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娟,王小德,刘臣琼,李明亮
(浙江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基于SBE法的嘉兴南湖植物景观评价
张 娟,王小德*,刘臣琼,李明亮
(浙江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为探究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特点,以嘉兴南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将植物景观分为与硬质景观相结合的植物景观、复层结构类植物景观和与水体相结合的植物景观3种类型,运用实地调查与美景度评判 (SBE)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植物景观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在这3种类型的植物景观中,评分最高的配置模式分别为朴树+银杏-女贞-金钟花+扶芳藤-麦冬、旱柳-紫叶李+日本晚樱-红叶石楠+杜鹃-麦冬、大叶柳+水杉-美人蕉+再力花+迎春,均做到了植物种类多样、乔灌草搭配合理、层次丰富、观赏性强、整体协调,兼顾了生态性与美观性。
嘉兴南湖;SBE法;植物景观评价
风景名胜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公园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植物材料是公园绿地的基本组成,其配置形式与成景效果直接关系到公园的整体景观效果[2]。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的研究多集中于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等[3-6]。本文采用心理物理学理论的SBE法对嘉兴南湖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分析植物景观评判过程中差异产生的原因,依据样本总体评分分析最优配置模式,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7-8]。
1.1 样地概况
嘉兴南湖位于嘉兴市南湖区,是由鸳湖路、南溪西路、南湖路三条两两交叉的城市道路围合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占地面积为276.3hm2,其中水域面积为98hm2。南湖景区由会景园、勺园、南溪园、成功堤、英雄园、烟雨楼等景点组成,景区内的植物景观特色鲜明,植物配置形式丰富,是结合假山瀑布、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等园林要素营造出的颇具南湖独特韵味的植物景观。
1.2 评价样本选择
科学性和艺术性是完美植物景观营造的基本原则[2]。在对嘉兴南湖进行实地勘察的基础上,按照景区不同的分区采用目测法选取游人关注度高、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作为样本,共35个。
1.3 照片拍摄
研究表明,以拍摄所得的照片为风景质量评价的载体与置身于现场评价所得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9-10]。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间,对所选取的35个样本拍摄大量植物景观照片,供评价使用。根据实地情况与研究需要,把所选样本的植物景观类型分为与硬质景观相结合的植物景观 (A类)、复层结构类植物景观 (C类)和与水体相结合的植物景观 (W类)[11],分别选取14,11和10张照片。
1.4 评判人员
为研究同一景观在不同人群眼中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按照评判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将其分为三组:专家组 (S):长期从事园林植物应用与生态研究的工作人员8人;专业学生组 (Y):园林专业的学生22人;非专业学生组 (U):非园林专业的学生22人。
1.5 评判方法
将样本照片制作成幻灯片,通过在室内播放幻灯片的方式对不同景观进行评判。为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本次评判采用无回放式播放形式,并将每张幻灯片的自动播放时间设置为35s。综合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与自然风景在评价尺度方面的差异,为了使评判原则与本次研究更相符,并且结果更加集中,将评判植物景观的生态指标和美学指标分别细分为5个指标,并给出指标标准分值以评判其优劣程度。
5个生态指标分别为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层次丰富度、协调共生和综合性,编号依次为1,2,3,4和5,每个指标各占20分。5个美学指标分别为统一与变化、协调与对比、意境美、观赏性和均衡性,编号依次为6,7,8,9和10,每个指标各占20分。指标标准分值为极差 (0~2分)、很差(3~5分)差 (6~8分)、一般 (9~11分)、好 (12~14分)、很好 (15~17分)、极好(18~20分)。
