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霞 侯军岐
摘要:西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的主产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中亚国家与我国西北地区毗邻,被称为“第二面包”的马铃薯在中亚国家有较大市场需求,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战略为西北地区马铃薯出口中亚国家搭建了较好的平台,西北地区可利用其先天性的地理位置优势、出口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等向中亚国家出口马铃薯产品。除了稳定传统鲜薯产品出口优势之外,西北地区还应通过境外投资、技术援助等方式带动马铃薯加工品、种薯及马铃薯附加产品的出口。
关键词:马铃薯出口;中亚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中图分类号:F30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6)06-0129-07
引言
马铃薯营养丰富,是世界头号非谷物类食物,也是全球粮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高产的经济作物,其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是很多低收入国家及贫困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2015年初,中国农业部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通过引导我国居民树立“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理念来不断改善膳食结构,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这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积极探索[1]。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西北地区则是我国的马铃薯主产区,是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区域,同时,该区域也是我国贫困人口的集中地。马铃薯产业发展在西北地区对农民增收和减轻贫困具有重要的意义,马铃薯的出口贸易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益,也关乎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未来。
中亚国家毗邻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文化传统、饮食结构与我国西北地区有较大的相似性,但由于水资源稀缺,农业发展比较落后,农产品结构单一,加工能力薄弱,农业技术落后,个别国家甚至不能实现粮食自给。中亚国家总人口将近 7 000 万,其中贫困人口接近一半。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这些国家被称为“第二面包”,尽管近年来中亚国家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受限于农业技术、气候、国际高粮价的影响,其对马铃薯及其制品仍有较大的需求。当前,在向西开放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政策引导下,我国开始重视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国家政策的引导为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的马铃薯贸易搭建了绝好的平台,沿陇海铁路、兰新铁路等深入中亚地区的铁路干线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开通的直达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航线等为马铃薯产品直接出口中亚国家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方式,解决了马铃薯出口中亚国家面临的运输问题。我国西北地区马铃薯出口中亚国家在国外需求、国家政策、出口运输、出口生产方面的条件均已具备,出口前景十分广阔。
一、中亚国家马铃薯生产及需求状况
农业是中亚国家的传统主导产业,粮食生产在中亚国家普遍受到重视,马铃薯是中亚国家传统的粮食作物,各国普遍种植。但中亚五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除了哈萨克斯坦的粮食自给能力较强之外,其余四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粮食问题,尤其是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粮食不能自给,缺口较大。马铃薯宜粮宜菜,为保证粮食安全,中亚各国政府为推进马铃薯种植均有相关的政策措施,但由于自然条件、技术缺乏、病虫害等的影响,中亚国家的马铃薯生产效率普遍较低。对于大部分比较干旱的中亚地区来说,马铃薯的重要粮食地位日渐提升,且播种面积也在稳定增加,这不仅能缓解中亚国家的粮食危机,也能帮助农民获得更好的收成,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一)中亚国家的马铃薯种植与生产状况
近十多年来,中亚五国的马铃薯播种面积(见表1)均稳步增加,其中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马铃薯种植相对稳定。若按人口来计算,吉尔吉斯斯坦还是世界上第十大马铃薯生产国,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马铃薯种植增长较快,几乎翻了一番,尤其是2006年以后,这三个国家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大量增加,这与国际上粮食价格的上涨以及国内农业政策的引导有较大的关系。
从生产量上来看,中亚五国中马铃薯产量最大的是哈萨克斯坦,其次是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产量较少的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中平均单产水平较高的国家反而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单产水平最低的是土库曼斯坦(见表2、表3)。数据显示:中亚五国的马铃薯生产无论从种植面积上、还是产量及单产水平上都呈现增长的趋势,各国由于受农业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马铃薯产业的生产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塔吉克斯坦水资源丰富,马铃薯单产水平高;土库曼斯坦作为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马铃薯的单产水平是中亚国家中最低的;乌兹别克斯坦受国家政策重视及技术引进影响,马铃薯单产水平最高。
