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2016-12-06 06:26王艳英蒙宽宏
关键词:图案符号传统

姚 佳 王艳英 蒙宽宏

(1.浙江大学 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2.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6;3.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姚 佳1*王艳英2蒙宽宏3

(1.浙江大学 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2.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6;3.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符号通过简练的图案和典型的颜色,赋予空间丰富的文化内涵,将设计师的思想逐步传达给观赏者。符号是一种设计语言,以图形型、指示型和象征型三种形式存在于室内外环境中,作为空间中的艺术装饰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远,传统符号汲取文化精华,用明喻和隐喻的方式,表达传统哲学思想和独特的地域风俗。明喻是利用汉字、数字、纹样、瓦当、斗拱、马头墙等具体构件为载体;隐喻是利用空间布局、历史遗迹、色彩等抽象的宏观景致作为载体。这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同样是中国文化中“阴阳”互补的思想体现。

文化符号;传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符号的运用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既是图案样式,也是表达情感的载体。它以简单质朴的形态传递出丰富的内涵,使观赏者可以通过某种媒介语言读懂其中的意境。当今时代,文化呈相互融合、渗透的趋势,在符号学涉及的各个领域中,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1]。设计师将传统文化浓缩成设计符号,应用于室内装饰设计、建筑设计或园林景观设计作品中,不但扩展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空间,而且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重塑,通过造型风格、图案色彩、空间布局、表达意境等手法,使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多意化的状态。

1 传统文化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存在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历史上各种意识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中华民族世代继承延续的思想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把中华民族风俗习性、审美观念、哲学思想和地域特色具象化的图形图案,通过与砖、瓦、门、窗、梁、柱等建筑构件和家居陈设品的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环境语言,设计符号作为新文化与旧文化交织而成的产物,在环境艺术中被广泛应用[2]。文化设计符号的表现方式有很多,总体可以归纳为图形型符号、指示型符号和象征型符号。

1.1 图形型符号

图形型符号是通过对象的模拟或造型的相似而重新构建出信息与含义,例如环境装饰物中的祥云图案、花格窗、壁画场景和人物雕塑等,这些符号通过色彩、形态或材质等载体,模仿或图拟存在的事实,借用原已具有意义的事物来直观表达设计的意义[3]。这种方式最简单,空间形象特点鲜明,表现力较强。图形型符号既可以是具象的形象再现,也可以是抽象的形象概括。

抽象图形的符号与被模仿对象是分开的,但图案具有一定相似关系,例如河南博物馆建筑造型,四棱锥型的外貌与古观星台有几分相似。各国唐人街里耸立的中国牌坊,虽然样式有繁有简,但总体结构依旧以立柱、横梁、匾额、牌楼等中国传统建筑构件组成,配以红色、黄色、绿色为主的彩绘图案,使得牌坊具有很强的视觉识别度,也通过牌坊把中国传统建筑形态传遍世界各地。

具象图形的符号则和被模仿对象相融合,以江南私家园林中月洞门为例,把门的造型做成十五满月的圆形,既具有交通功能又是一种装饰符号。颐和园中的“石舫”是仿照船的模样建成两层休息楼阁,仅仅是具有船形外观的湖中水榭。此外,《兰亭序》中“曲水流觞”之意境也被写实成具体图案,广泛应用于园林设计中,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后花园。所谓“曲水流觞”是文人吟诗作赋的一种形式,人们依河而坐,酒杯置于河中顺流而下,酒杯停留的位置就是诗人作诗的顺序。这种高度浓缩文化传统的图案已经成为特定符号,不但再现了古代文人生活场景,而且大大提升了城市环境的文化氛围,既是传统文化习俗的延续,又是现代都市生态文明景观的新发展。

1.2 指示型符号

指示型符号则是利用了符号形式与所要表达意义之间存在的 “必然性或关联性”来表达设计语言的意义[3]。指示型符号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它往往与其指涉对象并无明显的相似之处。第二,它一般指涉具体的、单独的对象体或单个的对象体集合、单独的过程。第三,它往往以人们不曾意识到的“强制”方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对象。指示型符号往往通过形态、色彩或二维图形等来表现时间、空间上邻近与直接关联。

