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
隐居者
李唐
李唐,1992年生。高中时开始写诗,大学开始写小说。诗歌、小说作品见《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天南》《诗刊》《山花》《芙蓉》等。有作品收录于多种年选。
现在,我尝试着写一些过去的事情。但其实这些事正是现在发生的。又有什么关系呢?当我写下每一个字之后,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一切都退到了过去之中,就像是你坐在一辆列车上,看着朝自己身后退去的风景。因此,每一秒钟(以及比秒更小的单位)都是过去,当你的眼睛掠过这个字时,一切都不可挽回地过去了。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我坐在一块不大不小的草丛上给一个虚构的人写信。我总是喜欢这样做。一天,一只傻乎乎的鸟落到我身边,我将它写进了信里。还有一些偶然爬到我身上的昆虫。它们的眼睛往往都非常小,或者没有眼睛。冷血的爬虫类。我统统把它们写进了信里。有时,我会产生一种冲动,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所有事物都写进去,当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我甚至连一株草都写不完。我唯一知道的是,每件事情,都充斥着无限细节。
我确实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因此我习惯性地叫它“过去”。反正只是一个名称,不是吗?叫什么都是一样的。我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草,等待天暗下去。现在是正午。现在是黄昏。一切都在不可挽回地过去。我期盼着夜晚,因为到了夜晚,我就可以见到我亲爱的慧慧了。白天里,我从没有见过她,我无法想象在白天见到她会是怎样的情景。
在“过去”,我们住在废弃的列车车厢里。没有人知道这些横七竖八、四散分离的车厢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会放在这个荒僻的地方,任它们烂掉。我们将这些废弃的车厢重新打扫干净,装饰成漂亮的小屋子。每个人都有份儿。
我住在其中一间车厢里,每天都写信。很久以前,我也曾像大多数人一样起早贪黑地工作、上班,但是有一天,我真的厌恶了这种生活。偶然间,我来到了这里,成为了“过去”的一名隐居者。这里是隐居者的天堂。我在草地上踱步,等着太阳落山。住在这里的隐居者们互相之间从不打扰,尽管我们每天都会见面,但对彼此之间所知甚少。对此我非常满意。我们之间发生的联系都是偶然性的,或者说随性的。比如说今天早晨,下了一小会儿雨。无聊之中我走出自己的车厢,在外面淋了一会儿。这时我看到一个瘦弱的年轻男子,也在淋着雨。他头发很长,大概是个画家,或者搞音乐的。我们就这样一起置身于雨中。雨并不大,我们没有对话,最多彼此间露出一个友善的微笑。后来雨停了,我们就回到各自的车厢里。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这种事情是很多的。
当然,难免的,你在一个地方住得久了,会与其中的人发生长时间的联系。这是我警惕的,然而也自有乐趣。比如说白堤。这是我随便给她取的名。我们经常会见面,她经常钻进我昏暗的车厢里。她使我感到愉快,我相信我对于她也是。不过,我们的关系仅限于此,我不知道她真实的名字,也不知她是做什么的。有时,她会带一些酒来。
总而言之,“过去”是一个充满了未知的地方。我在这里写信打发时间,等待夜晚降临。
夜晚降临了。在“过去”,这里的夜色是我见过的最饱满、最深沉的。我走进黑夜深处。舒适的小风吹拂着我的脸。在那把木质长椅上,慧慧还没有到来。这是我为她亲手制作的椅子,准确地说,为了我们。它就在湖边,身后就是密实的丛林。木头是从拉松大叔的伐木场借的,工具也是。拉松大叔是一个很好的人,他经营着伐木场,已不知多少年。他是我在这里第二个建立了长期联系的人,当然,这是我自愿的。拉松大叔长着一脸络腮胡子,身躯庞大,热衷减肥和劳动。我有时会去他那里工作,赚一些收入。除了伐木场,拉松还负责为我们这些隐居者提供必备的生活用品与食物。每个星期他都会赶着马车,将如一座小山般的食物从外面运到这里。我们给他干活时,他会大喊“劳动净化心灵!”,十足像一个独裁者。但他并不是做独裁者的料,比起我们,他对伐木场里的木头更有热情。
我为什么扯了这么多拉松大叔的事?或许是由于慧慧还没有来。我独自坐在雨后还有些湿润的长椅上,等待着她。湖水非常平静,不时有小鱼从中一跃而起。据说,它们这么做是为了借着月光看清自己的身影。在跃出水面的一瞬,它们的影子清晰地映在了安静的湖面上。它们将记住自己的样子。尽管我听说鱼类的记忆只有七秒钟。
我和慧慧的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已经忘记了。总之,后来我们经常见面,每次都是在夜里。我不知道她是什么人,更不知道她住在哪里,事实上,慧慧这个名字也是我随便取的。她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女人,我们在一起时几乎不说话,偶尔她会对我说一两句,但都不是什么特别有意味的话,只是她突然想说话了而已。我喜欢这沉默无言的时刻,在我以前的生活里,这样的时刻简直是奢侈品。有一次,与慧慧一起凝视湖面时,我哭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哭,但我知道这是幸福的眼泪。慧慧,慧慧,在信中我提了多少次你的名字?
