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求大都市圈发展新空间
本刊讯(记者张涵)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都市圈内经济和社会活动活跃,各城市间功能互补性强,是所属国家和地区的创新中心和竞争力高地。11月11日,在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主办的“大都市圈建设现状与未来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探讨了如何科学建设大都市圈,并就其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城镇化已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以怎样的理念和政策来推进城镇化还存在着不少的争议和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CIDEG理事长陈清泰指出,截至2015年底,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在56%左右,且以大约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通过城镇建设和产业升级,城镇化将会推动经济螺旋式的上升。
如何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待城镇化发展问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CIDEG主任薛澜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讨论:一是对城镇化的界定,二是厘清城镇化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三是探讨政府、市场和社会在城镇化中的关系,以及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治理模式等。
国内关于城市化的讨论已经持续了30多年,早期使用行政手段推动城市建设,由政府来配置资源,致使城市化的进度缓慢。CIDEG学术委员会主席吴敬琏谈到,进入21世纪后,城市化逐步加速,但由于大规模的造城运动而产生了“鬼城”。因此,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城市化在经济发展目标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各地也陆续开始调控大城市规模。事实上,相比于国内的单中心大城市,城市圈和城市群的结构是更合理的。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城市化应当由政府还是市场推动、土地财政等问题,也都是需要讨论清楚的。
▲ CIDEG学术委员会主席吴敬琏发表演讲
▲ 论坛研讨环节
▲ 论坛全景
都市圈和都市群的区别是什么?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指出,都市圈和都市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都市圈的规模较小,多指以居民通勤联系起来的中心与卫星城区;都市群的规模则较大,城市间的联系不仅包括居民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产业发展上形成联合体,实现资源、生产和运输的优化配置。目前我国的都市群包括长江三角洲、京津冀、成渝、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中游五个国家重点建设的都市群,还有十多个二线和区域性的都市群。他认为,未来我国城市群的发展还将面临各种挑战,如交通网络的建设、土地利用一体化和环保绿化规划等。
■ 编辑: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