中国传统建筑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木质材料和榫卯结构。木质材料赋予建筑独特的外观和内部结构空间,也使建筑更具有自然气息。将木材加工成形态各异的木构件,利用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这种技术是中国古代匠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精髓所在。2009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把以斗拱为主的木质构件体量或形态进行改造,与玻璃、混凝土、钢筋等现代建筑材料相结合,形成极具民族特色的新中式建筑。这种以传统建筑构件为装饰物的现代建筑、雕塑或景观构筑物,已经成为彰显地域属性、传递民族文化内涵、承接新老建筑设计思想的载体,是形态识别度极高的指示型符号。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别大,各地生活习俗多样,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南北方城市环境主色调具有较大差异。北方是国家中央机构所在地且天气干燥少雨,皇家宫苑颜色以黄色琉璃瓦、红色立柱、多色彩绘图案为基调,建筑群落呈现大气磅礴、金碧辉煌、规整严密的形态;而南方地区是文人墨客、商贾集中之地且溪流纵横,民居宅院色彩以粉墙黛瓦、灰石、绿竹为主色调,建筑群落呈现温婉简约、雅致静谧、灵活多变的形态。由此可见,我国北方地区的浓墨重彩和南方地区的优淡清雅,二者鲜明的颜色使用偏好,也可以成为识别地域的指示型符号。

1.3 象征型符号

象征型符号指实物与符号之间有本质上的相同点,但符号的形式会有很大变化。象征符号是建立在常规观念基础上的,是公众共同感受所产生的联想,具有约定俗成的意义。一些抽象的概念或情感,本来就很难找到可以模仿或直接联系的感性特征,因此多用象征符号来表征。例如传统木雕、砖雕、书画作品中,常用蝙蝠、仙鹤和牡丹象征福气、长寿和富贵的含义。徽州民居厅堂内常利用瓷瓶隐喻四季平安,用镜子隐喻心静如水。在环境空间形态中,象征性体现在中轴对称的建筑平面布局上,北京老城现存的中轴线空间序列,不但是儒家宗法礼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的体现,也是中庸思想的体现。颐和园内的昆明湖和三座湖中的岛屿是借用传说中“蓬莱仙境一池三山”的虚构景象,以表达皇家园林风景美于天庭的愿景。

我国民居及园林不但讲求“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自然状态,而且更加注重环境意境的营造,常利用诗词画作描绘场景的氛围,使人居环境与精神境界达到共鸣。在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融合的过程中,园林植物凭借形态优美、颜色多样、生活习性各异等优势,既实现室内外景观的完美过渡,又为整体环境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例如苏州园林中常用的荷花,象征居住者“清廉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颐和园乐寿堂内种植玉兰、海棠和牡丹,寓“玉堂富贵”之意。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因它们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古人赋予梅、兰、竹、菊不同的性格,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

由此可见,大凡生命和艺术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环境情感虽然是抽象的概念,但依旧可以通过植物、景石、图案或空间形态等载体,向使用者传达思想,这种表达方式是根植于共同的文化信仰、共同的审美水准、共同的生活习俗,是每个民族特有的思想共识。

2 基于形式的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符号的形式虽然取材于通俗文化、地域习俗、历史典故和大众审美共识,但并不是原样的重复,而是逐渐吸取新思想,与新技术、新材料相融合,运用新手段进行再设计。当下环境设计中出现的文化符号,不仅仅包括室内装饰的传统图案或纹样,还包括新旧材料混搭、古今形态穿插的新中式建筑或构筑物。

2.1 图案

以图案为文化符号是环境设计中最常见的体现设计主题、营造空间氛围的方法。我国传统图案样式丰富,寓意深远,不单有吉祥寓意的花草、鸟兽、瓜果、人物,更有主题鲜明的诗词、汉字和数字。