你来的时候我睡着了。你坐在我身边,轻轻地叫醒我。月光明亮,湖水就像是一面镜子。我们静静地坐着,谁也不说话。有时我拿出那台老式收音机,找到那个深夜节目的调频。那是一个深夜读诗的电台节目,它的频率很难捕捉,尤其是我的这台收音机,转钮几乎快失灵了。它的频率总是一闪而过。我不得不重新寻找、聚焦,像是一个地下党员在寻找那至关重要的电台密码。终于,收音机正确地响起了那个男播音员的声音。他总是在读诗,当然,他的工作就是这个。各种各样的诗,多神奇啊,这个世上竟然有这么多的诗,他注定一辈子也没法读完,注定要成为一个读诗的西西弗斯。当他读到我的诗时,我会悄悄地观察慧慧的表情。我希望她喜欢。但大多数情况下,当我的诗句被他用那种过于深情、虚假的朗诵腔念出来时,我总是觉得它糟糕透了。我怎么会写下这么烂的诗?我开始悔恨,焦虑,忍不住往水里扔小石子。
不过,慧慧每次都听得很认真,这让我得到了些许安慰。她甚至会认真地跟我探讨几句。
“我觉得那个‘老虎’的意象用的不好。”我说。
“嗯。”她轻轻点下头,“可能直接用‘虎’更好一些。”
就是这样。如果我的烂诗能够得到慧慧的几句评价,那它们也算具有了价值不是吗?更何况,给深夜电台投稿,还能赚取稿费呢。就算是在隐居,也是要吃饭、穿衣的。
她每次离开的时间都不固定。她会突然站起身,什么也不说,就消失在了夜色中。我从来不会问她原因。她既然想走了,就没有比这个原因更足够的了。而我往往会多坐一会儿,看看湖水,看看月亮,看看不远处幽深的丛林。我关掉收音机,朝自己的车厢走去。
在我的车厢里,我感觉放松。是的,不知为何,哪怕是我置身于大自然中,我依然会感到紧张,浑身紧绷。只有当我完全独自一人,并且是在密闭的空间里,我才会真正体会到自由。这么说,或许我是属于城市的,我从城市里逃脱出来,但本质上我依然是个城市人。这么想着,我就睡着了。梦中我又回到了城市,是在夜里,我走在一条寂静的街道上。我走过一间间商铺,两旁的楼房都像是被打劫过,黑乎乎的,没有一盏灯光。我看见一个橱窗亮着,就走过去。橱窗里有一个人。是慧慧。她发不出声音,只是拍打厚厚的橱窗。
然后我就醒了。
这个梦让我感觉很有趣。我读了几页威廉·巴勒斯的《裸体午餐》,脑子里仍然想着那个梦。自从来到“过去”,我还没有做过这样充满隐喻的梦。顺便说一句,我的车厢里最多的东西就是书,因为它们廉价又有无限价值。拉松大叔不时会帮我从外面买一些旧书回来,都是论斤卖的。比起读书,我更喜欢写信。这时,车厢的门开了,母亲走了进来。她径直走到床边,坐到我身旁。
“你不能再这样逃避下去了,”她对我说,“这样下去你会被社会淘汰的。你在这里算什么样子呢?别人都在努力奋斗,而你却躲到这个鬼地方,难道你能躲一辈子吗?”
