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成形工艺
刊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英)
刊期:2015年第3期
作者:Yuvraj R.Patil et al
编译:王莹
与传统的冷成形工艺相比,热成形工艺可以提高产品的强度并减轻车重高达30%~50%,虽然全马氏体热冲压件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硬度,但塑性较差,因此限制了其在某些部件上的应用,如汽车A柱、B柱上的应用。为满足汽车的安全性要求,需要提高零部件的耐撞性和能量吸收能力。本文重点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模具温度和退火工艺来实现不同部件相应的性能要求。
通过将模具划分为退火区和部分硬化区来使部件获得所要求的性能,如A柱、B柱采用可局部加热的分段模具。通过模具的局部加热控制了奥氏体的冷却速度,从而调整组织演变以及由此产生所需的力学性能。不同温度下模具的加热区、冷却区和过渡区使部件硬度产生不同的分布。当加热区的模具温度低于400℃时,部件最小硬度值在过渡区内出现,部件在加热区的硬度降低到325HV;当模具温度达到400℃时,冷却区中部件高硬度逐渐转移到加热区的低硬度;当加热区的模具温度在200℃以下时,部件硬度并没有显著下降,硬度为490~510HV;当模具温度上升至300℃时,部件在加热区的硬度从510HV下降到450HV;随着温度的降低,材料抗拉强度减小,但部件在退火区的总伸长率可达20.6%,而在加热区只能获得10.8%。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提高整个组件的耐撞性、能量吸收能力以及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