(1)汉字。

汉字是由象形图案发展而来,同时也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图形特征及表意的功能,决定了它具备形、音、意三种美于一体的特性,对于渲染空间的气氛具有很强的塑造力,也使其成为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特性最恰当的设计元素之一。和其他传统图案比较,汉字元素可以表达更宽泛的内容,可以给人带来另一层次的精神体验[4]。汉字作为图案符号在环境艺术中主要以三种形式出现。

第一,以平面的方式表现。以汉字纹样为主的墙纸、墙布、窗帘等装饰材料,常被用于营造传统中式文化氛围[4]。这些装饰图案对文字图形进行优化,从而形成新的文字图案。此外,也可将诗词等书法作品作为装饰物,直接应用在室内装饰中,力求在书法中表现中国精髓,展现传统中式风格的魅力。

第二,以装饰构件的方式表现。例如北京雅昌彩印大厦,应用了篆刻“雅昌”字样的巨大铸铁屏风、镂空“雅昌彩印”字样的天井、带有灯光效果的“雅昌彩印”字样铺地,在这些文字图案中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美感,将一个普通的办公空间变得引人入胜,很好地体现了企业的文化和精神,正是汉字元素的巧妙应用,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的心灵带来一定的震撼感(见图1)。

第三,以建筑形式的方式表现。例如圆明园中“万方安和”亲水平台,平面是个“万”字,象征着大清江山永久传承。另一处为“澹泊宁静”宫殿,平面是个“田”字,“田”的意为耕地,农业是封建帝国的命脉,皇帝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犁田仪式。

(2)数字。

数字字符本身在环境设计中并没有明显出现,而是作为隐形的标准限制事物数量的多与少。在古代中国,数字有着等级限制,如奇数1、3、5、7、9 为阳,2、4、6、8 为阴,数字的阴阳、大小决定了建筑的地位与贵贱,间接体现了建筑主人的身份地位。以古代皇城建筑为例,9为数之极,皇城道路规划一般为“九经”“九纬”,“九门”代表了皇家不可逾越的地位及权威。在现代设计中,“9”寓意“长久”,“8”寓意“发”,“6”代表“禄”“路”,也深受人们喜爱,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3]。

(3)纹样。

纹样图案常绘制于家居陈设艺术品和雕刻工艺品之上,也作为门窗等隔断样式出现在房屋建筑之中。

传统图案纹样来源大致可分三个部分:其一,来自陶瓷、剪纸、雕刻、绣花等民间工艺,这些图案符号题材广泛,采取寓意、谐音、假借等手法,寓意吉祥。例如,两个柿子和如意组合象征“事事如意”;合欢、白头翁的纹样表达“合欢幸福”“白头偕老”;蝙蝠和寿桃组成的图案寓意“多福多寿”;蝙蝠和古钱寓意“福在眼前”;象驮花瓶图案寓意“太平有象”;桃与蝙蝠、双钱组成“福寿双全”;石榴是多子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月季四季花开不断,瓶插月季常用来寓意“四季平安”;葫芦以其子多蔓长而被当作“子孙绵延”的象征,蔓谐音万,“蔓”上结葫芦寓意“子孙万代”(见图1)。

其二,来自庙宇、石窟中的宗教艺术,多表现宗教传说和神话传说场景,最典型的实例是敦煌石窟图案,这些图案是佛教传统图案的精华部分。例如忍冬草,即金银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莲花纹,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茎—花之节”之意,是美德的象征;玉鸟纹,传说人是玉鸟脱生而来,故而图案中常有人面兽身之图像;鹿纹是祥瑞的象征;“飞天”仙人形象,表达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宝伞象征遮蔽魔障,守护佛法,引申为“至上皇权”之意;金鱼象征着“复苏、永生、再生”等意。这些图案把藏传佛教文化与我国传统思想相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些图案颜色丰富,构图严谨,内容耐人寻味(见图1)。

