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构式的多角度研究

2016-12-06 10:45张德岁
巢湖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用例构式现代汉语

张德岁

(宿州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敬请××”构式的多角度研究

张德岁

(宿州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敬请”本是一个短语,指“恭敬地请求”,表达“对上”义;后来语义虚化,“敬请”成了一个谦敬词。从句法位置来看,“敬请”主要出现在“敬请+N+VP”和“敬请+VP”两种格式中,后者是从前者推衍而来的,这是省力原则作用和语境吸收的结果。“敬请”和“期待”的色彩义本来不相容,“敬请期待”的成因和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敬请”意义的虚化;“敬请”构式的规约化以及追求特殊修辞效果心理的促动。

敬请;词汇化;构式化;敬请期待

1 引言

现代汉语中,“敬请”具有对上义,“期待”表达“对下”义,二者不宜连用,在北大语料库上找不到这样的用例。但网络用语似乎不顾及这个。我们在“中国知网”的“题名”上输入“敬请期待”,结果搜索到了十五条记录;“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结果约52,700,000个 (以上数据统计时间为2016年5月25日),数量大得惊人。搜索的结果表明,“敬请期待”是一典型的网络语言,它广泛应用在广告宣传中,还没有进入正规的语言场合。但这一语言现象的出现折射出了很多语言问题,值得人们深思。本文首先概述了“敬请”的词汇化路径,然后分析了“敬请××”构式的句法特点,最后通过个案分析了“敬请期待”的成因和机制。文中所引例句来自北大语料库或百度,句末均作了简要的标注。

2 “敬请”的词汇化路径

在上古汉语中,“敬”就经常用在谓词性成分前边,构成“敬+VP”结构,“VP”指代一种行为事件,“敬”表“恭敬、严肃、认真”义,从情态上描写行为者做事的态度。例如:

(1)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尚书·舜典》)

(2)公鉏然之。敬共朝夕,恪居官次。季孙喜,使饮己酒,而以具往,尽舍旃。(《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3)故子华子曰:“厚而不博,敬守一事,正性是喜。”(《吕氏春秋》卷十七)

上述用例中“敬+VP”都是状中结构,即“敬/ VP”,“敬”后的“VP”多为动宾结构;中心词“V”通常是单音节动词,它先和其他成分结合,构成“VP”结构,然后再和“敬”搭配。

“请”为动词,后面带谓词性成分时,有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是“请对方做某事”,如例(4);二是“请求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如例(5)。

(4)晋人执卫成公归之于周。晋侯请杀之,王曰:“不可。夫政自上下者也,上作政,而下行之不逆,故上下无怨。”(《国语·周语》)

(5)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左传·隐公元年》)

词汇化是指非词汇性的成分变为词汇性的成分或词汇性较低的成分变为词汇性较高的成分[1]。词汇化是一种转喻过程,必须遵循临近原则[2]。古代汉语中,有些语段(句)的“敬”和“请”虽然词语序列比较接近,但并不属于一个语法组合体,因此也就无法实现词汇化。例如:

(6)今予维笃祐尔,予史、太史违我,史视尔靖疑,胥敬,请其斯一话,敢逸僭予,则上帝之明命……(战国《逸周书》)

(7)而教子上书。称引无辜之言。失大臣之体。大不敬。请捕之。(东汉《前汉纪·荀悦》)

如上所述,“敬”在上古汉语中大量存在着后带谓词性成分的用法,当“敬”后的谓词性成分是以“请”字为首的VP结构时,就为“敬请”的词汇化提供了必要的句法条件。

我们利用北大语料库进行考察,发现“敬”、“请”连用最早出现在六朝的经文中。例如:

(8)萧公勃,以大梁承圣三年岁次癸酉九月十日,于衡州始兴郡建兴寺,敬请法师敷演大乘,阐扬秘典,示导迷徒,遂翻译斯论一卷,以明论旨。(六朝《全梁文》)

(9)敬请读诵受持本经诸位贤者,若有疑难不明处,可以两种译本对照参阅。(六朝《大悲莲华经》)

这两例中“敬”和“请”的语义都很具体,“敬请”指“恭敬地请求”,这时“敬请”的主体具体明确。“敬请”是一个短语,“请”先和后面的成分结合,构成兼语结构,然后再和“敬”组合,“敬请法师敷演大乘”在语义的组合上可表示为“敬/请法师敷演大乘”。可见早期“敬”和“请”分属于不同的句法层次。

但“敬”和“请”都是单音节词,受汉语双音化趋势的影响,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最终实现了跨层词汇化。在此进程中,“敬”和“请”语义的磨损、弱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敬+VP”结构中的“敬”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虚化得较早,仅表情态意义,所以“敬请”的语义重心落在“请”上。后来“请”的动作性也越来越弱,“敬请”最终由一个短语演化为一个谦词,完成了词汇化的进程。