1.6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处理3类植物景观经评价所得的18200份原始数据。
2.1 各个评判组对于植物景观审美的相关性分析
将专家组、专业学生组、非专业学生组对于3类植物景观的评判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各个评判组对于这3类植物景观评判结果的Sig值在0~0.011(表1),均小于0.05,表明各群体对于嘉兴南湖植物景观的评价具有相对一致性。
表1 不同群体组别对南湖植物景观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进一步探究运用SBE法评判嘉兴南湖植物景观过程中产生差异的原因,细化分析过程,通过对各单项指标的评分结果和综合评分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各单项指标相应的相关系数R2值 (表2),其中适地适树、意境美、观赏性3个指标的R2值均呈现出专家组<非专业学生组 <专业学生组,适地适树、统一与变化、均衡性3个指标中均有明显较低的R2值 (C类中指标1—S:0.317;C类中指标 6—S:0.361;W 类中指标 10—U:0.378)。
表2 不同组别单项指标评分与综合得分的R2
2.2 以生态原则和美学原则为指标的植物景观评价分析
在评价3类景观的生态指标和美学指标时,其差异Sig值在0.501~0.915,均大于0.05,表明差异并非来源于生态学指标与美学指标,而是来源于样本的不同。
因此,在评价这3类植物景观时可以将两项原则合并 (表3)。
表3 南湖植物景观评价结果的方差分析
2.3 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分析
2.3.1 植物景观样本综合评价得分
将相应各基础指标的平均分作为各样本生态指标与美学指标的综合评分,由于生态指标、美学指标之间差异不明显,以两类指标的平均分作为样本的总体评分 (表4),对3类植物景观进行定性评价。与硬质景观相结合的植物景观中评分最高的是A11(79.205分),其次是 A10(78.860分);复层结构类植物景观中评分最高的是 C9(79.155分),其次是C1(78.231分);与水体相结合的植物景观中评分最高的是W10(81.873分),其次是W2(80.242分)。
表4 各样本的总体评分
2.3.2 与硬质景观相结合的植物景观评价分析
与硬质景观相结合的植物景观中评分较高的2个模式分别是朴树+银杏-女贞-金钟花+扶芳藤-麦冬(A11)和朴树+鸡爪槭-蜡梅-瓜子黄杨+凤尾竹-麦冬 (A10)。前者位于湖心岛烟雨楼东南侧,大乔木朴树、银杏是造景的主体,造型优美、壮观,构成了该植物空间的骨架部分,给人雄伟、浑厚的感觉,中下层树种比例、尺度适宜,此外,以烟雨楼及红墙作为植物的背景,建筑与植物共同组成景观,突出了意境,因此对其评分最高。后者位于湖心岛烟雨楼庭院后院内,是一处植物与假山组合的园林景观,朴树与鸡爪槭体形高大且轮廓清晰、姿态优美,假山石以太湖石堆叠而成,勾连相接自然,玲珑别致,与植物相映衬,增添了整体景观的韵味。
2.3.3 复层结构类植物景观评价分析
复层结构类植物景观中评分较高的2个模式分别是旱柳-红叶李+日本晚樱-红叶石楠+杜鹃-麦冬(C9)和银杏+香樟-桂花+红枫-金丝桃 (C1)。前者位于勺园外侧南湖绿道旁,观花观叶类植物较多且观赏性较强,以景石作点缀,以麦冬镶边,植物层次丰富,整体配置协调,因此对其评分最高。后者位于秋园内,银杏、红枫都是色彩感较强的观色叶植物,且均采用丛植的配置方式种植,既表现了这些植物的群体美,也体现树种的个体美,且符合艺术构图规律,整体意境突出。
2.3.4 与水体相结合的植物景观评价分析
与水体相结合的植物景观中评分较高的2个模式分别是大叶柳+水杉-美人蕉 (Cannaindica Linn.)+再力花+迎春 (W10)和垂柳+香樟-桂花+红叶李-芦苇 (W2)。前者位于南溪园小岛,水中央的小岛由青石板通向岸边,小岛上的大叶柳、水杉、花叶美人蕉等植物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色彩,因此对其评分最高。后者位于南溪园大草坪,水域面积较小,是一处人工开挖的小池塘,并有一条木栈道横穿池塘。植物景观以群植的香樟为背景,柳树丛植于池塘旁,水边种植芦苇,整体景观颇具自然趣味。由此可见,人们较倾向于景色优美且亲水性强的滨水植物景观。
样本评分反映了其植物景观的现状,3类植物景观中评分较高的样本都做到了植物种类多样、乔灌草搭配合理、层次丰富、观赏性强、整体协调,均兼顾了生态性与美观性。生态指标和美学指标间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通常情况下相对于生态性而言,优秀的植物景观样本中所呈现出的美观性是最直观最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的,所以这些样本在设计之初常以有形的美学指标为切入点,通过优化植物群落的方式创造协调共生的生存环境,从而达到生态性与美观性的统一。这种由浅入深、融合生态与美学的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值得在今后设计中借鉴。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人群对各个指标的心理偏重呈正态分布,评价过程中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不同人群对同一景观的偏重点不同,因此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心理偏重设计出既具有科学性又符合大众审美喜好的景观。适地适树、意境美、观赏性3个指标的R2值均呈现出专家组<非专业学生组<专业学生组,可以认为相较于其他2组,专家组在进行植物景观评价时更注重对单个指标的考虑,专业性更强,因此在景观设计之初专家组的建议最科学。适地适树、统一与变化、均衡性3个指标中均有明显较低的R2值,表明不同人群对这几个指标的敏感性不同,在以后的景观评价中为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可将这3项原则进行单独评价。