其三,来源于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富豪商贾的家居陈设品、日用品和服饰等,这些图案是为了满足奢侈者的物质生活和空虚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设计的[5],所以图案非常精细,色彩富丽豪华。动物图案常见的有狮子、孔雀、蝙蝠、鹿、鹭鸶、羊、鹤、鹰、锦鸡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实题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兰花、牵牛花、竹子、松树、灵芝、桃、石榴、枇杷、梨、杏和葡萄等。装饰手法有写实的、夸张变形的,并采用了花中套花、叶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构成巧妙,气韵生动,敷彩绚丽。

除了以上三种图案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福、寿、禄及文人字画、诗歌为题材的装饰图案。以上四大类图案组成了我国传统图案的主流,它们经过世世代代艺人的努力创造,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尽管服务对象有所不同,题材内容也各有差异,但不可否认这些图案都是出自劳动者之手。在喻意和谐和吉祥图案里,往往寄托着最美好的理想,即使在那些直接服务于宗教或封建统治阶级的图案里,其间仍然程度不同地闪烁着民族精神的光辉,显示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2.2 建筑形态

中式建筑的外形讲究节奏和韵律,从庞大的屋檐到复杂的梁架再到层层的石台基,无不错落有致,层次分明[5]。更为独特的是它们在结合方式上还可以不断重复,台基多层重复并加栏杆,屋顶多层重复形成层层出檐,由此构成丰富的轮廓线,取得强烈的节奏感。屋顶是最代表中式建筑特点、最体现建筑工艺、最概括传统思想的形态,与西方穹顶、尖顶或洋葱顶不同,中式建筑依据使用者社会等级分为不同样式的平屋顶,即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房屋采用梁架技术使屋顶出檐远、屋面呈曲线、屋内空间变大[4]。

这种大屋顶、多柱廊屋身形式的建筑在中式酒店建筑中极为常见,例如北京颐和安缦酒店,酒店距颐和园东宫门仅数步之遥,具有浓厚的明清建筑风格和现代酒店特有的低调奢华。酒店建筑外观延续了上层阶级宅邸的特点,采用灰瓦庑殿顶搭配红色漆柱,各色彩绘横梁。所有套房均围绕内庭排列,客房内部装修采用传统木质材料、明清样式家具、青砖铺地,浑厚稳重的建筑群与翠竹掩映,完美再现了中式建筑的大气风范。

除了大屋顶能代表中式风格之外,“宝塔”造型也是当代高层建筑纷纷仿效的素材。例如上海金茂大厦,它是东方塔形建筑风格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超高层建筑。大厦上小下大,似一尊摩天宝塔,巍峨神奇,具有保俶塔的隽秀,大雁塔的方俊。塔楼采取的是双轴对称平面之形,阶梯状的造型逐层递增,使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塔的完美景观。

2.3 建筑装饰构件

中国木结构体系的建筑,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密切关系,它对中国文化的建树与传播起着明显的标志性作用。建筑中出现的木质构件和装饰物也成为一种民族符号,出现在当代现代风格建筑中,例如,斗拱、柱子、影壁、藻井、马头墙、瓦当、垂花门、神兽与华表,等等。

(1)斗拱元素的应用。

斗拱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分,其功能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重量集中到柱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都有斗拱的安置。2009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出现,让斗拱成为众多现代建筑纷纷采用的装饰符号。中国国家馆作为向世界展现中华形象,让世界更了解中国的载体,必须以最具民族特色的元素、最凝炼的外观吸引全世界注意力。设计师从传统建筑结构和形态中得到启发,把斗拱作为大屋顶,提取斗拱中精华部分,加以夸张、抽象、放大,成为一种艺术加工后的符号(见图2)。

(2)马头墙元素的应用。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位于房屋顶端,形似马头,主要起防火防风作用。徽州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正因为马头墙的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呈现一种动态的美观。徽州建筑以淡雅的色彩和诗般的意境,在中国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马头墙也因此成为中国民居形象的缩影。