当然,“敬请”从短语词汇化为一个谦词,中间也存在一个共存阶段。据初步考察,南宋至清朝的一些用例,将“敬请”看做短语还是看做复合词,似乎都能说得通。

总体来看,“敬”和“请”的跨层组合、汉语双音化趋势的类推作用以及伴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敬”和“请”意义的弱化,使得“敬请”最终变为了一个谦词。

3 “敬请××”构式的句法特点

从句法结构来看,“敬请”可以出现在三种句式中:

句式A:敬请+N+VP,例如:

(10)萧公勃,以大梁承圣三年岁次癸酉九月十日,于衡州始兴郡建兴寺,敬请法师敷演大乘,阐扬秘典,示导迷徒,遂翻译斯论一卷,以明论旨。(六朝《全梁文》)

(11)敬请读诵受持本经诸位贤者,若有疑难不明处,可以两种译本对照参阅。(六朝《大悲莲华经》)

(12)唐中和二年太岁壬寅正月望日,具衔某敬请僧某乙,设斋于法云寺天王院,谨白言舍利佛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唐《唐文拾遗》)

这类句式都是兼语式,其中“N”是兼词。

句式B:敬请+VP,例如:

(13)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本际。涅盘自性无系属故。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南宋《古尊宿语录》)

(14)今日望施主,明日拜檀越,揽经做醮,你便当个生意,不顾那人家敬请建一个道场。我想随着这样师父,倒不如还了俗,做个良民。(清《东渡记》(下))

我们在北大语料库输入 “敬请”进行搜索,“古代汉语”库符合条件的有59例。其中A式53例,占89.83%;B式6例,占10.17%。“现代汉语”库共搜到202例,其中A式有57例,占28.22%;B式有145例,占71.78%。比较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我们发现:

第一,“敬请+N+VP”构式(A式)主要出现在古代汉语中,清代以前的用例占96%以上;“敬请+VP”构式(B式)主要出现在现代汉语中,用例占70%。尤其是近年来B式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其中主要出现在广播和广告用语中。

第二,从历时的角度观察,A式在逐步地减少,B式在不断地增加,从A式到B式合乎由繁趋简的语言发展演变规律,是一个语法化的过程,即B式是在A式的基础上,伴随着兼语的脱落推衍而来的,这是省力原则作用和语境吸收的结果。其演变的路径为:敬请+N(兼词)+VP—→敬请+VP,中间的兼词可有可无。一般来说,B式中的VP前我们都可以根据前后文等语境补出动作的有关论元成分,主要是施事;A式中的N往往也可以承前或蒙后而省略。比如:

(15)既不抽烟,亦不嗜酒,年龄介乎二十至三十五岁之间。倘若有意,敬请奉寄小传一份,附加照片和电话号码。(当代报刊《读者》(合订本))

(16)他嘻着嘴说:“今天鄙人嗓子失润,敬请各位原谅。”(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根据上下文,我们发现例(15)可以在“敬请”后补出“奉寄”的施事“有意者”;例(16)省略“各位”,“敬请原谅”也说得通。

第三,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敬请”的对象都是第二或第三人称代词,其中以第三人称代词为主,绝对不能是第一人称代词。这是因为“敬请”是谦词,只能用于别人,而不能用于自身。

第四,B式和A式虽然具有渊源关系,但不宜将B式简单地看作A式的省略形式。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对应体”[3];美国语言学家Bolinger也认为“一种形式有一种意义,一种意义有一种形式”[4]。由此来看,A式和B式宜看作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存在差异的两种不同句式。

句式C:敬请+N的V

在北大语料库中,无论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没有发现“敬请N的V”格式。但是利用“百度”网页搜索的结果显示,相关的用例铺天盖地,其中的“V”可以是“关注、光临、参与、指点、回复、入住、加盟、点评、来电、加入、帮助、期待、品鉴”等等,例如:

(17)[创意实用家居]装扮您温馨的家!敬请您的关注!07-04-09 21:17发表于:《舍得二手置换》(百度快照,20101027)

(18)2008年8月25日…金冠敬请你的期待…东风日产新奇俊,虽然SUV市场由于高油价在海外纷纷遭遇滑铁卢……(百度快照,2008825)

