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写字教学,培养学生书法学习兴趣

2016-12-06 10:43郭建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5期
关键词:思想认识审美能力书法艺术

郭建军

摘 要:书法艺术是我国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书法教育在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现代书法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加强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国的文化艺术有“不离生活日用”的根本特点。实用和艺术是汉字书法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是持续推动中国书法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教师在书法教学中,充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在教法上激发学生兴趣,感受书法艺术美。

关键词:书法艺术 思想认识 审美能力 学习兴趣 外在动机

书法艺术是我国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书法教育在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中国古代的书法教育主要包括童蒙书法教育、童蒙以上中央官学中的书法教育和书法机构中的书法教育。其中,童蒙书法教育开展得最为普遍而集中。古代童蒙教育以经学教育为主,书法是其补充;识字和写字是童蒙书法教育的基本内容,其中还暗含着对文字学的隐性要求,因此所使用教材和范本多兼有字书性质;童蒙书法教育在带有实用性的同时,始终坚持着对美的追求。汉末魏晋以来,书法名家大量涌现,童蒙书法教育也更多地关注书法的艺术性。[1]

现代书法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加强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这种差异一方面要求适当突出书法的艺术性,另一方面,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书法的实用性。中国的文化艺术有“不离生活日用”的根本特点。实用和艺术是汉字书法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是持续推动中国书法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古今书法教育都有识字与写字的基本教学任务,重视“文字”教学的传统应当得到继承。教学中可适当加强汉字字体、造字方法、通行汉字等内容的教学。小学高年级以上不宜刻意回避对繁体字和异体字的认知。教材内容上,还要重视学习范本自身的文化教育功能。教学方法上,充分借鉴3000年间一直沿用的教师示范法。学习方法上,要临摹并重,尤其是突出“摹”的作用,可明显提高临仿的准确度。

汉字是音形义完美结合的综合性文字符号,它的形体美在世界各国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有诗的韵味,有画的意境。千百年来,以它为载体的书写技巧成为一门独具魅力的精湛的文化艺术——书法艺术,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书法艺术作为中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较强的书写能力,还要和书法教育结合起来。但如果一味地向学生讲解书写方法、结构、造型等,学生就会感到乏味。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学习兴趣呢?

一、提高思想认识,激发潜在动力

要学习书法、学好书法,仅靠一时兴趣、浅尝辄止是绝对不行的,要勤奋苦练、持之以恒才会有效。练习书法既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更是一种人的心理机能锻炼的过程,只有勤于练习,大脑才会记得住书写特点;只有勤于练习,才能在书写前心里想得到、手能做得到;只有勤于练习,才能达到由生变熟、得心应手的程度。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对于书法而言,只有笔不离手,书法技能才能提高。从事书法教育的教师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学生的心理动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发扬持之以恒的精神,促进学生的书写技能和个人素质逐步提高。

二、感受书法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爱美是人的天性,而小学生感受形象美尤为突出。因此,利用这一特点,在组织教学中加强优秀作品的欣赏教育。优秀的书法作品是美的组合,是作者按美的规律来造型的。让学生欣赏佳作,从作品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浓淡、行笔的疾缓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字的目的。在佳作欣赏的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审美的方法,如,静观默察,反复玩味的方法。教师创造一种良好的审美氛围,引导学生对作品静观默察,教会学生边观边思考,边观察边领悟。而且告诉学生这种欣赏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的、持久的欣赏,才能有所领悟。激发学生想写好字、表现美的强烈兴趣。[2]

三、做好评价激励,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小学生由于受自己认知水平的限制,做什么事往往只凭单纯的感兴趣与否,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如:给学生讲讲古今书法大师少年时代练字的传说故事,激发学生对书法的热爱,为上好书法课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要想保持大部分学生学习书法的持续性,促使他们不断进步,教师必须要做到随时进行评价激励,肯定习作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不足。通过点评,让学生认识怎样写才美、怎样写不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点评中教师要注意方法,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多采取鼓励商量和赞赏的办法,使学生特别是学习存在较大障碍的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而且对他们存在问题采取巧妙指点方式,在表扬中指出不足,在批评中使之进步,并帮助分析原因,指出改进措施。对学生学习结果、作品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及时,使学生从成绩中体验到“欢乐”,从不足中体验到“差距”,促进“学不可以已”或“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的思想情感。还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分评价手段和方法。

四、开展各类活动,激发外在动机

现代心理学指出,随着学习活动的开展,不安感强的学生,学习成绩会更加突出。小学生普遍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总想找机会显露自己,以便赢得老师赞赏或引起同学的注意,一旦他们在竞争中获胜,就会对自己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竞赛正是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而激发学生学习外在动机形成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组织学生参加书法比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需求,而且能作为一种鼓励进取、反对懈怠的诱因去调动学生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各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使其活跃起来、强烈起来。还可以举行展览习字本、向报刊投稿、规范汉字听写等活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使书法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经常进行学习反馈,多进行优秀作品评选、作品展示、春联义写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瑰宝,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书法教育,紧密立足于写字教学,渗透书法审美,激发学生兴趣,进行书法训练,培养孩子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书法艺术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书法学习动力.[期刊论文]《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 龚健

[2]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期刊论文]《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年 李彦彪

猜你喜欢
思想认识审美能力书法艺术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所谓书法艺术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浅论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