随着时代发展,马头墙元素逐渐成为一种装饰性构件出现在现代中式风居住社区中,例如深圳万科第五园,住宅屋顶采用马头墙的元素符号,其外观不是复杂的原型,而是简化后的方形组合,建筑材料用涂了白色和青色墙漆的混凝土代替青砖和灰瓦。这种改良后的徽派建筑,更受现代年轻人的喜爱,又不失徽派建筑的雅致风格。珠海云山诗意花园高层住宅区,整个小区主要借鉴徽州传统村落屋顶组合形式,按照徽派建筑马头墙为远观剪影,辅以双坡、半坡黛瓦屋顶,处处彰显传统建筑元素之美[6]。江苏徐州御苑别墅,为保持住宅间私密性,别墅屋顶采用三叠式马头墙造型,社区主出入口围墙采用五叠式马头墙形式。别墅选择青灰色石材做墙面,映衬着翠竹芭蕉,一派典雅祥和的徽派风格社区(见图2)。

(3)瓦当元素的应用。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建筑材料,用于保护房屋外檐椽头免受雨水侵蚀。它除实用功能外,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瓦当与篆刻、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相结合,表达建筑设计者或使用者的哲学理念和人生追求,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瓦当已经成为历史符号元素,为环境艺术融入了更多的中国韵味。

西安市西大街商业街,瓦当除了运用在道路两侧仿古建筑之外,还做为铺装图案应用于人行道的铺设中,图案主要有动物、植物、云纹、夔纹、蟾蛛以及四字和一字形等等,铺装图案与街道两旁的仿古建筑共同营造出一种朴实厚重的空间文化氛围。此外,还有朱雀纹瓦当坐凳,把朱雀纹瓦当镶嵌在座椅两端石材扶手上,营造一种浓重的文化意境,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祈福避灾的心理愿望。用紫砂制作的瓦当图案茶壶、瓦当工艺扇、瓦当书架、瓦当花瓶和瓦当靠垫等等,这些工艺品与瓦当纹样的结合,既有实用功能,又拓展了瓦当的文化寓意,也彰显出使用者与众不同的文化品位和高雅的情调[5](见图2)。

3 基于寓意的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元素正是由于图案之外的寓意,才能够成为传递信息的符号,因此每个符号都有其引申的含义。这些象征寓意多源于生活,具有易读性和公知性。文化符号的寓意除了大众普遍认同的用图案传递的美好寓意,还有通过颜色、空间构成、场所感来表达的更深层次思想。

3.1 空间象征符号

历史悠远的儒道禅哲学思想,不但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建筑及城市的空间布局。传统的围合院落空间,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背景,它暗含着中国人保守内收型的文化性格[7]。苏州的文人园林,遵循“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哲学理念,采用自然轴随意放置亭台楼阁,产生轻松、惬意的庭院空间。不同于西方“人定胜天、人本主义”的天人相分思想,中国式空间处理更注重与自然的结合,更富有诗情画意的浪漫情怀,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

在众多哲学思想中,儒家提出的中庸之道——“不偏为中,不变为庸”,对中国城市空间及建筑空间布局影响最大。古代文献中记载“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也就是说帝王的位置应该是天下正中,帝王的住所应该在都城的正中,帝王的宗祠应该在皇宫正中。最能体现中庸思想的城市便是北京明清时期的皇城。皇城以紫禁城为中心,各类宗教祭祀建筑围绕紫禁城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这条长约7.8公里的轴线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城市中轴线。这条轴线虽然没有实际功能,但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它好似北京城的脊梁,鲜明地突出了九重宫阙的位置,体现封建帝王居天下之中“唯我独尊”的思想。北京古城严整对称的空间布局特征,也是城市规划层面里中国传统思想符号的体现,是城市形态最具代表性的实例(见图3)。

3.2 遗迹型象征符号

遗迹型象征符号主要是历史遗迹或废墟,这些遗迹或废墟一旦作为历史文化进行保护,它们的内涵便发生了改变,原有的功能性被弱化,遗迹或废墟诉说的历史故事和对世人的心灵触动才是它们存在的价值。因此,这些历史遗迹就成为见证社会兴衰变迁的象征符号,例如盛名海内外的长城、兵马俑、圆明园和天坛,等等。