这种句式的大量出现,说明“敬请”这一结构虽然词典还没有给它一个“词”的名分,但是由于它的使用频率很高,在使用者的心理上人们是把它作为一个非常凝固的单位来看待和使用的。再者“敬请N的V”格式大都出现在广告用语中,商业气息浓郁,商家使用这种谦敬语,主要是想在言辞上事先给顾客一个好的印象,从而吸引顾客,获取更大的利益;这也从一个侧面传递了现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如果“敬请”的对象是非定指的,或者说是人数众多的群体概念,如“读者、观众”等的时候,兼词可用可不用,按照语言的经济原则,一般就不再使用;如果带上“敬请”的对象,则有强调突出的意味。如:

(19)“友谊合作基金会每周六办理取款。按存单凭证顺序号取款,敬请谅解。”(1994年《报刊精选》)

(20)1993年招生名额有限,现报名人数已满,故于今日起报名截止,敬请各位家长谅解。”(1994年《报刊精选》)

“敬请”的对象如果是长者、上级、贵客等,出于礼貌,一般不宜省去。比如:

(21)……辽宁黄金工业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成绩做了简要汇报,并敬请他老人家题词。(1994年《报刊精选》)

(22)1958年3月10日,化工部召开生产厂矿长会议,敬请朱德同志到会作报告。(1994年《报刊精选》)

广播、影视、广告、对话等口头语体中,省略兼词的可能性比书面语体要大一些。这一方面是遵从语言的经济原则,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用例已类似于一种外交辞令、客套话或习惯用法。比如:

(23)……给她丈夫朋友的夫人,并用纯熟的日语、清脆的声音说:屡蒙关照,敬请笑纳。(刘长禄,刘辉《我见过的慰安妇》)

(24)敬请光临,可是必须早点来,帮帮我的忙,否则不给饭吃。(戴厚英《人啊人》)

受前后文韵律的节制,一般要省略“敬请”的对象,满足音节的需要。比如:

(25)……推不开,幸好上面挂着一个牌子,上面也写着八个字:“若是君子,敬请敲门。”(古龙《陆小凤传奇》)

(26)而寄给我一个红帖子,上面印着“为舍妹出阁”,“小儿完姻”,“敬请观礼”或“阖第光临”这些含有“阴险的暗示”的句子。(鲁迅《朝花夕拾》)

“敬请”的对象如果是言者着意强调的,往往需要出现。比如:

(27)文中的第一篇,已发排于《文艺研究》杂志(一九八六年第一期)。敬请有兴趣的同志赐阅并赐教。(《读书》)

(28)……的某个“中导协定”会谈完全无关,我们也绝无以此配合形势之意,敬请热心的读者明鉴。(《读书》)

这两个例子中,“敬请”的对象(“同志”、“读者”)前都有限制性定语,有提请某类人注意的用意。

4 “敬请期待”的成因和机制

根据《汉语大词典》(简编),“期待”是指“期望、等待”,而“期望”则是“希望,等待”义[5]。“期待”与“期望”的区别在于:“期望”侧重于盼望,用于对人时,一般指上对下、长对幼、集体对个人;“期待”侧重于等待,用于人时,对象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人[6]。事实上“期望”也可用于平辈之间(如夫妻之间、不同政府之间)或自我的期望。从语义上看,期待=期望+等待,但是人们在使用时,往往接受了期望的色彩意义和等待的词汇意义,即期待“一般指上对下、长对幼、集体对个人”或平辈及自我的等待。在北大语料库古代汉语库中输入“期待”,共发现44条,符合条件的32条,基本上印证了这一观点。例如:

(29)重厮守。相期待与同偕老。(赵长卿《渔家傲》)

(30)现在仍写白析,一定赴试,虽得不得自有一定,不敢妄想,而苟能赴考,亦可上慰高堂诸大人期望之心。(《曾国藩家书·致诸弟》)

马庆株[7]指出,在汉语语言心理上由于发话人与受话人的地位差异,发话人根据与受话人地位的不同关系而选用不同的动词,于是在长期的语言生活中,对上义和对下义分别成为一部分动词的意义的构成成分,这样就形成了对上动词和对下动词。对上动词表示地位较低的人对上级、长辈或年长者以及其他说话人认为是尊长者的人发出的动作。这类动词的共同语义特征是[+对上]。如前所述,“敬请”中的“敬”和“请”都是表敬词素,“敬请”是典型的对上动词,因此不能和表示“对下、对幼”的“期待”搭配,二者在色彩上很不协调。我们查阅了北大语料库,发现从无“敬请期待”的用法。但在网络语言中这种用例却大量地存在着。那么导致“敬请期待”大量使用的成因和机制在哪里?