她的话让我很伤心,也很焦虑。因为这些话戳到了我的心窝子。一个一心只想着逃避生活和自我欺骗的人,最怕的就是明眼人将其一眼识破。母亲忧伤的目光更是让我无地自容。直到我突然想起了什么,对她说:“妈,您也是一个梦吧?”
听到我的话,母亲明显不高兴起来。她严厉地对我说:“就算我是一个梦,难道我说的不对吗?难道你就要一直这么逃避下去?”
母亲消失了。梦境消失了。我睁开眼。车厢里只有我一个人。窗外的天空已经有一点点亮色。风吹拂着,窗帘缓缓飘动。我听到了脚步声,随后脚步声在门口站定。不等敲门声响起,我就打开了门。白堤站在外面。她戴了一副大大的棕框眼镜。
白堤喝醉了,当然,这对于她而言是经常的事。一进门,她就坐在了地上。“一切都是体验。”她嘴里含混不清地念叨着,看样子真是醉得不轻。白堤最崇拜的人是一个叫大卫·休谟的苏格兰人,他认为知识仅仅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印象的集合,我们之所以可以得到各种理念,都是印象作为支撑。白堤以这种观点来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她来到“过去”,也是体验的一种。我将她抱起来,放到床上。她仍在不停嘀咕着什么,但我听不清楚。我走出门外,空气很好,应该不会下雨了。一只蓝灰色的鸟在我头顶盘旋。
我走在松软的草地上。一直走,就来到了拉松大叔的伐木场。木头排列着,堆积着,木头的山。拉松大叔在木头山里露出头来。他戴着一顶蓝色的小帽子,很滑稽。他拿着一把电锯,正在锯木头。“你来啦。”他跟我打招呼。我们聊了一会儿。他告诉我,最近有一条白色的狼在“过去”附近徘徊,很危险。“危险在于,”拉松大叔摸着他那厚实的下巴,“它会说人话,有一颗人的脑子。”
一只会说人话的狼?
“我要组织一支打狼队,你要不要参加?”拉松问我。
“我还要写信。”我说。
“信有什么可写的,猎枪就在那间小屋子里,你自己去拿吧。”
他指的是那间小仓库。我打开门,发现里面已经有三个人,他们手里都拿着猎枪,已经整装待发了。“太好了,这下人就齐了。”其中一个兴奋地对我说。于是我们四个人走出小仓库,朝林子方向进发。拉松放下电锯,向我们热情地挥了挥手。
连续几日的雨水,使草地里长出了大片毒蘑菇。它们颜色鲜艳,有一种恶毒的美。有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在采那些蘑菇,他身后背着巨大的篓筐,几乎和他的身躯不成比例。我知道,他是一个热衷于熬制毒药的小男孩,这是他的乐趣。这样的孩子我见过很多,似乎在人的某个少年阶段,都曾对有毒的东西情有独钟。
“我们不如分开找吧,”其中一个人说,“我们干嘛要在一起?”
是的,来到“过去”的人,都是些逃避人群的人。我们力求不与他人建立长期的联系,因为长期的联系即是痛苦的根源。于是我们便分道扬镳了。我在林子边缘转了转,就打道回府了。因为今天的阳光真的很好,我不想浪费在阴暗的丛林中。我回到车厢,白堤仍在睡着。我叫醒了她。
“你干嘛背着猎枪?”她睁开睡眼朦胧的眼,神情恍惚地看着我。
“阳光很好。”我对她笑了笑。白堤看了眼窗外,也露出了笑容。她站起身,开始一件件脱衣服,直到脱得一丝不挂。“一切都是体验。”她冲我眨了眨眼,“人类的生活勇气往往就丧失在研究、分析、总结、概括和知识当中。”她说完,就走了出去,沐浴在阳光下。她的身体真的很美,这是一种我很少体味到的自然之美。真是非同凡响。不过,我并没有她的勇气,毕竟还有他人的目光存在。
我们无法完全脱离人群,也无意过一种原始人的生活。我们只是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同时维持正常的生活必需与尊严。毕竟,人类是高级动物,具有智慧和美德,如果为了离群索居而抛弃了这些,未免就得不偿失了。
白堤离开后(她重新穿上了衣服),我又写了一会儿信。然后我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风景。群山寂静,草木无声。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青草香味。在这个美妙的时刻,我不禁想,我所住的这节车厢在从前都到过哪些地方呢?是穿越过群山峻岭,还是只在城市中穿梭?现在,它窗外的风景终于固定了下来,它会觉得失落还是安宁呢?它的颜色都已经剥落,无异,它已经是一块废铜烂铁。它是否也有过辉煌的过往呢?这些念头让我有点伤感起来,随后又感到可笑:真奇怪,我竟然把它当做有生命的事物了!