(二)中亚国家的马铃薯消费与需求情况
马铃薯在中亚国家的消费量逐年上升,其消费需求主要体现在食物消费和非食物消费两个方面,中亚国家的马铃薯需求满足一部分来源于国内供应,一部分来自于国际市场进口。根据国际马铃薯中心(CIP)的统计:在哈萨克斯坦,马铃薯是仅次于小麦的重要粮食作物,年人均消费量为100千克;吉尔吉斯斯坦的马铃薯年人均消费量仅次于白俄罗斯,达到140千克;其他国家的马铃薯年人均消费量也基本保持在90~100千克左右。中亚国家马铃薯的消费大部分用来鲜食或用作饲料,但近年来中亚国家对马铃薯加工品需求量较大,受国内加工能力限制,马铃薯加工品进口量逐年上升。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显示:中亚五国中对马铃薯产品进口需求量较大的国家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其他国家虽有进口,但量比较少,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见表4),可以看出: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从世界上进口数量较大的是鲜或冷藏的马铃薯及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未冷冻马铃薯,这说明这两个国家的居民对马铃薯初级产品的需求量较大,马铃薯淀粉也属于两个国家中进口量及进口价值较大的产品。
二、西北地区马铃薯出口中亚国家的前景分析
目前,亚洲国家的马铃薯生产量与消费量正在大幅度增加。为保障粮食安全,很多亚洲国家都将马铃薯作为重要的农作物予以推广和种植,中亚国家也不例外。马铃薯在中亚国家的消费潜力巨大。我国西北地区马铃薯产量居全国第一,但目前的出口市场主要以东南亚国家为主,与中亚国家的马铃薯贸易规模非常有限,西北地区马铃薯的主要出口国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马铃薯贸易量极小。西北地区马铃薯的主要出口口岸是新疆口岸,且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马铃薯加工品出口相对较少(表5)。2014年,甘肃口岸首次实现了马铃薯全粉出口至乌兹别克斯坦。根据中国海关信息网数据显示,中亚国家从中国进口的马铃薯产品主要来源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在“一带一路”和中国“向西开放”国家战略的带动下,未来西北地区马铃薯出口中亚国家的市场前景广阔,出口潜力巨大。
(一)“一带一路”的政策导向
中亚国家马铃薯生产技术普遍较为落后,这些国家与中国马铃薯在技术、加工品生产等方面的合作具有较大诉求。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在农业资源、自然条件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这为区域性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与合作提供了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受地缘刚性影响,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农产品贸易也要是通过新疆口岸、陕西口岸和甘肃口岸完成的,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为蔬菜水果,包括鲜或冷藏的马铃薯,进口的主要为棉花、皮毛产品,农产品贸易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根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西北地区马铃薯出口中亚国家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出口数量逐年上升,出口商品结构逐渐升级,马铃薯加工品如淀粉类产品出口量不仅实现了零突破,还带动了其他加工品的出口。
马铃薯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优势农产品,传统方式下主要出口至欧洲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自2012年以来,西北地区马铃薯出口中亚国家渐为政府、出口企业所重视。“一带一路”战略为西北地区马铃薯出口中亚国家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仅符合中亚国家的“向东看”战略,也符合我国的“西向发展、向西开放”战略,这种国家战略的高度契合对中亚国家和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双方国家均有共同利益。“一带一路”建设贸易便利化的系列举措,使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的马铃薯贸易更加顺畅和便捷。西北地区作为我国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区域,马铃薯加工水平较高,出口马铃薯制品至中亚国家具有巨大的空间,加上国家政策的导向,马铃薯出口中亚国家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
(二)马铃薯出口具有成本优势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中国的马铃薯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且西北地区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于国内其他经济发达省份,马铃薯产量全国最大,产业集聚效应使得马铃薯产品的出口价格具有绝对优势[2]。马铃薯的出口成本主要由生产成本和国内外段运输成本决定。西北地区马铃薯生产规模大,因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较为廉价,这决定了马铃薯的生产成本较低;从运输方式上看,西北地区距离中亚国家较近,区位优势明显,加之我国有专门经西北地区开通至中亚国家的专列,与传统方式下通过海洋运输出口马铃薯至中亚国家、欧洲国家相比,国内国外段的运输成本大为降低。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得西北地区与国内其他马铃薯生产区相比较,马铃薯产品在对中亚国家的出口报价上具有绝对优势。另外,我国西北地区马铃薯种植技术及优良种薯培育技术发展较快,马铃薯的加工能力也越来越强,高附加值的马铃薯加工品生产成本不断降低,近三年来,马铃薯淀粉、细粉、颗粒粉等加工品已开始大量出口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价格与质量是影响国际贸易中商品需求量的重要因素,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西北地区的马铃薯在中亚国家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马铃薯生产技术合作潜力大
