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基于 “十二五”时期国企改革的效果评价

2016-12-06 08:02高玉婷
工业技术经济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十二五竞争力中央

高玉婷

(辽宁大学,沈阳 110136)

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基于 “十二五”时期国企改革的效果评价

高玉婷

(辽宁大学,沈阳 110136)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 “走出去”进程加快,国有企业以及作为 “精锐部队”的中央企业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增加,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深化国企改革,既是中国国有企业自身的战略需要,更是国家发展大战略的客观要求。本文基于中央企业在2011~2015年间的财务数据,构建了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四维评价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3家中央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析 “十二五”期间国企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中央企业 国企改革 国际竞争力 “十二五”规划

国有企业①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中央企业②更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 “火车头”。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频现,国有经济也经历了短期的大落大起,经历了衰退到迅速从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受益的过程。进入 “十二五”时期,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有关国企改革的内容涵盖了包括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规范国有企业投资行为等。国资委也明确提出,中央企业 “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 “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3],这一目标要求中央企业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高度,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而不是继续依靠扩大规模和增加投入等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化改革”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主题词。在国内,中央国有企业是行业发展的领先者和排头兵;在国际上,是中国 “走出去”战略的精锐部队,与西方跨国公司广泛开展竞争与合作。深化国企改革,既是中国国有企业大战略的自身需要,更是国家发展大战略的客观要求。

那么,如何评价中央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中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的改革效果是否明显?本文将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以2011~2015年为研究窗口,选取以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国有企业作为研究的初始样本。本文选取了各项指标在5年内数据全面的33家中央企业作为最终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的企业年度报表。

1.2 变量选取

目前在学术界,关于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研究的文献甚多,但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对于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问题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本文参考了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的大企业集团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学者刘文炳的相关著作,把中央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分为3个子系统:企业资源、企业能力和企业机制。考虑到中央企业的企业机制量化的难度和量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主观性,本次实证剔除了企业机制这类非财务指标,选择了中央企业每年度披露的财务报表中计算得到13项量化指标,以此为基础来构建央企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评价样本矩阵为,后续所有计算结果皆通过SPSS 21.0及Excel 2016计算完成。

表1 中央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相关评价指标

1.3 数据预处理

由于本文所涉及的指标都是正向指标,没有中性指标,不需要进行同趋化处理,仅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③。并通过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得出,KMO值为0.687,Bartlett球体检验的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小于1%,适合作因子分析。标准化后的变量X13的信息提取效果较差,为0.492,在接受的范围之内,其他变量的大部分信息都被提取,说明因子提取的效果较好,因子分析过程有效。本文采用的因子抽取方法是主成分法,采用的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提取前4个公共因子,共解释原始变量77.07%的信息。由旋转后的4个因子对原始变量的解释信息分别为25.119%、22.297%、17.250%和12.104%,公因子对原始变量的解释力度更加均衡。旋转后的累计方差解释不变,仍旧为77.070%。对初始载荷矩阵经过5次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可以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略)。旋转后的载荷值已明显向0或1两极分化,有了更鲜明的实际意义。F1中系数绝对值大的主要有平均净资产收益率(X4)、销售净利率(X5)、总资产净利率(X6)和人力投入回报率(X9),可命名为经营效益因子;F2系数绝对值大的有营业收入(X1)、总资产(X2)和股东权益(X3),可命名企业规模因子;公因子F3中系数绝对值大的有资产周转率(X10)、净利率增长率(X11)、营收增长率(X12)和资产保值增值率(X13),可命名运营效率和成长能力因子;F4系数绝对值大的有主营业务比率(X7)和投入资本回报率(X8),可命名资源配置能力因子。

本文采用回归法计算因子得分,见表2。

表2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Component Score Coefficient Matrix)

续表

1.4 中央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根据表3显示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得出因子得分方程如下:

根据上面构建的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得到中央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函数:

2 实证结果和分析

2.1 中央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勇同志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中国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目标是基于中央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立足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提出来的。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央企业也开始与世界一流企业开展对标工作,明确企业自身目前所处的位置和存在的差距,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做法和经验,全面提升企业能力和经营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以 “做大”、“做强”、“做优”和 “世界一流”作为中央企业的对标层次,结合实证所提取的公因子涵义,构建了中央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四维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表3 中央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四维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2.2 中央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分项比较

