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双双+马秀峰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视听障碍;信息无障碍服务
摘要:互联网时代,作为弱势群体的视听残疾人在信息获取和利用方面变得日益艰难,信息无障碍服务成为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公共图书馆在信息时代服务的背景和职能入手,着重讨论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旨在引起社会关注,保障弱势群体共享社会信息的权利。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8-0009-03
伴随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全面推进,中国互联网行业突飞猛进。然而,由于个人和社会的多方面原因,弱势群体在互联网时代的“自卑感”“被社会抛弃”“被边缘化”的压力有增无减,共享信息科技仍然难以实现。目前我国的残障人士约有8,502万人,老年人约有2.4亿人,自2013年以来,每年都有大量关于弱势群体的提案。2016年3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737号提案为“关于让弱势群体共享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红利的提案”。由此可见,我国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生存利益。公共图书馆作为免费为社会公众开放的文化教育基地,在信息无障碍服务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以视障者、听障者为例,探究公共图书馆在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建设和服务方面的进展是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1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服务的背景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经历着由物理环境无障碍到信息服务无障碍的转变。所谓信息无障碍,是指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关注信息无障碍建设。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更以“心之都”的无障碍城市建设成为无障碍建设的典范。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进入主动服务阶段,1988年上海残疾人协会成立,为残疾人士提供上门服务[1]。1994年《残疾人教育条例》、2008年《残疾人保障法》的颁布和盲人图书馆、有声数字图书馆的建立,都有力地推动了无差别信息服务的进程。
2公共图书馆在信息无障碍服务中的关键职能
2.1提供“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是公共阅读服务的最佳场所,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2]。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无障碍服务可以为缺乏文本阅读条件的普通读者服务,也可以为缺乏文本阅读能力的视听残疾人提供盲人阅览室、有声读物、电子刊物等。公共图书馆承担着“全民阅读、构建阅读社会”的目标责任,应为公民终身学习营造良好环境,特别是对视听障碍人士的关注,将为数字鸿沟的缓解起到关键作用[3]。
2.2挖掘视听障碍人士的信息需求
互联网时代,平衡社会信息获取和利用,是公共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4]。然而,从个人原因分析,身体缺陷、自卑心理、知识和经济匮乏等限制了视听障碍人士的学习热情;从社会原因分析,整个社会存在弱势群体的歧视现象,文化水平与网络信息覆盖不均衡。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服务的全面开展,将有助于深度挖掘特殊人群在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的需求,真正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
3公共图书馆在信息无障碍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3.1起步较晚,观念落后
当前,图书馆界在残疾人群体服务领域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方位较窄,研究内容不够深入[5]。残疾人无障碍数字阅读需求变得急切而艰难,基础设施不到位,信息网络受限等实际问题层出不穷[6]。国内对视听障碍人士阅读服务的重视程度不足,专业出版盲文图书、期刊的出版社也只有中国盲文出版社一家,全面的信息无障碍服务并未完全启动[7]。
3.2基础设施不均衡,馆藏资源不丰富
从覆盖面来说,公共图书馆在农村普及率仅为5.9%,覆盖不均衡;从基础设备来说,国内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对视听残疾人的关注仅停留在照顾阶段,诸如“绿色通道”“盲人标志”“盲人感应门”等无障碍设施和助听器、盲人阅览室、有声读物等辅助性设备不足,利用率很低[8]。
馆藏资源是公共图书馆开展无障碍信息服务的基础,公共图书馆注重提供通俗读物、期刊、公共信息、当地特色资讯等,视听障碍人士需要的数字资源有限。由于缺少专项资金,公共图书馆购买力下降,即使自录书籍也缺少基本经费,这一困难严重限制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配置,势必会导致用户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9]。
3.3宣传力度不佳,服务能力缺失
“全民数字阅读”风起云涌,公共图书馆有义务吸引用户来馆阅读。然而,馆藏匮乏、资金受限、服务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公共图书馆的宣传力度小,信息无障碍服务得不到切实推进[10]。从物质层面来看,公共图书馆为视听残疾人士提供的基础配置不完善,利用率低;从技术层面来看,为视听障碍人士提供技术支持和设备培训的机会少;从服务层面来看,公共图书馆无法为视听残疾人士提供常规化和主流化的服务,在职人员和志愿者配置不到位[11]。
3.4缺乏法律支撑,合作意识不强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总则第三条强调:“残疾人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第二百零八次常务会议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该条例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区服务、法律责任等几个方面做出详细说明。综上所述,我国对残疾人群体做出了法律维护举措,然而缺乏执行力和监督力,特别是版权维护方面存在极大的漏洞,严重限制了公共图书馆为残疾人士开展服务。关注度不够,服务系统不达标,宣传力度不足,交流合作很少,将对文献资源整合、网络信息推广、残疾人事业交流带来一定的弊端。
贾双双,马秀峰:公共图书馆视听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探究*4针对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服务的建议
4.1加强社会认可度,营造舒适“阅听”环境
公共图书馆在资源整合、检索、教育与宣传等方面存在天然优势,应充分发挥宣传、导向和服务作用,弘扬社会正能量,营造无障碍信息环境[12]。视听障碍人士应克服心理障碍,融入常规社会阅读,享受真正的“阅听”体验。优越的社会阅读环境,有益于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只有视听障碍人士与政府、公共图书馆、残联机构等共同努力,信息无障碍服务才能得到落实。
