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佳丽
摘 要:为创新创业者排忧解难、清障搭台,降低创业风险、提高成功概率,是各级部门的应尽职责。作为现代化的高等院校,开设的课程也应该紧扣创业,文章对万众创业背景下现代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便更好地促进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万众创业 高校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 专业发展方向
一、教育经济与管理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专业名字常让人误认为是教育学,其实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是属于管理学,而非教育学,此专业以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社会中特别是教育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和管理行为的规律。通过此专业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熟悉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的专业人才,能够在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从事相关管理和教学工作。
二、万众创业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昀近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促进创新创业的五项政策。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去年,我省召开全民创新创业大会,提出创新创业是适应新常态、促进稳增长、着力调结构、激发新动力的重大举措,对全省创新创业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可以说,当今时代,是创业的时代,创新创业可以引领学校调整专业学科的设置,让大家都能够投入到这个创新的时代中。因此,在这种万众创业的背景下,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专业的开设也应该符合社会的潮流。
三、万众创业背景下现代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归属划分
教育经济与管理由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三门学科结合而成。可以说,这一学科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必须结合三者的优势,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偏向了教育学,远离了经济学和管理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学科划分时偏向管理学,而在学术界又把它划分为教育学,将其置于教育学的体系之下。因此,其究竟从属于管理学还是教育学,对学科划分的不确定,导致了学生就业时无所适从,社会在接受高校人才时,也是一头雾水。
2.专业与社会脱节
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专业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集教育、管理、经济才能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但实际生活中,社会对这一专业的需求并不多,或者说,专业极其不对口。在实际生活中,社会整体对这一专业的需求远远低于人们预计的需求量。一方面,无论与管理学相比,还是和教育学相比,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专业的竞争力都是较低的,再加上相关的岗位在教育学和管理学这两大专业体系之下,已处于饱和状态。另一方面,教育经济和管理这一专业和大多数文科专业一样,理论性较强,特别是该专业发展不成熟时,缺乏足够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支持,这就严重导致这一专业过分的理论教育和注重实践能力的市场并不相符。
3.学生培养问题
因为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划分不确定、不统一,加上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导致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无论是本科生的培养还是研究生的培养,都存在一个问题,即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教授要么来自管理学,要么来自教育学,但大多数是教育学。这就导致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无法将教育学与管理学进行很好的结合,无法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专业的教师,更需要专业的案例与实践基础,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获得相关的知识的同时,获得相关的专业能力。总而言之,师资的问题和专业教育资源的问题导致出现学生的培养问题。
三、万众创业背景下现代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发展问题分析
(一)学科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作为一个学科,要形成独立的地位才能在社会中得到更多重视,才能增加其完善性。但在一些高校中,其中对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都不够重视,对该方面的专业设立比较晚,不仅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受高校师资力量以及学科发展阻碍等原因,都降低了学生的原本质量,从而在整体上降低了学科的积极发展。出现学科不明确,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科都没有一定规范范围,而且,一些学院以及教育部门都没有将其设立在合理部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都属于师范类学校或者综合类学校,它们都以教育学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在研究过程中,不仅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在实际教育中,也造成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混乱性。
(二)人员缺乏问题原因分析
导致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研究人员严重缺乏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科确定的时间比较晚,具有高水平的培养资格高校比较少。所以,在现有的专业学科教学中,教育学、管理学以及经济学都为一个学科,不仅研究的专业教师出现一定的交叉现象,还造成了研究人员的断层现象。其二,一些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后期都参加了工作,其中继续投入研究专业的人员比较少,从而出现了研究人员的匮乏现象。
(三)跨学科问题原因分析
学科在发展中存在的内力不够,在跨学科知识整合期间存在一定困难。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外部人员的干预影响,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出现之前,存在其他学科的积极研究,所以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出现之后,有些人员认为它的研究并没有较大意义。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两者之间的结合能够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学科变化的规律,从而降低了发展的内在张力。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整体,在表现形式上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但跨学科知识在整合期间还存在一些问题。该专业学科不仅确定的时间比较晚,发展不够成熟,在研究领域对教育学背景、管理学背景的研究都不够。而且,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都是以教育学、管理学为主,相互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融合方式,从而导致课程设计的混乱性。
(四)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毕业生毕业后存在严重的就业困难现象,其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种为主观原因,一种为客观原因。其中,在客观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都不够。我国高校在对其研究与评价中,对学术研究的数量、刊物的级别研究都不够,所以对它们进行评价更为重要。而且,大多数高校设立的专业都比较晚,不仅学科基础比较薄弱,在实际办学期间,也没有利用充足的资源,从而降低了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同度。在主观方面,高校中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考试设立中没有增加与数学、经济学相关的考试科目,其中的考试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多学生都将其作为提高自身学历的主要平台。在这种形式下,不仅降低了生源的质量,还导致很多学生对经济学、管理学都没有形成系统学习。而且,根据对一些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很多学生在选择工作期间,都存在严重的“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受自身学历以及就业态度问题的限制,都严重威胁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四、万众创业背景下现代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发展方向
现代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创业教育应立足于对国外创业理论吸收、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方法选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以建立一个较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具体而言,包括以下方面:
(一)将创业教育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