中亚国家马铃薯种植受自然条件和种植技术影响较大,马铃薯生产能力不高,气候的变化增加了中亚国家更加干旱的可能性,CIP中亚地区科学家卡洛·卡里表示,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咸海流域将会变得越来越干旱[3]。可见,中亚国家马铃薯的种植对旱作技术、抗干旱条件的品种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我国西北地区是旱作农业较发达的区域,区域内山地较多,气候冷凉,降雨量较少,但我国西北地区的马铃薯产量却是最高的,马铃薯种植技术十分先进。因此,为中亚国家提供马铃薯技术服务,将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优良品种培育技术、小型农机具及马铃薯加工技术推广到中亚国家,这对他们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而造就了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在马铃薯生产技术合作方面的较大潜力。
三、结论与建议
中亚国家对马铃薯产品具有巨大的需求,但由于受环境、气候、农业技术等条件的影响,该区域马铃薯生产水平较低,其对国外的马铃薯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尽管我国马铃薯在2005年以后就开始出口中亚国家市场,但出口量较小,出口以鲜薯为主,用途上以蔬菜形式消费居多。由于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接壤,马铃薯通过新疆、甘肃、陕西口岸出口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动之下,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优势更加明显,质优价廉的农产品符合大众消费需求,马铃薯出口中亚国家市场前景光明。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西北地区马铃薯出口中亚国家市场还需注重以下方面:
(一)建立马铃薯出口基地,提升产品出口品质
马铃薯是中亚国家人民餐桌上重要的食品之一,食品安全与食品品质是影响消费者需求的重要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在中亚国家市场上的进口马铃薯主要来源于欧洲国家。我国西北地区的马铃薯要在中亚国家占有一席之地,首先面临的是与来自欧洲国家马铃薯的竞争,尽管西北五省区的马铃薯在价格上具有优势,但品质上不具有绝对优势,尤其是马铃薯的加工品。马铃薯的产业链条较长,从种植、收获、加工到出口销售要保证各个环节的质量,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出口生产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
西北五省区可在了解和熟知中亚国家关于进口食品和农产品的有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的前提下,通过整合地区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建立综合性的出口基地,保证出口品质。比如,在陕西省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科技优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马铃薯出口研发基地;在甘肃省可利用定西地区规模化生产建立马铃薯种薯基地和原料薯基地;在宁夏、青海可利用其寒凉的自然条件建立马铃薯贮藏中心;在新疆可利用其口岸优势建立马铃薯出口集散中心。这种集研发、生产、贮藏和出口为一体的综合性马铃薯出口基地能有效将西北五省区的资源整合利用,并能最大化发挥各省区优势,保证马铃薯从源头到餐桌均具有高品质,对开拓中亚国家市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政府间沟通,促进贸易便利化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便利化程度较低,跨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口岸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中亚国家对本国农业的保护程度较高,尤其对中国农产品设置了较大障碍,使贸易便利化程度不高。马铃薯在中亚国家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中亚国家普遍对粮食进口实行严格的管理,引致我国西北地区马铃薯出口中亚国家面临程序繁杂、检验严格、数量限制等贸易壁垒。
目前,西北五省区中的马铃薯主要通过新疆口岸出口。于国内而言,西北五省区应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整体共同对马铃薯产品出口进行规划,各省区政府需相互合作,相互配合,针对马铃薯产品出口在商务环境、海关环境、口岸物流、规章制度方面等采取具体措施,如建立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物流中心、马铃薯保鲜仓储、马铃薯贸易基地等提升马铃薯出口的便利化水平。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应充分发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深入推动与中亚国家的农业合作,重点突出优势农产品尤其是马铃薯及相关产品的“走出去”规划,为西北地区马铃薯出口中亚国家做好铺垫。同时,西北地区还应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国家政策优势、投资优势,推动跨区域、跨边境发展,为马铃薯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推动贸易便利化,逐步稳固和扩大西北地区马铃薯在中亚国家中的市场份额。