2.2.1 做强(F2):企业规模因子

因子F2与企业规模具有高度正相关,体现了中央企业在做大方面的成效。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其国际竞争力就越强。从规模扩张的表现来看,“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在做大层面成效明显,2011~2014年呈不断上升趋势,2015年有所下降。见图1。以世界500强为例,中国上榜企业数量每年在不断增加,由2011年的58家增至2015年的110家,中央企业入围世界500强的数量也由38家增加到49家,国家电网和中石油占据2015年世界500强的第二、第三名,仅次于沃尔玛。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企业规模扩张速度减缓,特别是受到国际油价暴跌的影响,大石油公司的营业收入普遍表现不佳。在33家样本中央企业中,总资产和股东权益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但有18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较往年有所下降,这种企业规模的变化在图1得到了体现。

图1 F2企业规模因子走势图

在企业规模因子方面,2015年表现最好的是中国石油(4.57),其次是国家电网(3.41)和中海油(0.56),表现最差的是华侨城,得分-0.69。这个排名结果与我国中央企业在2016年世界500强和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的地位是基本相对应的。除了中石油和国家电网外,其余央企在做大层面差异并不明显。

2.2.2 做强(F1):经营效益因子

公因子F1表示的是企业的运营绩效,即中央企业在 “做强”方面的表现。企业盈利能力越强,中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越强。由图2中央企业运营效益因子走势图来看,中央企业的盈利能力在2011~2013年呈下降趋势,2014年后有所上升。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成为了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同样,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使中国与全球经济联系逐渐紧密。自2011年世界经济总体走势经历了一个由较快增长到明显减速的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发达国家经济再现疲态,经济增速持续低迷。2014年经济复苏呈现好转迹象,但全球企业盈利能力呈现明显分化状态。中央企业净利润呈现中低速增长,但近年来受大宗商品价格的连续下滑的影响,能源、矿产等行业呈现大幅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下滑。

企业做强是综合实力的体现,而经营业绩是否优良则是其中一条重要的判断标准。2015年,在“做强”方面表现最出色的是华侨城(1.76)、国投(1.47)和中海油(1.11),表现最差的是中国有色(-2.17)、鞍钢(-2.46)和武钢(-2.70),样本各中央企业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图2 中央企业运营效益因子走势图

根据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7%。中央企业同比下降 5.6%;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5.4%,中央企业同比下降7.5%。因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两桶油”运营效益下滑,钢铁和有色行业继续亏损,导致了中国鞍钢集团和中国铝业公司等连续多年亏损,武钢在2015年各项盈利指标巨幅下挫,运营效益得分排在最后。

2.2.3 做优(F3):运营效率和成长能力因子

企业运营效率和成长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由图3中央企业运营效率和成长能力因子走势图来看,中央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成长能力在2011~2015年间总体呈下降趋势,情况不容乐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受国际经济持续缓慢复苏影响,近年来实体经济的扩张速度呈现持续回落态势,中国经济也同样受到波及。

图3 中央企业运营效率和成长能力因子走势图

从33家样本企业 “做优”方面的表现来看,2015年运营效率和成长能力最佳的是中国北车(1.37)、中国化工(1.01)和中国医药集团(0.77),排在最后的是中海油(-1.93)、武钢(-1.97)和神华集团(-2.25)。样本中各中央企业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大部分央企在 “做优”方面仍有待提升。

2.2.4 世界一流(F4):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公因子F4与企业资源配置和资本使用效率高度相关,是体现世界一流企业国际运营能力的重要指标。如何界定世界一流企业?其显著的特点体现在主营业务突出,并在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上,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国际化的经营能力、控制能力和拓展能力。中央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越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越大,其国际竞争力就越强。从 “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的表现来看,其资源配置能力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见图4。

图4 中央企业资源配置因子走势图

在 “世界一流”方面,位列前三甲的是中铝公司(2.66)、武钢(1.40)和鞍钢(1.27),表现最弱的是中国建材,为-1.20分,其余差异并不明显。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国家和企业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纷纷以不同的方式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从整体上看,“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在资源配置取得较好的进展,体现在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以及主营业务不够突出的问题得到相应的改善,值得肯定。

2.3 中央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比较

依据综合评价得分,对各中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排序,结果显示,就上述33家样本中央企业来说,0分表示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五年平均水平。2015年位于5年平均水平之上的中央企业有10家,相对于2011年的19家有所减少。其中,中国石油得分1.02,位列第一,其次是国家电网(0.85)和中国北车(0.65)。位于5年国际竞争力平均水平之下的中央企业共有23家,其中武汉钢铁得分最低,为 -1.24,其次是鞍钢(-1.09)和中国有色集团(-0.69),见图5。