上文的分析表明,“敬请”的本义是“恭敬地请求(延请)别人做某事”,“敬”指“恭敬”,“请”表示“请求”、“邀请”等具体意义;后来随着“敬请”使用频率的提高,“敬”和“请”的词汇义都有所磨损,意义渐渐虚化,“敬请”成了一个谦敬词,意思是“有礼貌地让别人做某事”,这时的“敬请”主要用来表达人际功能。色彩上“敬请”原是典型的对上动词,后来语义泛化,成为一个礼貌用语,一种有利于促进人际交往的客套话。它不仅可以用于对尊长,也可以对平辈,甚至是对晚辈。因此“敬请”也就可以和略带“对下”色彩义的“期待”搭配使用了。

作为谦敬词,“敬请”主要出现在 “敬请+N+ VP”或“敬请+VP”结构中,近年来,也可出现在“敬请+N的V”格式中。总体来看,“敬请”后接谓词性宾语。由于“敬请”的广泛使用,“敬请××”逐渐形成了一种构式,或者说是一个句法槽,该构式的构式义可表述为“有礼貌地让别人做某事”。能够进入该构式的动词一般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必须是自主动词;其二,一般是具有持续意义的动作动词。像能愿动词、联系动词、心理感知动词、准谓宾动词、存现动词等一般不能进入该构式。因此“敬请等待”可以说,“敬请期望”则不能说,无论是北大语料库还是百度网上我们都没能搜索到相关的用例。因为“期望”是心理动词,且色彩义较浓,一般只能用在“对下、对幼、对个人”的特殊语体中。“敬请期待”则介于二者之间,“期待”虽然也是心理动词,但在词汇意义上侧重于“等待”,这就导致了虽然“敬请期待”在北大语料库中没有相应的用法,但在网络上已悄然兴起。

“敬请期待”在语义上大致相当于 “敬请等待”,但后者是一种正常组配,语义平实,人们对这种用法已经习以为常;而前者的两个组成部分“敬请”和“期待”由于色彩义不够协调,它们不能相互组配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定势。“敬请期待”出现的时间较晚,主要应用在广告宣传中,目的是吸引观众的眼球或引起听众的注意,以达到某种商业效果。“敬请期待”既省去了主语、兼词,也淡化了宾语,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同时“敬请”和“期待”两两相对,富有韵律美。当然,“敬请期待”刚开始使用时,只能看作是一种修辞构式,“它们一开始都是些偶发的、即兴的、独一无二的临时形式,往往由于人们对语言采取了非典型、不规范包括创新性的用法而形成。它们通常被修辞学首先注意到,因为修辞学关注人类使用语言的所有动因,尤其是无法容纳于语法功能的那些动因是如何通过塑造语言的结构而得到实现的。语法学也会关注它们,但是着眼点在于这可能是一种结构变化的起点,如果没有进一步向能产性发展,语法学的学科价值就微乎其微了”[8]。

5 小结

“敬请”本是一个偏正式的短语,指“恭敬地请求”,表达“对上”义;后来语义泛化,“敬请”成了一个谦敬词,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对上”义,还可以适用于平辈或晚辈,尽管现代汉语词典还没有给它应有的位置,但在使用者的心理上人们是把它作为一个非常凝固的单位来看待和使用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词表》已经把它收录为常用词语[9]。从句法位置来看,“敬请”主要出现在“敬请+ N+VP”和“敬请+VP”两种格式中,后者是从前者推衍而来的。近年来,受印欧语的影响以及“N的V”用法的广泛使用,在商业广告用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敬请+N的V”格式。“敬请”和“期待”的色彩义本来不相容,但网络语言中已有大量的用例,产生这种语用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敬请”语义的虚化使它和“期待”在色彩义的搭配上渐趋和谐。二是我们可把“敬请×××”看作一个构式,其构式义可表述为“有礼貌地让别人做某事”。“期待”的语义偏重于“等待”,它从“期望”那儿获得的部分色彩义也被“敬请××”构式给过滤掉了。三是使用者为了追求新颖别致、简洁明快的修辞效果,把“敬请期待”当成一个修辞构式来使用,从而使这一用法逐步推广。

[1]董秀芳.汉语的句法演变与词汇化[J].中国语文,2009,(5):399-409.

[2]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3):225-236.

[3]陆俭明.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1):142-151.

[4]张伯江.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62.

[5]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8:2601.

[6]顾士熙,主编.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Z].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667.

[7]马庆株.指人参与者角色关系取向与汉语动词的一些小类[C]//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二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

[8]刘大为.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上)[J].当代修辞学,2010,(3):7-17.

[9]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课题组,编.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411.

责任编辑:李 晓

H146

A

1672-2868(2016)05-0099-05

2016-06-2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BYY082)

张德岁(1972-),男,安徽萧县人。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学。

猜你喜欢
用例构式现代汉语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要多X有多X”的构式分析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