4.2完善基础设施,丰富馆藏资源
信息无障碍服务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入馆无障碍是视听障碍人士共享平等阅读权利的第一步,有无自动感应门和特殊通道,是否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手语、盲文等服务,是否提供优先服务和专业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视听障碍人士是否愿意入馆。视听障碍人士的阅读需求、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有异于普通用户,公共图书馆应设置有声数字图书馆、盲文阅览室等区域,提供视听残疾人需要的盲文文献、录音、视频、有声读物等,提供数量与质量优化的主流资源和特殊资源[13]。有声读物作为数字时代的一项新生事物,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很多省、市(自治区)相继将有声读物引入公共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丰富资源类别,建立了盲人有声数字图书馆,为入馆用户提供更多信息平台[14]。公共图书馆应该依法通过受赠、购买、自录等方式丰富馆藏体系,加快版本更新速度,建立专有数据库,加大信息网络共建共享[15]。
4.3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服务质量
注重宣传,举办讲座和交流活动,拓展盲人培训,是公共图书馆宣传的关键。弱势群体的服务需要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引进阅读器、助听器、点显机等各种现代化的设备,为弱势群体营造“阅听”的最佳环境[16]。同时,提高馆员素质,提升服务质量,对于视听障碍人士的服务工作大有裨益,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将为弱势群体提供最高效、最优化的信息需求。公共图书馆还应招募志愿者服务,丰富馆内人力资源,逐步完善服务体系[17]。
4.4加强法律维护,重视多元合作
国外图书馆对残疾人提供阅读服务较早。在1990年颁布的《美国残疾人法》强调图书馆的公用服务设施要为那些曾经被社会、被人们所忽视、所遗忘的残疾人提供服务。20世纪90年代末起,有声读物开始全面走入读者视线,截至目前,美国已有95%的公共图书馆提供电子书和有声书[18]。而我国在1994年才开始真正意义上发行有声书,但多年来出版量、出版质量低,群众认可度也低。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十二)款规定“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可以不经许可、不付报酬。从“盲文出版”的限定可知,该条款的适用主体只有中国盲文出版社,而其他类型的图书馆并未被涵盖其中[19]。虽然法律赋予了公共图书馆更多合理的使用权,但是对于视听障碍人士的无障碍信息服务来说版权立法仍然十分滞后,有待于法律的进一步援助。
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服务需要多方合作交流,从国际角度来看,无论是资源建设还是立法方面,国外的整体水平要高于国内,应积极借鉴美国、德国等残疾人事业比较成熟的国家。从国内角度来看,应积极获取政府引导和资金援助,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同时保持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公益组织的信息共享。注重多方合作,才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20]。
5结语
数字化时代,全民阅读成为大势所趋,信息无障碍服务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关注弱势群体,满足视听障碍人士的“阅听”体验,对保障该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等意义重大。公共图书馆应明确定位,注重物质、技术、人力、资金、法律等全方位的改进和整合,才能保障提供无差别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鹤明.残疾人阅读服务的进步与挑战[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23):74-76.
[2]付跃安,黄晓斌.OverDrive图书馆移动阅读解决方案及其特点[J].图书馆杂志,2012(2):64-68.
[3]杨彦嫦.公共图书馆为阅读障碍儿童服务策略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1):56-59.
[4]陈莉莉.公共图书馆开展老年阅读推广活动的思考:以深圳图书馆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6):34-37.
[5]黄巧珍.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探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4):17-19.
[6]王玉杰.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其援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5):102-104.
[7]李肖.我国盲人阅读资源及阅读推广现状[J].新世纪图书馆,2013(5):19-22.
[8]朱海英.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问题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182-185.
[9]何文彬.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1):22-23.
[10]李彤.海南省居民阅读现状及推进对策研究[J].图书馆,2016(2):104-109.
[11]王素芳.从物理环境无障碍到信息服务无障碍:我国公共图书馆为残疾群体服务现状调研及问题、对策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0(11):19-31.
[12]陆晓君.论公共图书馆的盲人服务策略[J].民营科技,2014(11):135.
[13]李园园.谈数字网络化环境下视障阅读方式的拓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5):44-46.
[14]史秋雨.中国有声读物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2(4):32-35.
[15]郭小磊.“三位一体”建设盲人图书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67-69.
[16]李玥.基于视障读者的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2):13-14.
[17]卢小松.关于公共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0):19-21.
[18]张杰.德国有声书市场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6(1):91-94.
[19]屈华.便利图书馆为视障者服务的版权制度建构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4(11):29-33.
[20]夏亚云.面向视障读者的泛在图书馆:LG Sangnam图书馆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0):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