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宴云
南昌市洪都小学
论语文教学信息传播的重要性
陶宴云
南昌市洪都小学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信息反馈要及时,要从课堂的学习情绪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也要从课后征询学生意见中获取反馈信息,认真加强“教”与“学”的协调性。
语文教学;信息传播;教学反馈
“传播”是公共关系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曾使那些善于运用其妙处的企业、商人获益匪浅。传播学的理论,就是营造一个适合传播的环境,将特定的素材有效的传播出去,使该素材能对人们产生影响的一种理论。把公关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将给我们带来新的启迪。教师授课过程与公关学中的传播.沟通过程极为相似。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要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把语文知识传播给学生,然后让这些语文知识能够影响学生。由此可以看到,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传播理论。
在课堂上,老师扮演着就是一个信息传播者,而学生则是一个信息接收者,整个教学过程则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不管什么“式”,什么“法”的教学,都应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评估,什么样的教学改革也应受反馈信息的制约。因此,研究如何及时获取语文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使有效地校正,调控课堂教学,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作无效的劳动,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课堂改革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实验研究表明:及时的反馈和不及时的反馈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及时的反馈能使教师正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课堂教学活动,讲解时就更能有效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贯彻执行各项教学原则;不及时的反馈,可能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模糊的认识,甚至产生知识的负迁移,学生也就不能够及时地根据教师输出的信息正确地调整自身的认知结构,影响了学生正确地清晰地掌握所学的新知识。作为教师来讲也因此丧失了最好的教学时机。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信息反馈的及时性。
例如,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多人次的提问,就可以有效地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清晰与否,理解的深度如何,广度怎么样;学生自习课作业(包括学科自习、公共自习作业)、课外作业一定应该及时做到有练必有收,有收必有改,有改必有评,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错误认识尽快得到发现、纠正,正确的认识及时得到强化;课堂训练中的练习题,每次练习量一定要控制在恰到好处,尽量做到当堂完成练习,当堂评讲练习,以便迅速反馈学生的练习信息,从而立即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从而提高下一次类似练习的准确率。这样,由于反馈的速度加快了,反馈的周期缩短了,学生的正确认识及时得到强化,错误的认识及时得到纠正,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定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得到学生对这节课听得不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就语文第九册教材来说,倘若学生学习《太阳》一课时兴趣盎然,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情绪激昂;学习《十里长街总理》时悲伤以致落泪;学习《森林的主人》则不时流露出新奇的目光,这便反映了这些课学生的精神专注投入,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体。那一般来说,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较高。反之,学生神态目然,该活跃不活跃,该沉思不沉思,该笑不笑,该难过不见得难过,那即便教师的课讲得如何精彩生动,也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也成了一句空话。这一点,从整节课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从一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五环节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
课后与学生交谈,了解其对课堂教学的反响,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又一途径。但这种征询意见的方式忌问卷式的一问一答,而应在教师与学生轻松而随和的交谈中进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获得真正的有价值的信息。
当你了解到学生觉得这节课特别有趣,学得既轻松又愉快,不知不觉就到下课时间了。那么,这节课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便应该说已基本达到协调一致,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是好的。
当一个学生在学习了《拔苗助长》后问:“老师,我真不信有像那个农夫这样愚蠢的人。”教师应从这一疑问中了过并把寓意抄给了学生。教师便能意识到,学生在堂只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农夫愚蠢可笑的情节上而教师到临将下课时匆匆忙忙分析的什么寓意。学生其实就无听下去,说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尚未能达到协调一致。这一反馈信息,对教师今后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不是大有脾益吗?
一个好的教师信息传播一定要及时,而且要与学生的学习配合起来,让学生善于汲取信息和进行信息改造,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专业成长。
[1]姚远;1:1网络环境下语文思维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艳华;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评价问题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杨雪桥;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