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林
设置悬念,吊人胃口——作文『情节一波三折』升格训练示例
吴文林
吴文林,高级教师,江苏省盐城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七年级学生学习记叙文写作,主要是学会完整、生动地叙述一件事。所谓“生动”,除了描写手法多样、语言形象生动之外,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情节的设置也很有讲究。叙事如同讲故事,要善于吊人胃口。同学们要使出“洪荒之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怎样才算“会”讲故事呢?在顺叙的同时兼用倒叙或插叙,在关键时段“留一手”从而制造悬念等,都可以使故事情节“曲径通幽”。本次升格训练的重点就是设置悬念,吊人胃口。
“文似看山不喜平”。初学记叙文写作,易出现的问题是平铺直叙,有一说一,没有什么波澜,缺少吸引读者读下去的看点。下面,以常写的母爱题材如何展开情节为示例,例释怎样使行文一波三折、曲折生动。
点点滴滴都是爱
自进入初中以来,我们的学习任务愈来愈重,每天的节奏都很快,让人感到窒息般的压抑。“发期中试卷啦!”不知哪位同学嚷嚷了一句,各科目的试卷就哗啦啦地漫天飞舞起来。
交代心情压抑的原因。
我轻叹了一声,在喧哗的教室里显得特别安静。没过多久,试卷陆续到手,看了各科的分数,我的眉头又皱了起来,无法发泄自己心里的苦闷。
为下文写对妈妈发火埋下伏笔。
放学了,收拾书包。书把书包撑得鼓鼓的,手上的书也垒得很高很高。脚步很重,心更沉重。走出校门,其他同学的家长都来接孩子,我却寻不到妈妈的身影。我知道妈妈不会来接我的,自从上了初中,妈妈就一直教育我要有独立的意识,这倒与学校倡导的自主精神忒一致!我心里抱怨了一声,拖着脚步回家。天很黑,也很冷,路上出现了很多幕校门口那样的场景,我每每看到这些,再看看自己手上的书,说不上的心酸。
苦闷的情绪得到进一步渲染,但妈妈不来接“我”的原因已经作了交代,情节发展已无悬念。
好不容易踱到了家,书包刚刚放下,妈妈就问我:“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吗?”原本抑在心里的怨气终于找到了出口,我像一头睡醒了的狮子一样,狠狠地将那堆书推倒在地,发出了刺耳的轰响。“你说够了吗?”我严声厉色地反问:“除了成绩之外,你还会关心我什么?你有没有想过我累不累啊?”
比喻形象,动作描写生动,对话凸显人物心理和个性。
妈妈顿时哑然无语,我这样的态度她极少看到。那一刻,她一下子怔在那儿。仿佛过了许久,她才渐渐回过神来,幽幽地对我说:“晚饭在那儿,给你热好了。”
妈妈的反应表现了母爱的包容和伟大。
我径直走去吃饭,她在一边默默地替我整理好零乱的书本。我在一旁不语,饭菜却感觉嚼蜡般难以下咽。不经意间,我转头发现了桌旁的一盒胃药,我顿时明白了些许,妈妈胃疼是老毛病了。我心里很难过,说不出的五味杂陈。
我起身走进书房,看到了温好了的牛奶,心里一下子暖了。我埋头写了许久作业,翻阅书本时却发现了封面的泪痕,心里是深深的后悔与愧疚。
心理描写生动细腻。
灯熄了,牛奶也已经凉了,我笑了笑,慢慢地品着,却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一点一滴沁入我的心扉,那里弥漫着爱的味道。
牛奶的出现再次促成“我”心理的转变,点明主旨。
文章通过几个生活场景来表达对母爱的感受,妈妈不来接“我”、妈妈问“我”的考试成绩、“我”冲妈妈发火、桌旁的胃药以及温热的牛奶等,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我”当时的真实感受。文章写得比较含蓄,“我”发火后母亲的反应和“我”后悔与愧疚等心理的变化描写得言简意赅,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但从情节发展的过程来看,给人平铺直叙的感觉,没有什么波折,不能吊起读者的阅读胃口。
总体来看,原文在叙事的完整性、描写的生动性等方面体现了小作者较扎实的语言表达基本功,但在叙事的曲折性方面不够出彩,主要原因是没有什么悬念。
关于悬念,著名的电影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曾经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可以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颗“炸弹”就是悬念。在叙事过程中设置悬念,其实就是利用读者对故事内容和人物命运的关切与期待心理,在行文中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从而引起读者的关注,并急切期待解决的结果。
本文中,“我”对妈妈发火是情节发展的矛盾爆发点,也是“我”感受母爱的情感转折点,如果把它作为悬念,可以使读者聚焦情节发展,激发阅读兴趣,避免平铺直叙。
现在我们来看看,经过点拨后的作者是如何通过设置悬念,让自己的文章华丽转身成为佳作的。
香香的母爱
夜,静悄悄的。妈妈的房间里漏出微弱的光,不时还传出好像故意压低了声音似的轻微的咳嗽。妈妈的身体一直都很虚弱,可是今天,在学校住了一个星期刚刚回到家的我,却对妈妈发了火!