有时我会这样出整整一天的神,直到黑夜降临。
我走出车厢,来到湖边。这次,慧慧比我先到。她安静地坐在长椅上,凝视湖面。我们穿过幽暗的丛林,在林中漫步。忽然,慧慧站住了。她向我指着一个方向。我顺着那个方向看去。借着模糊的月光,我看到那里躺着一个人。毫无疑问,是一具尸体,因为他的身上全是血,我摸了摸他的手腕,一阵冰凉。看来这个年轻的男人已经死了有一段时间了。死者身上的鲜血已经凝固,他的脖子被什么动物咬了一个大口子。我和慧慧坐在他身旁,沉默不语。我们为什么要守着这具尸体?我们并不认识他。但他是可怜的,孤零零地死在了这里,没有人知道临死前他经历了怎样的恐惧与绝望。或者,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平静?我们无法代替死者说话和思考,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陪他待一会儿。没有云朵遮蔽,今晚的月色很好,这具尸体在月光的照耀下似乎闪烁着某种神圣的光辉,凝固的血液就像是一块玫瑰红色的矿石。我没有像往常那样打开收音机,因为静谧在此时比什么都重要。
慢慢的,死者身上长出了红色的花苞。或许是有花籽落进了他的伤口里吧。人的血液,是比土壤更丰盛的养料。红色的花朵缓慢地绽放,就像是蜻蜓展开了翅膀。“为我摘一朵吧。”慧慧说。我摘下其中的一朵,戴在她的发丝里。在鲜红的花朵的衬托下,慧慧的脸色显得有些苍白。真冷啊,明明是夏天,我却看到从我们的嘴里呼出了白色的哈气。
第二天,这件事就在“过去”传开了,我遇到的每一个人几乎都在谈论这件事。“是那只白狼,”拉松大叔对我说。当时我正在帮他锯木头。我想到了我的猎枪,它还放在我的车厢里。我有点心神不宁,这在我来到“过去”后还是第一次。锯完木头后,我匆匆赶回车厢,打算将猎枪还给拉松大叔。这时,我听见有人敲窗户。是那个喜欢熬制毒药的小男孩,他睁着一双狡黠的眼睛,盯着我看。
“开会喽!”他朝我喊,“在拉松的伐木场开会,现在就去。”
开会?这可真是新鲜了,自从我来到这里,还没有听到过“开会”这两个字。不管怎样,我拿上猎枪,返回伐木场。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我们彼此之间有的见过面,有的完全陌生,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还是第一次,作为隐居者,大家都有些尴尬。这次“会议”的召集人是一个白发老头,我见过他几次,都是偶然打个照面。白堤也跟我提到过他,说他是一个卢梭的信奉者。鉴于休谟与卢梭曾闹翻过,因此白堤对老头并无多少好感。
我不知道白发老头叫什么名字,那我就直接称他“白发老头”好了。
原来,老头召集我们过来,是要为那个年轻的死者举办葬礼。墓穴已经挖好了,棺材也准备好了,死者安静地躺在里面,入土为安。葬礼结束后,白发老头清了清嗓子,对我们说:“白狼无异还会继续伤人,我们必须有所防范。从现在开始,我建议组成巡逻队,每晚都森林中巡视,直到抓住那头白狼为止。”由于我和另外那三个人之前已经被拉松大叔抓了壮丁,所以直接被编入巡逻队。在整个过程中,我感觉自己是被一种莫名的力量推着往前走,眼前人头攒动,我发现白堤也在人群里微笑着望着我。这样的场景让我如坠梦中。
“团结的时候到了,”我听到老头说,他的声音不大,但很有力度:“对于人类的共同情感,我们失去的太多了。出于对现代社会的厌恶,我们离群索居,想要获得自由,却渐渐丢失了作为人的感情,同时也丢失了作为人的尊严和道德。我们变得像动物一样麻木不仁。这样的情况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他越说越激动,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演讲。
