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曹乃谦以“温家窑风景”系列小说蜚声文坛,屡获赞誉。这些小说,照评论家的说法,关注的都是晋北农民的饥饿与性煎熬。他的立意也明了,就是“想叫以后的人们知道这件事,我们的老祖宗原来他们有过这样一种生活”。他的小说中有无奈,有辛酸,也有惨烈,却并不刺激。他有独属于他的文字功夫。
自去年在我刊发表“九题”系列开始,他文风一变。他写自己。平和,纯粹,朴素,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琐碎。说琐碎,还是带情绪了。或许只有懂得一点那个年代的底色,有一点常识,阅读他的小说就更为真切。这一期的《宣传队九题》,仍是他的青春经历,时代的喧嚣看似消隐,社会变革对人的刺激仍然锥心。这样的故事,感不感动人是另外一个层面,它会触动我们,推动我们去想。因为想了,从他人的遭际,想到自己的困境,可能会更理解人间。当然,作家的目的也不是要展现宏大的背景,他就是要重新建构,那个时代,曾经活着那样一群有梦的年轻人。
袁省梅和李瑞华是我省青年作家,她们的小说,或关注底层小人物的困境,或写女性的挣扎,都能从她们蓬勃的文字中,见出非同寻常的野心和才华。
皇甫琪近年致力于非虚构创作,《侯彩莲的一天》能看出作家为写这么一篇文章所下的功夫。同样是还原小人物的日常,只是带了几分统计学,又没有廉价的抒情,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开阔,冷静,也足够震撼人心。
我们刊物一直喜欢非虚构类作品,今年特把“叙事史”栏目改为“非虚构”,也是想着定位更明晰,或许能找到更多气味相投的朋友。
新一年了,祝福朋友们。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