通过实地调查与SBE法相结合的方法增加了南湖植物景观评价的科学性,在原有的统计分析过程中,加入对各单项指标的评分结果和综合评分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出评价过程产生差异的原因,为科学、合理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了依据,丰富了运用SBE法评价植物景观的模式。
[1] 杜红玉,张志颖,蓝悦,等.基于SBE法的上海市阂行体育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J].福建林业科技,2014,41(2):156-160.
[2] 王竞红,魏殿文,张峥嵘.深圳市莲花山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1):57-58.
[3] 肖国增.重庆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D].重庆:西南大学,2007.
[4] 宋亚男,车生泉.上海城市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2011,29(2):16-24.
[5] 闫家锋,关庆伟,邓送球,等.徐州云龙山侧柏林景观评价[J].中国城市林业,2009,7(1):12-14.
[6] 翁殊斐,柯峰,黎彩敏.用AHP法和SBE法研究广州公园植物景观单元 [J].中国园林,2009(4):78-81.
[7] 林葳,喻来,陈舒静,等.基于SBE法的成都市人工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J].四川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5,52(3):697-702.
[8] 翁殊斐.用SBE法进行广州市公园植物配置研究 [J].中国园林,2002(5):84-86.
[9] BRIGGSDJ,FRANCEJ.Landscapeevaluation:acomparative study[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1980,10:263-275.
[10] 杨懿琨,陈亮明,周德明,等.基于SBE法的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量化评价 [J].中国园林,2007(2):35-38.
[11] 章志都,徐程扬,龚岚,等.基于SBE法的北京市郊野公园绿地结构质量评价技术 [J].林业科学,2011,47(8):53-60.
(责任编辑:侯春晓)
表1 3种基肥处理对芦笋产量的影响
全年芦笋产量,芦笋母茎废料处理比对照略减,蘑菇菌渣废料处理比对照略增,但差异都不显著。
2.2 土壤理化性状
表2表明,3种基肥处理,试验土壤中的全氮、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及水溶性盐的含量差别不大,但芦笋母茎废料和蘑菇菌渣处理比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8.82%和33.54%。如从芦笋喜好有机质这个角度上讲,施用芦笋母茎废料、蘑菇菌渣比施用有机肥对芦笋生长更好。
表2 3种基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全年芦笋产量,芦笋母茎废料处理比对照有机肥处理减少1.37%,但秋笋增产效果显著;施用芦笋母茎废料还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芦笋生长。由此可见,芦笋母茎废料还田种植芦笋具有可行性,可以替代有机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 赵玉华.蘑菇废料在芦笋上的应用效果 [J].浙江农业科学,2009(3):465-466.
[2] 唐红芳,朱元弟.芦笋母茎栽培平菇技术 [J].中国食用菌,2012,31(2):68-69.
(责任编辑:张才德)
S731
A
0528-9017(2016)05-0714-04
2015-12-07
张 娟 (1991—),女,江苏如皋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与景观设计,E-mail:zhang-j_0928@ foxmail.com。
王小德 (1965—),男,浙江临安人,教授,博士,从事园林植物引种与应用研究工作,E-mail:wxd65@zafu.Edu.cn。
文献著录格式:张娟,王小德,刘臣琼,等.基于SBE法的嘉兴南湖植物景观评价 [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5):714-717.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