回到车厢时,我感到浑身疲惫。我急需在床上躺一会儿。这时,我听到了敲门的声音,我以为是白堤,却是那个熬毒药的小孩。“把子弹给我。”他拿出一个袋子,示意我往里放。“为什么?”我问。“我要给子弹涂上毒药,”男孩有些兴奋地说,“这是老伯吩咐我的。”
“老伯”当然指的就是白发老头。这对我来说无所谓,此刻我只想睡一会儿。我把猎枪里的子弹取出来给了他。他立刻跑开了。
我又做了那个梦。慧慧困在橱窗里。幽暗的街道。四野无人,连声响也没有。我拍打着橱窗玻璃,就如同拍打一面沉重的墙。慧慧静静地凝视着我,她的眼神冷静得可怕。我是被一阵敲门声吵醒的。那个小男孩将子弹送了回来。“小心上面沾了毒液,”他得意洋洋地说,“只要打中那只狼,必死无疑。”
袋子里装着那零零散散的子弹,稍微一晃动就会发出金属的碰撞声。此刻,我突然想给家里写封信。自从我离家出走,来到这个神秘的地方后,我从未给家里人写过信。没错,我整天都在写信,但大部分的信件我都不知道该寄给谁,我好像是在写给一名想象中的收信人。但谁知道呢,说不定真的会有人收到我的信。
我还记得那天,我跟父母大吵了一架。此前,我早就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与其他人的交往也总使我精疲力尽。那天,我似乎把所有的怒气都发泄在了父母身上。吵完以后,是死一般的寂静。我躲进自己的房间里看了一小会儿书。当我去上厕所时,无意中发现父亲正在厨房默默流泪。那一刻,我觉得我必须离开了。我似乎从生下来就不适应浓烈的感情,只要出现苗头,我就尽力掐断。就这样,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城市,游荡到了一些地方。一个雾气蒙蒙的日子,我意外地来到了这个被我称为“过去”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时间似乎是静止的。我不知道究竟住了多久。我热爱这里,这个总是被雾气笼罩的地方。
可是事情起了变化,我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我又困了。这次我没有再梦到慧慧。我好像在梦里回到了家。客厅非常安静,光线晦暗。父母不知道去哪里了。家里显得很空荡。窗帘被风缓缓吹拂着,上下翻飞。
醒来后已经是黄昏了。我与其他人一起去林子附近巡逻。他们看上去都很兴奋。天黑了,有人打开手电筒,有人点燃火把,还有人提着灯笼。光亮将湖面染出了一块块橙红色的斑块。湖里的鱼都静悄悄地潜在水下,谁也不露出头来,它们或许被吓坏了。我来到长椅那里,长椅空空如也,似乎在听凭自己逐渐烂掉。之后的几天,都不见慧慧的身影。有时我会偷偷从巡逻队里溜出来,回到长椅这里。可我一次也没有见过慧慧。她就这样突然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不得不说,我感到非常沮丧。
一天深夜,我独自坐在长椅上等了很久,我内心深处知道这其实是徒劳。这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我走到岸边,看着水面上模糊的倒影。我看到我的倒影似乎慢慢变成了慧慧。我不禁伸出手,激起阵阵涟漪。
我不知不觉走进了林子。深夜的森林总是凝固般的静谧。我走到上次发现那个尸体的地方,这里已经长满了一种奇特的红色花朵。我摘下其中一朵,闻了闻,没有任何味道。慧慧的形象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
我一转身,就发现了那头白狼。它发亮的白色毛发在浓重的夜色中很是醒目。它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我。这一切都发生在很短的时间里,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举起的枪。我们就这样对峙着。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夜晚。