现代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要把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以明确。应打破原有的以学习成绩为唯一考核标准的评价体系,重建包含课程成绩、参与学校组织活动的表现以及创业表现等在内的综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综合测评对学生全面发展加以引导的杠杆作用,对学生是否具备创业素质和创业行动及其创业成果进行综合评估,并逐步加大比重。学校和院系教育管理者应主动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培养学生树立敢闯敢为的创业意识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要宣扬社会和学校中的创业典型,将创业教育的思想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中去。
(二)实行弹性学分制,为学生创业提供时间保障。
弹性学分制是指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学习年限有一定的伸缩性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其昀大特点是学习时间具有伸缩性,学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申请毕业,若没有学满得延迟毕业。其昀终的目的是构建各类教育模式,满足不同人群对教育模式的选择。弹性学分制为在校生的创业提供了较好的帮助,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
(三)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创业教育内容。
课程教学是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要改革现代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在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中有机融入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以及创业实务操作等方面的培养教育。授课教师既需要讲授创业教育的基本理论,更要把创业精神内化到学生人格中去。根据教育经济与管理类的专业特点,开设几门创业学课程和系列讲座,加强专业教学中的实验实习、案例教学和模拟训练。要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把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信息学等相关学科有机交互。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业领域跨专业选修其他院系开设的选修课。要将诚信、积极、忍耐、勤俭、自信、团结等有助于创业成功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深入到学生内心,培养学生树立创业精神、规整人生目标、实现社会责任。
(四)建立健全一整套有效的创业教育教学方式。
创业教育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其实施应是多种形式、多方法、多途径的。要将教育的空间扩展至课堂外、书本外和学校外,切实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入典型案例使学生对创业活动有更具体的理解,同时能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通过模拟创业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主体意识。可以运用学生乐于接受、形式灵活的第二课堂实施创业教育。学校要划拨专项基金支持教育经济与管理类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创业设计竞赛活动,把这类活动作为每年的一项常规则性教学,从中评选出一批优秀创业设计成果加以表彰。要将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题教育与创业联系在一起,有计划和有组织地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实习,了解企业的发展过程,开始创业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提高创业的认识。
(五)重视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包括组建校内创业课堂教学专家队伍、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创业教育培训、聘任校外创业实践专家充实教学队伍等方面着手。必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将教师开展创业教育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与教师职称的评聘、报酬的高低、考核的情况等直接挂钩。要建立有效机制,对管理和运作进行宏观管理与监控,对教育质量和教学过程进行监控。
(六)体制机制的有效改革
根据教育改革以及发展纲要规划的规定,在高等教育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下,不仅要促进培养机制的有效执行,还要实现教育的创新性。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期间,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根据教育发展以及人才成长的变化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进程。首先,相关部门应根据高校教育的综合改革确立相关政策,并能够积极保障、深化教育的管理机制以及运行机制。而且,相关政府还要减少对高校的直接性管理,不仅要简化政权,还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并在期间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从而保证能对高校中的专业设置以及高校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调节。其次,高校还要根据自身的规划发展要求加强内部的管理机制以及运行机制,并能在其中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这样不仅能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协作,还能实现教育的综合性改革。所以说,在教育综合体制不断改革下,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不仅要体现出创新性,还要根据行业以及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及时掌握,并在自身规律变化形式上提出机制的改革要求。
(七)规范合理的学科研究
要促进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长远发展,就要解决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专业构建的特色性与规范性。首先,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以及学科的建立标准,利用已经存在的学科知识构建一套完整的、具有特色的理论体系。还要促进现有研究群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将其中的学科知识积极贯彻到研究中去,这样不仅能体现出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还能实现学科的规范性以及特色性。其次,要加强对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身研究,虽然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理论体系上还不够成熟,但还可以对其中的前沿性以及普遍性理论进行研究。昀后,因为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设立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所以,对该学科进行研究不仅要促进理论知识与探索知识的结合应用,还要体现出建设过程的正确性。
(八)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要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要集合多个主体方面的力量。首先,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相关的教育单位应对该学科进行积极调整,并制订出合理的培养方案。因为该学科具有一定的交叉性以及应用性,只对学术进行研究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要促进人才培养应利用合理的理论知识以及学科研究方法,构建合理的学术研究活动,并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并提高他们的自身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第三方评价机构,因为原有的评价机构主要是以政府作为主导,不仅针对性比较薄弱,实际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不够全面。而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引入则不同,它不仅能对学生的学术能力进行评价,还能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评价,从而在总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在招生环节,不仅要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控制招生规模,还要根据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考试内容提高生源质量。昀后,高校应对已经毕业的学生实施相关的就业指导,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就业、大胆创业,还要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使他们在社会中都能维持自身的工作能力,并能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从而实现新的发展追求。
五、总结
对于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专业而言,改善当前就业形势除了和一般专业一样加强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培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建设,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出发,全面探讨分析社会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划分其专业归属,同时加强其理论和案例的假设和研究,在万众创业背景下改变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发展方向,提高该专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欧军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的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3):57-58.
[2]郭恒宇.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47.
[3]黄海群,孙曙光.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1).
[4]王梅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