(三)通过农业技术援助带动马铃薯及其相关产品的出口目前我国在抗旱马铃薯品种培育与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方面技术先进。尽管中亚国家对我国新鲜马铃薯及加工品进口设有较大的贸易壁垒,但对马铃薯优良种子、先进生产技术却极为欢迎。中亚国家普遍干旱,如新疆的先进节水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技术)在哈萨克斯坦马铃薯的生产中就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中国国家节水灌溉中心(新疆)在落实中哈两国政府科技合作前提下,将先进的马铃薯种植技术应用于中亚国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西北地区马铃薯在种植技术和种薯培育方面优势明显,优良的种子是提高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基础,但目前由于马铃薯产品出口中亚国家的规模十分有限,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马铃薯的合作没有全面展开。与中亚国家的马铃薯合作,通过技术推广与技术合作是关键,如中乌、中塔成立的农业合作机制、中哈的农业科技示范中心都是有效的合作平台。因此,可以通过农业技术交流,举办科技成果展览和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开展马铃薯技术输出与服务[4],扩大西北地区马铃薯在中亚国家的科技影响力,在输出马铃薯种薯时,不断推广马铃薯生产技术,以技术援助带动良种培育、人员培训服务等相关产品的出口。
(四)开展境外加工,以投资带动马铃薯及附加产品的出口现阶段,中国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尚未进入中亚国家,而中亚国家的政府无不重视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用以确保其粮食安全。马铃薯是中亚国家人民餐桌上重要的食物,但中亚国家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马铃薯加工水平低。中国西北地区企业在直接扩大马铃薯加工品出口有难度的情况下,可先通过在中亚国家进行境外投资,以项目换市场[5]。西北地区加工企业可利用政府专项基金,在中亚国家独资或合资设立加工企业,重点发展淀粉加工型和全粉加工型企业,让中国的马铃薯加工品进入中亚百姓的餐桌,在境外加工企业的带动下促进我国西北地区马铃薯生产原料、加工设备、农机具产品等的出口,为双方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合作与发展铺路搭台。
(五)重视马铃薯文化及产品宣传马铃薯从原产地秘鲁到世界各国本身就是实物跨文化传播,从经济学视角上看马铃薯传播,其本质就是贸易。贸易要产生长期经济效益还需从文化上下功夫。中亚国家对中国的了解甚少,对中国的马铃薯产品也缺乏认可,要将西北地区的马铃薯出口至中亚国家,可以结合西北地区的民族特色将马铃薯与当地的乡土风情、饮食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在边境或中亚国家举办马铃薯文化节、马铃薯产品推广节、马铃薯饮食文化交流活动等提升西北地区马铃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亦可将产品展示、产品体验与文化交流结合起来进行宣传,这种特殊的营销方式更容易获得中亚人民的认可[6,7],这是做好马铃薯出口至新兴市场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刘晓凯,马志强,吴月泽.中国将启动土豆主粮化战略,土豆或成第四主粮[EB//OL].[20160302].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2-25/doc-ifxpvysv4885387.shtml.
[2]刘俊霞,贾金荣.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5762.
[3]李木子.抗旱马铃薯为中亚带来福音[N].中国科学报,20130807(8) .
[4]封岩.中国马铃薯及产品对东盟出口市场及潜力分析[J].世界农业,2012(4):6468.
[5]胡颖,李道军. 新疆对中亚主要国家农产品出口:比较与促进[J].新疆财经,2012(4):7075.
[6]马骥.中亚五国对外贸易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相关性[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43148.
[7]何林,任媛. 我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成本的测度与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6):7884.
Abstract:The Northwest region is the main producing area of potatoes in China. The potato industry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local economy and farmers income. Central Asia countries are closed to this area, and have a large demand on potatoes which are called “the second bread” in these countries. And the potato industry has great market potential.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has built a good platform to export potatoes from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China to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The region can take the advantage of its congenit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low export costs and the technology advantages to export potatoes. Apart from maintaining the traditional advantages, the region should also exploit some other ways such as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stimulate the export of processed goods, seeds and augmented products of potatoes.
Key words:potato export; Central Asia countries; market pro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