相同、规律也相同的力,再推广到万有引力定律,最后通过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进行验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追根溯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再发现过程。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来龙去脉清楚,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过程教学,学生不只是获得一些科学的结论,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获得探索科学的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方法是物理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一个物理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景,让学生亲眼看一些物理现象,亲手做一些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亲身体验与理论学习相对照、验证,来加深理解,以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如在学习电场、电场线的内容时,为加深学生对各种电场线的分布的印象,电场线可以采用几种方法进行模拟:用自制的验电羽(绝缘支架上固定金属小球,在小球上粘贴多根细棉线或小纸条)接感应起电机,使验电羽带电,小球上棉线由于受库仑斥力的作用而排斥开,其形状似点电荷的电场线的分布,若用两个验电羽彼此靠近,使它们带同种或异种电荷,则可清晰模拟同种或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线的分布;经过这样的演示,电场分布模型可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的思想和精神。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整合和拓展,从中提炼出开放性教学的基本素材,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方式,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应利用学生对某些问题的争议和不同看法,创设导致学生思维冲突的物理问题情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讨论或实验论证,最终获得合理的结论,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方案、寻找实验方法、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最终得出了加速度和力、质量三者之问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实验,并从实验探究和分析归纳中学到了规律性的知识,体验了科学探究的成功与自豪,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而最重要的是了解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科学思想,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创新,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