“不要紧张。”它对我说。
我听见自己沉重的喘息。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近死亡。死亡就在眼前,此时此刻,这简直就不像真的,它比任何时候都显得虚幻。当我这么想时,我甚至觉得自己已经不再害怕了。它的目光一次都没有离开过我。
后来,我听到它对我说了如下的话,我只能凭借记忆勉强记录下来:
“请等一下!请等等再开枪。我知道,两颗同样拥有理性的头脑相遇,却要彼此厮杀,这种事在你们人类是很常见的,但我的情况毕竟有所不同——你可能已经听说了。这就像是造物主出的一次差错,或是开的一个玩笑。作为一头狼,我却拥有人类的智慧与理性!因此我总是在思考我自己,我无法停下这种思考。对于我的同类,我其实是有一种钦羡的。因为它们无拘无束,依靠本能生活,甚至也不会感到恐惧。可是智慧和理性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由于我的独特性,我比你们人类更能看清自然的法则。伟大的理性让我们(如果允许我这么说的话)感到脆弱与渺小,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偶然,而我们也随时会被同样偶然地毁灭。多么残酷!我们根本无法真正理解这个世界,我们把它当作家园,但它回应我们的是亘古的沉默。我们无法理解这沉默背后的真正含义。因为这个世界只是一间小小的牢房,一切生物存在于此没有任何理由与目的,因此消失也不会有任何理由。这里永远是一片陌生的土地。理性用历史、宗教和艺术装饰它,只是为了使它至少看上去不那么令人恐惧。但事实上,根本不存在所谓家园,每个生物(不仅仅是人类)都是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所以有时我会觉得可笑,你们人类竟然真的自我欺骗,虚构出了‘家’这么一种概念,从中又衍生出了各种情感,比如‘爱’、‘恨’等等。然而这一切在沉默与偶然性中都是微不足道的。当然,比起人类,我的脑子里毕竟掺杂了太多属于低级动物的东西,因此思想也是低级的。你可以尽情地反驳我,这只会让我感觉愉快。可是我真的累了,拥有这样的头脑,对于生活在自然法则中的动物来说是一种折磨。我的同类们从不思考这种问题,它们没有思想,依靠本能,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好了,我说得太多了,你可以帮我个忙吗?现在请你瞄准我的眉心,扣下扳机。我只想请求你瞄得准一些,不要让我痛苦。好了,快点吧,我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我的枪口对着它,可没法扣动扳机。好吧,我承认,在此之前我从未杀过任何动物。植物和昆虫我或许杀死过无数次,但动物……就连鸡、鸭、鱼、耗子之类的动物,我都从没杀过。想到要亲手结束这些动物的生命,我就会有种罪恶感。而植物和昆虫我则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吃动物肉的时候也没有。
这时,我似乎听到了一声不真切的叹息声。接着,白狼扭过头,一眨眼工夫就消失不见了。我握着枪把的手早已汗水泠泠。
在我走出树林时,天已蒙蒙亮。我还来不及感叹时间竟过得如此之快,就看见一群人正用几根粗大的绳子拉拽一辆火车车厢。车厢下面垫着拉松大叔伐木场的圆木。他们喊着号子,让车厢一点点往前挪。他们在干什么?其中一个人回答我说:“你还没听说吗?所有分散的车厢都要连接到一起。这是老伯说的:人只有在感情的纽带中才能体会幸福。而且这样会使我们更安全,谁也不愿意睡梦中被那只白狼咬死,你说是吧?”
