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川
摘 要: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是高中化学课堂的起始环节,也是引领学生进行高中化学知识学习的起始环节,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高中化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于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予重视;有的教师对此虽然有所认识,由于没有掌握课堂导入的技巧,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导入技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讲解新的课程之前,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各种教学媒体,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入新的课程的一种教学行为。下面我简单地向大家介绍几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导入技巧。
一、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具体的实物、图片或者模型等来进行新课程的导入,直观导入法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其在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胶体”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利用图片中美丽的景色、鲜艳的色彩以及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与所讲内容相关的图片,比如有色玻璃形成的图片(固溶胶)、工厂上方浓烟滚滚的图片(气溶胶)、三角洲形成的图片(胶体的聚沉)等等,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很直观地去感受胶体的具体形状以及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
二、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化学实验来导入新的课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的实验,针对不同强度的电解质水溶液进行实验,并让学生观察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情况,同时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教师可以对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进行适时的解答,之后再对该内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比如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解质水溶液等等,昀后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所得出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从而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讲解与所要讲解的内容相关的奇闻轶事和故事等等,从而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氯气”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讲解这么一个故事来导入新的知识:1774年,卡尔.舍勒(Carl Scheele)第一次使用软锰矿和浓盐酸制备氯气,他描述该物质很容易辨别,显酸性,会使人窒息,并且会对肺部会产生巨大压迫。他还记录了氯水对纸张、蔬菜和花具有永久性的漂白作用,此外,氯气会使昆虫迅速死亡。可惜直到这时舍勒还认为他发现的并不是新元素,而只是一种缺乏燃素的盐酸。一位法国的化学家认为这是一种未知元素的氧化物,但这并不是关于氯讨论的昀终结果。汉弗莱.戴维( Humphry Davy,命途多舛的氟发现者)认为这是一种无氧化合物,这完全与其余科学家的观点相违背,因为大多数科学家确信这是一种含氧化合物。直到 1811年,燃素说被推翻,戴维才确信这是一种新元素,并以其颜色命名为氯。故事让学生明白,原来氯是这样被发现的。通过故事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四、热点导入法
热点导入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与生活、生产、高科技、医疗、环保等各方面相关的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导入课堂上所要讲解的新的知识的一种课堂导入方法。因为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热点问题都非常熟悉,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相关内容时,课堂上可以先向学生播放一段与“神六”“神七”相关的视频,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航空航天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而且也可以通过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迅速的状况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发展对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的极大影响,认识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的课程。
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哪种导入方式,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导入到达简洁而显著的效果。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学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要做到导入有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张赐文.高中化学解题方法与技巧新课标最新版[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 11月
[2]顾建辛,王法高.怎样提高高中化学综合应用能力[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