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韵
[摘要]法治是党和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应以传播法治价值观为己任,在加强自身法治机能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拓新法治价值观传播的媒介、丰富法治价值观传播的内容,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党建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法治 高校 党建 价值观传播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法治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得到进一步凸显。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的《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更是深刻地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成为推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指引。高校基层党组织亦应将党和国家弘扬与践行法治价值观这一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学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一、拓新法治价值观传播的媒介
1.传播媒介:从传统到新兴。
过往党员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依靠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这种传统媒介传播的优势在于能够直接利用人际传播增强仪式感和权威性,但由于其法治价值观传播模式的单向性和教条性,使得党员群众学习法律的兴趣和热情难以被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治价值观传播的效果。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传播媒介也不断涌现,以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电视、数字广播为核心的新兴媒体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它们以势不可挡的态势迅速渗透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把握新媒介发展的趋势,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新媒介应用的能力与水平,实现高校党建法治价值观传播与数字化、科技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使法治宣传教育无时无刻、无处不在。
2.新媒介代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
以互联网与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凭借其传播速度快、互动交流强、使用规模大、开放程度高、受众选择广、形式形态多的特点,为法治价值观传播载体的有效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校党建应大力推广运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来传播法治价值观,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智能手机传播信息时效性强和阅读便捷的特性,方便党员及时并可随时查阅最新法治信息。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办好富有高校特色的党建网站和APP客户端,将现代、时尚的元素融入到法治价值观的传播之中,促使党员群众在熟悉、愉快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法治精神的指引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师生党员对党组织事务的参与度和对法治价值观的认知度。比如可以在互联网上和APP客户端上及时更新国家有关于党建和法治的最新方针政策,开设法治型党组织论坛,调动大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吸引党员投稿推送原创性作品,弥补在传统媒介传播中发言机会分配不足和交流不充分的缺陷;搭建网上党校法治价值观传播平台,让党员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选课、点播教学视频、下载学习课件、上传思想汇报等,这样既可以调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主动性又可以节省教室、教师等资源,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3.公众服务平台:微信群和QQ群。
微信群和QQ群都是一种多人聊天交流的服务平台。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根据需要搭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微信群和QQ群,以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方式第一时间将党建和依法治校动态通过不同微信群和QQ群予以发布,让更多党员有针对性地尊法学法用法守法。例如高校基层党组织可通过设立“微课堂”,将传统课堂讲授式学习内容,转化为多媒体形式在微信群和QQ群上发布与交流,方便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针对性、系统性的学习;定期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推送图文、视频、音频等信息,使党员群众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党的法治教育,将微信群和QQ群建设成党员学习、沟通、交流的重要阵地,成为增强党员凝聚力与认同感、提升党员教育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党员微信(QQ)之家。
4.新媒介的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
进入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网络党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党建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网络中相互交流、撞击,对党员思想、意识、观念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利用新媒介传播法治价值观的同时,要对新媒介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即对网络党建的基本内容、工作原则、方式方法、基本途径、技术支持、人员配备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不断对网络党建进行完善,同时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建立长效的传播管理机制。[1]
二、丰富法治价值观传播的内容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除了搭建好法治价值观传播的平台,还应不断丰富法治价值观传播平台上的内容。
1.传播内容的主旨:以提升党员的法治修养为本。
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所有党员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党员应按照党章规定,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治修养,维护法律权威,捍卫法律尊严。因此,党员除了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外,还必须不断自觉地完善、提高、加强自身的法治修养。法治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基本内涵,培育法治信仰是讲党性的重要内容。把法治修养上升到党性修养的高度,把法治修养同党性修养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法治修养事半功倍,而且也是共产党员在新时期增强党性的重要途径。[2]
2.传播内容的要义:法治价值与党建工作的结合。
高校党员大部分由整体素质较高的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组成。他们知识面广,探究性强,乐于接触新鲜事物,因此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机率也大。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必须根据这一特点,持续丰富党性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把长期以来在党建工作中形成的经验与依法治国的规律有机结合,将自由平等的意识、民主法治的观念,融入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中。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讲座访谈、旁听庭审、警示教育等传统法治宣传方式,结合运用前述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技术,将遵守并信仰规则的法治价值观渗透到师生党员的行为规则要求当中,加强师生党员法治修养,强化自身自觉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使其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牢固树立依法治国、公平正义的理念,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敦促和引导党员在想问题、作决策、解纠纷时,能以法治理念为基本要求,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处理,严格遵守实体和程序皆合法的要求,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树立党员模范守法的榜样效应。
三、夯实法治价值观传播的基础
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想保证在法治价值观传播工作中内容、形式、手段的科学性和正当性,必须要加强自身法治机能的建设。其中最亟需要做的是把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实现与时俱进,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方法。2013年11月党中央公布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对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由此可见,党中央要把依法治党推上一个新台阶的决心。因此,高校党内制度建设作为高校党建中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的问题,必须放在突出位置。
1.把握高校党内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
注意高校党内制度与国家法律的衔接。高校党内制度建设不完全是政党内部的事情,它还跟国家法律密切相关,因此出台新的党内制度要符合国家法律制度的理念、原则和目标,不得与之相抵触违背。
加强对高校党内制度的备案审查和清理修订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强化刚性约束,在制定党内制度时要进行政治性、法律性、政策性、合理性、合规性审查,实现党内法规清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别是应建立党内制度实施评价机制,即组织专门力量对高校党内制度的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检查和调研,考察和评价高校党内制度核心条款的遵守情况和执行效果,及时发现在制度设计、规范内容、制定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累工作经验,提高高校党内制度出台的质量。
重视党内制度建设的程序性规则保障。程序性规则是实现制度实体规定目的的载体和手段,是实体性制度的延伸、补充和具体化,是落实制度的重要保证,其自身具有独立又强大的价值。长期以来,党组织在制度建设中还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因此在构建完善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体系时,必须加强程序规则的建设:对各种制度的拟定、审批、修改、印制、发放、保管、回收、销毁等环节进行严格地程序控制、规范和要求。对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涉及广大党员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做到决策之前让党员知情、决策过程让党员参与、决策执行让党员监督、决策效果由党员测评。
2.把握高校党建工作重点领域的建章立制工作。
建立健全学生党建相关工作制度。应严把入口关,强化学生入党动机教育与积极分子培养,构建有效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坚持党内“三会一课”,定期过好组织生活,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入党后学习教育,设置丰富的学习内容与合理的学习形式,提供必要的学习保障,制定有效的学习约束,建立长效的学习教育制度;积极创新基层学生党组织设置创新,建立有效的党员管理制度。通过制度,保证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及开展活动的质量,构筑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平台。
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制度。高校青年教师重视的是如何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往往不太主动关注学校的党建问题,加之由于缺少系统党建理论的熏陶和教育,他们或选择加入民主党派,或共产主义信仰不够坚定,导致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不平衡,尤其是理工科类院系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薄弱,中共党员数量偏少。因此要针对教师教学科研工作任务,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员发展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和激励制度,感染和吸引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从而发挥他们服务学校、服务教育和服务党建的热情。
建立健全党员民主考核评议制度。充实民主评议的标准并健全考评结果激励机制,引导党员践行高标准的行为模式;完善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实现不合格党员退出常态化;实行发展问题党员责任追究制,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失职渎职的追责力度。
注释:
[1]马长生:《新时期执政党党员的法治修养》,《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2]李淼、吴克明、何洲:《加强高校网络党建制度建设的思考》,《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