图5 2015年样本中央企业综合因子折线图

中国石油在2015年综合国际竞争力评价中位列第一,优势明显,主要是因为其企业规模因子得分高,且远远高于其他中央企业,且该因子在综合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比重高达29.32%。中国石油的资源配置能力因子位于中等水平,经营效益因子以及运营效率和成长能力因子位于偏下的位置,说明该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如果中国石油日后想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可持续性,除了维持现有的规模优势外,还需在提质增效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中船重工在2015年综合国际竞争力评价中排名第18,位于中间水平。从其各项因子得分排名来看,企业规模因子以及资源配置因子排名分别为第11和第12,处于中上游水平,经营效益以及运营效率和成长能力因子略低,位于中等偏下位置。中船重工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雄厚的科技开发力量,也是我国十大军工集团之一。总体来说,中船重工各项因子排名相差不大,说明其发展较为均衡。但由于没有特别明显的竞争优势,其总体国际竞争力也只能处于中间位置。

从中央企业综合因子得分的走势来看,2011~2015年期间中央企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是处于下降的通道中,见图6。“十二五”期间,经济新常态逐渐确立,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步入中高速轨道,GDP增速由2011年的9.5%降至2015年的6.9%。世界经济处在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阵痛持续加深,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国企产能过剩矛盾依然存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亟待加速。在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面临着既要稳定增长速度又要确保增长质量的双重任务。

图6 中央企业综合因子得分走势图

然而,从实践层面来看,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往往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尽管实证中的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综合因子得分趋于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企改革的无效率。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传统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实现的是有速度却没有质量的增长;在另一些新兴领域,国有企业追求有质量的增长却可能难以在较短时期内反映出企业规模或效益的速度型增长,且其未来的有质量的增长到底能否最终实现,这也是有待经受考验的。唯有继续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才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主要的动力源。

3 研究结论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 “十二五”的财务指标数据,评价样本中的33家中央企业都存在相对优势和相对劣势,发展相对不均衡。从这个意义而言,要培育和提升中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当从中央企业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从因子分析的过程来看,所提取的4个主因子,即企业规模因子、经营效益因子、运营效率和成长能力因子以及资源配置能力因子决定了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77.07%的内容,因此本文认为,这些中央企业可以考虑从这4个方面着手采取措施,即要做大,更要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尽管中央国有企业的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但中央企业的企业规模和资源配置能力有所提升。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中央企业的经营效益及运营效率和成长能力优势并不乐观。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亟须加快改革提振经济增长动力。从经济总体看,GDP增速在 “十二五”期间下降了2.6个百分点,工业部门下滑更加严重,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从2011年的13.9%下降到2015年的6.1%,下降了7.8个百分点。特别是进入2015年以后,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

如今迈入 “十三五”,尽管我国国资国企改革面临极其复杂的形势,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认为,中国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部分指标出现回暖迹象,预计在2020年前后中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会有一次新的飞跃;从中长期来看,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更加注重在监管、产权、经营等全面实质性的深化改革,这将会使中国迎来国企改革红利所带来的新的战略机遇期,这将是中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源泉。以国企改革为契机,在 “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提升中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产业链,提升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和水平。

注释:

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简称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和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②按照中国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划分,中国的国有企业分为中央企业(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本文研究的是狭义的中央企业,即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企业(中央管理企业),不含国有金融类企业。截止至2015年12月12日,国委会发布的央企名录共有106家。

[1]余菁. “十三五”时期国资国企改革展望[J].求是刊 ,2015,(6):42~6

[2]关注 “十三五”规划编制进展 [N].中国核工业报,2015-12-17,http:∥www.cec.org.cn/zhengcefagui/2015-12-17/ 146868.html

[3]李荣融 .大力推进中央企业自主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在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J].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6,(5):5~17

[4]温源,陈恒 .国有企业 :在攻坚克难中创造辉煌 [N].光明日报,2012-10-16

[5]李予阳 .黄金十年 :中国国企竞争力大幅提升——访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N].经济日报,2012.10,(001)

Empirical Research on Central State-owned Enterprises’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Time Period

Gao Yuting
(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136,China)

The Twelfth Five-Year is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Along with the economy growing rapidly and openness to foreign stepping forward,the process of“going out”are accelerating,an array of SOEs,especially central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ve more interaction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global market has stood in sharp contrast to decades ago.Deepening the state-run enterprises’reform is not only the strategy needs for SOEs for their own sake,but also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strategic development for China.This essay will establish four dimensions evaluation model of central stateowned enterprises’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ase on the their financial data in the period of 2011 and 2015,and employ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conduct empirical research on 33 state-owned enterprises,there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ness of SOEs Reform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time period.

central state-owned enterprises;SOEs reform;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welfth Five-Year Plan

10.3969/j.issn.1004-910X.2016.12.009

F276.1

A

(责任编辑:史 琳)

2016—08—14

高玉婷,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国民经济学。

猜你喜欢
十二五竞争力中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