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迎 张 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外语系,陕西 杨凌 712100)
汉英数字翻译研究述评
王卫迎 张 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外语系,陕西 杨凌 712100)
数字在各类文体材料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汉英数字翻译逐渐引起了翻译研究者们的注意。利用CNKI对国内15年(2001—2015)来的数字翻译研究成果从研究的基本趋势、研究视角和研究文体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与回顾。研究发现:国内汉英数字翻译研究呈上升趋势,所采用的研究视角多样化发展,研究内容增多,并且更加细化,研究数字翻译所在文体范围不断扩大。但是我国汉英数字翻译研究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
数字翻译;趋势;视角;文本类型
数字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语言,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思维和交际工具[1],它表达灵活多变,加上其本身作用丰富,在语言文字的翻译转换过程中,给翻译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因此数字翻译也受到研究者们极大的关注。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数字的翻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从1971年开始萌芽到2000年属于起步阶段,有少数研究者注意到数字翻译,浅略谈及一些翻译技巧,发表论文也是少之又少;至2001年以后汉英数字翻译逐渐进入研究者视野,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发表论文数量迅速增多,成果颇丰,对于在汉英数字翻译方面的研究起着推动促进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现有研究成果中,却鲜有针对数字翻译研究领域的全面系统的综述性文章。本文就以2001年至今这阶段的数字翻译研究文章成果为基础对我国汉英数字翻译研究进行梳理、回顾与展望,以期推进数字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高一虹在《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一文中,把研究方法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2]。根据这一分类,本文选取了我国近年来有影响力的21种外语和翻译类期刊,并统计分析了其在2001—2015年15年间发表的关于数字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利用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笔者首先分别以“数字翻译”“数量词翻译”“数词翻译”为篇名、关键词和摘要检索词进行检索,然后利用相关性[3],进行手动筛选,最后确定有效文章107篇。
笔者拟从基本趋势、研究视角、研究不同文本类型的方法、研究的主要方面及发展特点进行了整理、归纳与分析,回顾和总结了过去15年来国内汉英数字翻译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1 基本趋势
由图1可以看出,在过去的15年中,国内汉英数字翻译研究数量明显上升,近两年则有下降。在2001—2006年间,共有23篇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占论文总数的21%,年均发表4篇文章,表明虽然汉英数字翻译研究逐渐进入研究者视野,但是研究人数较少;2007—2013年间,共有73篇论文发表,占论文总数的68%,这一时期每年所发表的研究论文基本上比前几年翻了一番,有了量的飞跃,这一现象表明汉英数字翻译研究逐渐获得了研究者们的重视;在2014,2015两年间,相关论文数量则有所下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我国汉英数字翻译研究遭遇瓶颈,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研究视角
核心问题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视角的选择,研究视角的选择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核心问题的研究结果。研究视角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重点、研究核心问题的变化。
2001—2006年间,论文数量达23篇,占研究总数的21%。这些研究仅以译例为基础,对汉英数字翻译做策略和原则上的探究,虽然文化根源及其文化因素导致的翻译困难稍有提及,但并未有明确研究视角。自2007年后占到总数79%的84篇文章则视角明确,态势趋于多样化。按时间先后逐渐出现后殖民理论视角、修辞和翻译视角、文化图式视角、接受美学视角、模糊视阈、语用对等视角、目的论视角、功能对等视角,等等。其中王晓凤,张丽娟,王定安就以模糊视阈对汉英数字翻译进行思辨研究[4],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纵观2001到2015年间的数字翻译研究,其研究视角有了很大变化,研究视角不断增多,扩大。这些研究视角的转变和扩展显示研究者们注意到了文化与翻译之间密切的联系以及文化因素对数字翻译中模糊语义的影响。这些突出变化也表明研究者有意识地借鉴其他领域理论成果,并将其应用于翻译研究,充分地体现了各个学科领域之间互通共融的特点。
2.3 研究文体
过去15年间所发表的有关汉英数字翻译研究的107篇文章按照研究的文体,可总的分为诗歌、习语成语、科技文本、非韵文文学作品四方面的汉英数字翻译研究。各类文体数字翻译研究各具特点,在此作以分类分析总结。其余文章(25篇)以个人经验总结、零散分析居多,不做主要分类。
2.3.1 诗词中的数字翻译研究
数字的使用在中国古诗词中灵活多变,发挥了多种修辞作用,因此诗词中数字的翻译是难点。此方面研究文章达到27篇,占研究总数的25%。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毛泽东诗词(8篇)、唐诗宋词(11篇)。主要研究内容着眼于其中数字的多样表达、模糊语义及其翻译。其中数字模糊语义是研究者们的研究重点。其中贺彤,李崇月(2013)对一般翻译方法进行再度分类和细化,以英汉数字模糊语义翻译的三大原则为指导和标准分析、比较译者们的各类翻译文本及研究。王锦霞(2011)则细分了数字的模糊语义及其应用,另外她特别提出,汉英数字翻译策略受译者的文化意识影响。此研究表明了译者的翻译行为和翻译策略的一种权力关系和文学地位的文化交流活动。此外邹锦红,刘祥清(2011)以许渊冲的翻译为例对李白诗歌数词进行分类,分析翻译方法使用情境,阐释数词翻译影响因素。这些不断涌现的研究成果表明研究者不仅注重数字文化传播,并开始采取借用其他领域的理论、原则和视角对数字翻译进行助力。
