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无痕生成,让语文课堂精彩绽放

2016-12-07 10:48李明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无痕初中语文教学

李明

【摘要】语文课堂是最灵动的教学过程,很多动态的生成在无痕中出现。文章围绕打破板块设计,处理课堂动态生成;容许“异音”涌现,共同收获意外惊喜;生成适可而止,践行语文教学目标;关注教学动态,让分歧在无痕中生成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抓住生成使之成为教学资源。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成;无痕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人际交流最重要的工具,而语文课则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开发的教学方式,抓住课堂中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并对这样的认识进行深入的剖析,使之成为一种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实践证明,一种能使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策略,这样有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从而不断的践行新课改目标。

一、打破板块设计,处理课堂动态生成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指出:“教学应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由简单到复杂提出问题”。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相互学习,相互问答。学生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教师不必非要跟着教材,让学生把书本内容全部吸收。其实有时候教材中的内容不是所有的都是学生需要的,教师可以调整筛选,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让学生先去了解这篇文章中的字词意思,通过字词去揣摩文章主人的思想意图,这是一种方式,但有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见解加以讨论,正确的处理这样的思维生成。例如:在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和学生直接交流分享老舍写这篇文章时的境遇,心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会体会到为什么老舍会写济南,为什么如此寒冷的冬天在老舍眼里如此“温情”,一个人的心情决定着周围环境的对自身的价值,通过这些,学生理解整篇文章也就不难了。把握文章整体基调,学生就可以自己独立去选择、理解文章中的其他内容,有助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发展。

二、容许“异音”涌现,共同收获意外惊喜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总是对教师的言行举止当成是自己学习的榜样,把教师的言论当成哲理。教师对这样的学生不是批判、否定,而是要给予学生说的机会,不管对错,都是学生思考的表现,在这些见解中或许就会发现惊喜。即使学生的思想有些大胆、奇怪,但作为教师都应该去思考、讨论,使课堂充满活力,成为一个动态的学习基地。例如:在课文《故乡》中,写的最多的就是对杨二嫂如今的外貌描写,通过杨二嫂的言语,让人知道这个人物的尖酸刻薄,所以对这个人物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但也有学生会问:“老师,杨二嫂以前是什么样的人呢?”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讨论,自己找到答案,对杨二嫂有看法的学生或许就会有转变。因为在资料中显示,杨二嫂在过去是一个勤劳的人,她每天都打扮得很漂亮,就只是为了多卖掉豆腐,可见她为了生活很努力。有同学又会问:“老师,那杨二嫂肯定很漂亮,她制作豆腐的技术也肯定很好。”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不太符合教材记载,但学生这样的猜想也是可以理解的。这都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生成适可而止,践行语文教学目标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不再是教与被教的两种角色。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多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只有唯一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学生也可以是问题的生成者,这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学生是问题的生成者,他们的问题有时候比教师事先备课预设好的问题精彩得多,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时,孔乙己胆小怕事,不敢得罪别人,遇到事隐忍,学生会问:“如果孔乙己去官府告欺负他的人,他会赢吗?如果他活在现代,去打官司,会有人替他辩护吗?”遇到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教师最好的选择就是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这个问题,这节课可能会变得很有意思。但在问题的生成的同时,教师也要辨析这些问题的价值性,因为有些问题的答案有时候其实很清晰,没有必要讨论,有些任务的结局是必然的,就像孔乙己,有他的性格特征,还有当时的社会背景,教师在教学时有时也要考虑一些必要的教学目标,不要让课堂偏离现实太远,偏离太远就没有学习的价值了。

四、关注教学动态,让分歧在无痕中生成

课堂是动态的,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预测在这期间会发生什么。即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时也会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搅乱,结局或许是完美,抑或是一团糟。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勇往直前,一堂好的教学课不是你根据自己的计划上完,而是在面临那些突如其来的意外时,教师能灵活的去解决,抓住时机,把意外当作是教学的一个点,寻找其中有价值的地方,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时会比那些完美的课堂上的更有意义。学生是有差异的,对待问题的看法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文章中,作者把祥子的拉车情境写得很完整,有些学生会同情祥子,对坐车人在下暴雨和烈日下没有让祥子停下脚步躲躲雨感到心寒,有的学生觉得这是应该的,每一份职业都有其责任,有其艰辛,在这个问题上学生就会产生分歧,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就他们的分歧展开讨论与交流,而不是听听就过了。有时候在分歧中学习反而会促进学习的效率,教师要正视这种分歧。

总之,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因此,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会有很多很多的解决方式。我们不要轻易去否定,因为这正是学生最独特的思维方式。抓住这样的课堂生成并使之成为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薛礼桥.初中语文课堂生成教学优化策略[J].课外语文,2012(8).

[2]陈大伟.善待课堂生成——初中语文教学探究[J].现代语文,2014(2).

[3]黄琪.基于情感体验的语文情境教学研究[J].北方文学,2013(7).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无痕初中语文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底妆无痕
走过青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润物无声,教学“无痕”
基于Moldflow 的高光无痕电视前壳注射模具设计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