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文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沟通”的过程,是“合作”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新的过程。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予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我认为真正的“互动”应具备下列几个要素:
一、师生互动,首先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成功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借助对问题的探究,互相追诘,智慧在撞击中产生睿智的火花。在教学互动中,尤其应十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既要对自满者有所抑制,又要对自卑者有所激励;尤其应善于调控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教师有了亲善、热情、平和、幽默的态度和情绪,才会引起学生满意、愉快、喜悦、崇敬的态度和情绪。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可以激发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科的喜爱,这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反之,如果师生之间不能产生情感互动,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也就根本谈不上有效的教学,学生甚至放弃学习,这样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
案例 1,在平方差公式 “(a + b)(a - b)=a2- b2”教学中安排一个计算比赛:
师:你们敢跟我比赛算 398×402= 和 98.7×102.3= 吗?
生: 敢!
师:我看你们很难比得上我哟!(教师先得出结果)
生:你是不是事先已算好了,要不然你怎会这样快?
师:既然这么说,不妨咱们再比赛算两道题吧: 49.6×
50.4=和 60.3×59.7=生:老师你的口算能力真好!(教师很快就得出结果) 师:其实,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们也能掌握这个
本领。
教师趁着学生情绪高涨、急着想学的心态,开始了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数学知识发展的矛盾与联系启发思考,使学生希望自己是研究者、探索者的学习本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空间。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为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创造条件。
二、师生互动,还应该彻底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同时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证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 ,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上。
案例 2,在初中几何中,讲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教师的“导学”可以从实验入手 ,实际操作或演示就可很快得出结论:圆锥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此扇形的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圆周长,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这种演示“导学”既直观又能引起学生注意,学生非常容易接受这个知识点。在上述老师提示后,学生自己阅读,找出本节的新知点、重点和难点,先自己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决,攻克疑难问题。这是学生“自学”的过程 ,在老师做了演示之后 ,再让学生阅读 ,自行解决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有了“导学”的认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就相当明确,“自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运用旧知识进行求证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得以进一步锻炼的过程。所以,还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阵地是师生双边活动得以体现、师生互动充分实现的关键。
三、关注学生的差异,区别教学层次,广泛互动
教学中,应该依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等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因此,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互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展示不同的思维水平,从而有利于调动起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 3,在复习了函数的概念以后,老师向学生提出了课本中的问题:用 60米长的铁丝网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小花园,如果它的长随着宽的改变而改变,那么它的长是不是它的宽的函数?怎样写出小花园的长与宽之间的函数解析式?然后教师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既有深浅差别又有联系,并能形成递进台阶的分层问题,让学生思考。
A层学生回答的问题:长方形的长是不是长方形的宽的函数?
B层学生回答的问题:设小花园的宽为 X米,长为 Y米,则可写出怎样的函数解析式?
C层学生回答的问题:上面的解析式有何特点?它是什么函数?
通过讨论,先由 A层学生回答低层问题,其他学生补充;再由 B层学生回答中层问题,其他学生补充;昀后由 C层学生回答高层问题,然后由教师补充或纠正,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概念。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好课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参与学习、一起参与讨论,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针对性地点拨。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主要是从知识点、疑点、难点处进行较为详细的辅导,而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偏重于学法指导,从而达到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的目标。
四、师生互动,还应该建立在师生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有人把理解称为交往沟通的“生态条件” ,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教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建立起了一种非常融洽的关系,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学生都心领神会。而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许变化,老师也能心明如镜,知之甚深,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里的灵犀就是我们的老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 ,与学生建立起来的相互理解。
师生互动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思想观念上重视它,更要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互动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主动探索实践,乐于交流合作,使师生互动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