2.3.2 习语成语中的数字翻译研究
从对成语、习语类似文体中数字进行翻译研究来看,2001—2007年间发表文章数篇为0,2008—2015年间共发表了24篇,达到研究总数的23%。这表明此类文体中数字翻译逐渐成为了研究者们热衷的领域,而近年来这数十篇文章较之前文章在研究路径上表现出较大差异。研究者们通过对习语成语中数字表达进行英汉文化内涵、文化语境、文化心理差异对比等来研究其翻译策略。这也印证了习语作为“文化的活化石”的重要性。其中常润芳(2008)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探求英汉数字习语的不同文化根源。雷来富(2010)则从接受美学视角解析数字习语翻译原则。这些研究从文化角度和对比语言学入手来研究习语成语中数字翻译正体现了如今翻译和语言所在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
2.3.3 科技文体中的数字翻译研究
数字和量词在科技英语中使用不可避免,进行数字翻译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研究文章有13篇,占总数的12%。然而研究热度变化耐人寻味。2001至2003年间,有6篇文章发表,对科技文体中数字翻译做初探。2004至2008年间研究出现空白,直至2009至2013年间才有7篇文章出现。这一变化与研究者们对翻译理论的实践认知、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不无关系,他们历经数年酝酿,厚积薄发。科技文本中绝大部分的数字属于真实数字,需要注意的只是厘清数字表达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5]。乔艳敏(2011)从确定的数量、不定的数量、倍数增减、数字和百分数增减等数字不同表达来研究其翻译。在这方面,也有研究者做了深入研究。而农雪明(2014)从目的论视角来研究科技文本中的数字翻译策略,总结出了直译、变译两大类策略。科技文本研究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科学准确性,对科技文本中数字根据文本语境作出分类,然后逐个击破给出翻译办法。相较其他类型文本研究,此类翻译研究较少涉及文本外因素,研究内容单一精炼。
2.3.4 文学作品中的数字翻译研究
研究数字在非韵文文学作品中如何翻译的文章共计18篇,占总数的16%。数字在文学作品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一方面数字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创作,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也为数字赋予了深刻的寓意,两者之间可谓相得益彰,各得其所。魏蕊(2015),赵琼(2007)分别从功能对等理论和后殖民理论视角等对文学作品中的数字翻译进行研究并得出不同的结论。文学翻译有鲜明的“文学性”特色,并且在文学翻译重构阶段遵循一套特有的原则。翻译研究者们越来越注意到这一点,不断采用其他理论视角进行探究,说明了文学作品数字翻译研究得到了深入发展。此外还有众多学者蒋林(2003),章永红(2002),高岩杰(2006)由此数字角度对文学翻译模糊取向进行研究,在未列入分类的25篇文章中,也有不少研究注意到了数字的模糊语义及其翻译策略。此类文章占总数的30%。这表明,数字的模糊语义表达更多地得到关注,数字翻译研究也逐渐作为一种对模糊语言表达进行研究的途径之一,数字从研究对象转变为研究途径。
通过以上归纳整理研究发现,十年间,我国数字翻译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国内汉英数字翻译研究总体上呈稳定增长趋势,视角多样化发展,所研究的数字翻译所在文体范围逐渐扩大,内容深入。然而,现有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尚需在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3.1 促进视角选取的精确理性
研究视角不断扩大,从无明显研究视角、单纯罗列数字翻译策略进展到以多样化视角探究数字的翻译。但个别研究选取视角太过随意,忽略了选取视角的相关性、理性等原则,结果不同研究对同一文本、材料会得出不同甚至相悖的结论。因此在追求新研究视角的同时,务必切实考虑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做有效的研究。
3.2 系统收集研究材料,深化研究内容
数字翻译研究涉及不同的文本类型,切入点鲜明(如聚焦数字模糊语义),但多数研究都仅仅选取某一特殊文本,如对一首诗、一篇文章单独进行分析,结论不够具有说服力,还需全面深入系统地掌握资料,深入研究,得出方法论。
3.3 扩展研究的文本类型
数字翻译策略随着所在不同文本类型变化,前人研究的翻译原则及策略都有针对性,并不涵盖所有类型数字翻译通则。而生活中文本类型千变万化,日益增多,研究者们也需跟上形势,不断扩大研究的文本类型,如研究字幕、广告中的汉英数字翻译等,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向全面纵深发展,补充不足之处。
3.4 改进研究方法
到目前为止,数字翻译研究还仅仅停留在总结归纳、个案研究层次,属定性研究,并未采取定量性质研究方法,没能从数据中考察数字翻译的具体方法。应该更加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尝试采用语料库手段对数字翻译进行“地毯式”搜索研究,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并且能找出最客观可行的翻译方法。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高一虹,李莉春,吕王君.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8—16.
[3]Susan M. Gass.第二语言研究中的数据收集方法(Alison Mackey. Data Elicitation for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王晓凤,张丽娟,王定安.模糊视阈下的汉英数字翻译思辨[J].上海翻译,2010,(3):33—36.
[5]乔艳敏.科技英语翻译中数字和数量增减的译法[J].中国西部科技,2009,(31):78—79+75.
责任编辑:富春凯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6.065
2016-04-19
王卫迎(1992—),女,陕西商洛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H159
A
1674-6341(2016)06-0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