设疑,“我”为什么要对生病的妈妈发火?设置悬念,吊起了读者的胃口。
自进入初中以来,学习任务愈来愈重,每天的节奏都很快,让我感到了窒息般的压抑。“期中考试的卷子发了!”不知哪位同学嚷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同学的欣喜和“我”的窒息形成对比。
我轻叹了一声,在喧哗的教室里显得特别安静,丝毫没有感觉周末又至的轻松。没过多久,试卷陆续到手,我看了各科的分数,眉头又皱了起来,却无法发泄自己心里的苦闷。
放学了,收拾书包,书把书包撑得鼓鼓的。脚步很重,心更沉重。校门外,有家长来接孩子回家,顺便帮孩子换洗被褥。同班祁玉蒙同学的妈妈挽着祁玉蒙的胳膊,那个亲热,真叫人羡慕!我却搜寻不到妈妈的身影。
激疑,妈妈为什么不来接“我”?既是新的悬念,又为开头的悬念蓄势。
天渐渐黑了,校门口那一幕幕场景在头脑中闪现,我还是希望在我下车的一刹那,妈妈能突然出现在眼前。当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对妈妈不满的情绪不断蓄积。
好不容易辗转到家,刚放下书包,妈妈就急切地从厨房里跑出来,第一句话就是:“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吗?”原本压抑在心底的怨气一下子喷发出来,我像一头睡醒了的狮子一样发泄着愤怒:“除了成绩,你还会关心我什么?你有没有想过我累不累啊?”我边说边将书包狠狠地摔下臂膀,书包掉落到地板上,发出了刺耳的轰响;书,散落一地。
释疑,综合运用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第一个悬念解除。
妈妈顿时哑然无语,她一下子怔在那儿,眼神里既有无奈也有茫然。许久,她慢慢回过神,幽幽地对我说:“吃饭吧,刚煮好的,菜也烧好了,有你喜欢的大龙虾!”
含蓄地解释了妈妈没到学校或车站接“我”的第一个原因。
我径直走向餐桌,妈妈在一边默默地替我整理好零乱的书本。我无声地吃着饭菜,还是那样的香。无意中抬起头,一盒胃药赫然在目!妈妈的老胃病又复发了,我心里一阵难过,说不出的五味杂陈。
妈妈胃病复发,解释了她没接“我”的第二个原因,第二个悬念解除。
坐在书桌前,桔黄的灯光下,一杯温热的牛奶散发着淡淡的奶香,这是我每次回家必见的风景,今天却感觉特别温馨。我埋头看书,翻阅书本时竟发现书页上有点点泪痕。
“妈,对不起……”凝视着妈妈房间里透出的微弱的光,喝着微凉的牛奶,我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香香的母爱,一点一滴沁入我的心扉。
首尾呼应,篇末点题,升华主题。
升格文在保留原文情节基本不变的基础上,略施小计,就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一是采用倒叙法,开篇就写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的“我”却对妈妈发了火,设下悬念;二是两次写到希望妈妈出现在学校门口或车站,却始终未见妈妈的身影,一步步加深读者心中的疑虑,读者急切地想知道事情的原委和结局,使情节的发展一波三折。另外,将题目改为“香香的母爱”与文章的主题更贴近,也更形象,更有文采。
请以“特殊的奖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请你思考,你准备在开头设置什么样的悬念?你将怎样一步一步地揭开“奖赏”的“特殊”之处呢?
(扫码查看优秀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