毫无疑问,“过去”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而我此时精疲力尽,只想好好睡上一觉。我寻找着自己的车厢。这时我才发现,我的车厢已经拼接好了,也就是说,我的车厢两头都连上了其他人的车厢。这突然多出来的邻居让我有些手足无措。
“咱们以后就是邻居啦。”我转过头,看到白堤在对着我笑,“我特意安排他们将咱俩的车厢连在了一起。”
我匆匆回应了她一个笑容,然后急忙钻进车厢里。我躺在床上,睡得很不安稳。其间,我模糊地听到了敲门声,但我太困了,并没有理会。
到了晚上,我出门,朝湖边走去。晚风很凉爽。白天刚下过雨,因此天空没有云层遮蔽,星星闪烁着,就像是朦胧的意识中某些瞬间闪耀的灵感。这样的场景在“过去”这个地方并不稀奇,可是这次我停下了脚步,好好地凝视了一番。我不禁想,星空对于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虽然人类已经飞出了地球,但我们对它们依旧陌生,进一步说,它们只是宇宙中一颗又一颗的大石头。可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在内心深处与它们有着某种莫名的贴近,当一个人站在星空之下,他的内心多少会受到某些触动。当然,这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所以我止住了思考,继续往前走。
在湖边,我看到慧慧坐在长椅上。
这真是太意外了。“我还以为我再也见不到你了呢。”我对她说。而她还是像往常那样,对我笑着,没有说话。我的心一下子就变得安静下来。我们静静地坐了一会儿,看着夜幕下清澈的湖水。然后,她轻轻握住我的手腕,站起身,拉着我朝树林走去。夜里的树林是有些阴森可怖的,那些在白天再正常不过的树木到了此时也显得奇形怪状。但是有慧慧在我身边,林子就变得格外温馨,就好像成为了自家的后花园。我们在黑幽幽的树木间散步,期间一直是她带领着我。我就像是一个孩子,跟在姐姐或母亲身后。越往林子里走,光线就越暗,到最后我已经看不见慧慧的身影了,只能凭声音和感觉判断。有好几次,我以为跟慧慧走散了,但每次,她都能轻易地拽住我的胳膊,把我引向正确的道路。我不知在黑暗中走了多久,突然,我听到慧慧说:“到了。”于是我急忙站住。几秒钟后,灯光亮了起来。是围成一排的小灯泡,缠绕在一间小木屋上。我以前从未发现过树林里还有这么一间屋子。小灯泡的电源插在番茄上——我反应过来,这是拉松大叔从外面带来的新鲜玩意,可以用番茄的能量发电的小灯泡。
“这是哪里?”我问。而慧慧只是笑着,看着我,用一种我从未见过的眼神。“你想要娶我吗?”她忽然说道。我愣住了。我这才意识到,慧慧穿的白色长裙很像婚纱的颜色。“你想要我们永远在一起吗?”慧慧站在灯光中问我。接着,她走进屋子,出来时手里拿着一只收音机。她打开收音机,找到了那档深夜读诗栏目。
“今天……”我听到收音机里传来主持人熟悉的声音,“我读的诗是一名女士写给她的未婚夫的,很明显,这是一首关于‘永恒’的诗……”这时,慧慧再次拉住我。“我们永远不分开……”她的声音在我耳边说。然后,我们一起走进幽暗的木屋大门。
我醒来时阳光已充盈房间。我发现我正躺在床上。我的身旁还有一个女人。是白堤。她怎么会在这里?白堤正认真地打量着我。“你醒啦?”她笑着说,“我有事情跟你说。”她沉默了片刻。我望向窗户。此时,窗帘正被风缓缓吹拂着,上下翻飞。
“你要当爸爸了。”她说。
我走下床,走到窗前。外面是一片清脆的草地,早晨的阳光照在上面,闪烁着洁净的光泽。我究竟是在哪里?哪里才是现实?或许这个叫“过去”的地方就是这样,让人分辨不清。这样也好,我突然很想写一封信,寄给某个陌生人,告诉他/她,一切都正在发生。
特约编辑◎邵风华
主持人的话
《隐居者》是一篇探讨人的生存困境的小说。这种探讨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已经达到深刻的程度,但依然动人心弦。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与正常的社会秩序格格不入的人,为此他隐遁到一个叫做“过去”的地方,思考和实践生存的另一种可能。但最终还是难以避免人群的侵扰,不可挽回地进入下一个循环之中。结局当然未出预料,正像人类社会再也难以制造出新的惊喜。因此,“我”注定难以逃脱悲观与失败的命运。
我很早就在微博上关注了李唐,并读过他的部分诗歌和小说作品,总的印象是大气和纯正。但“正大”之路似乎已被托尔斯泰们走到了尽头,作为一个年轻的写作者,必须要披荆斩棘开辟自己的“冒险之旅”,哪怕旁逸斜出乃至险象环生。读到《隐居者》,我觉得李唐大概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从而开始了自己的思考与探索。
我想,《隐居者》大概可以称得上一篇向完美靠近的小说。说它是李唐的新起点恐不为过。
——邵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