长城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本是自先秦以来筑建的防御城墙,绵延万里,跨越高山大川,是劳动人民用血肉之躯创造的世界奇迹。如今的长城,已经失去军事功能,它不但具有历史价值、建筑价值和美学价值,而且象征着人类伟大的抵抗自然的主观能动性以及顽强的意志和强烈的大一统意识。它是国人心中坚不可摧的胜利丰碑,甚至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出现“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词句,由此可见,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永存于世的伟大意志和力量的精神象征。

圆明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模仿西方建筑艺术,结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建,号称融汇世界建筑大全,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遭西方联军焚毁。圆明园是我们这个民族挥之不去的心中之痛。“残山剩水”中蕴藏的象征意义,超过了任何墨书纸写的典籍文献。如今残破的圆明园遗址,观之令每位国人震撼,它时刻警醒我们勿忘屈辱的历史,勿忘封建帝国软弱无能的代价,它激发起民族当自强、国家需强盛的奋发意识。这片残缺的碎砖瓦砾,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可磨灭(见图3)。

从这些历史见证的遗迹符号上,我们可以阅读到很多有意义的信息,这些信息已经超越遗迹景观的视觉美景度,它象征的精神和力量已经融入人民的血液之中,是每个民族永续前进的动力。

3.3 色彩象征符号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已经成为最具有视觉影响力的符号,各类纹样图案、建筑和构筑物在颜色的烘托下,更具有艺术感染力,使人过目难忘。色彩不同于理性的建筑结构,更区别于严谨的空间轴线布局,它更偏向于感性,是人对于外界色彩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层次的反应包括对色彩的温度感、距离感、轻重感和强弱感,是对外界物理刺激产生的不同感官之间的视觉效应,例如绿色代表希望、红色代表暴躁、蓝色代表平和、黑色代表沉重。

中国的色彩带着深层次的意象味道,一些色彩不可避免地让人认为富有中国特色,例如“故宫红”“青花瓷”“粉墙黛瓦”。这些根深蒂固的色彩语言源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伴随阴阳五行学说等一些哲学思想的产生,传统色彩家族进一步扩大,白、青、黑、红、黄分别象征金、木、水、火、土。隋唐时期,皇权思想的影响不断扩大,封建统治得到巩固和发展,黄色逐渐被统治阶层独享,成为代表皇家的符号。以故宫建筑群为代表,红色的宫墙、黄色的琉璃瓦,更加使得红、黄这两种色彩成为中式传统色彩的代表。宋朝时期,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国家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在江南地区兴起大量的文人园林或私家园林,这种私人宅邸采用当地常见的白墙、灰瓦做建筑主体,搭配黑色木门窗,整体效果清雅恬静。现存的“江南四大园林”——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沧浪亭,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粉墙黛瓦”也演化成中国传统色彩的符号(见图3)。

4 结语

文化符号作为一种通用语言,出现在风格各异的设计作品中,观赏者可以通过符号理解设计理念,与设计师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为公众提供了与作品交流并参与到艺术创作的机会,这种交流也使得作品产生无穷无尽的寓意。利用文化符号的多形性、多义性、多用性特点,融合当代设计材料和设计观念,对传统符号进行创新性再设计,丰富并延续文化符号的内涵,是传统文化符号发展的未来趋势。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势必同时存在生活之中,共同推动环境艺术的发展,设计师需要不断从传统符号中吸取养分,使室内外空间更具有文化底蕴。

[1]路莹.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表征[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1):194.

[2]高原.艺术设计符号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品鉴,2015,(8):53—55.

[3]鹿峰,杨闯.产品语意学中的叙述性设计[J].美与时代·城市,2013,(6):67—68.

[4]胡大洪.浅析汉字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艺术,2014,(8):68.

[5]张晓阳.中国传统建筑的符号学阐释[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Z1):51—53.

[6]王蕴林.马头墙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9):17—20.

[7]吴焕.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1,(5):44—47.

[8]廖秋林.后现代主义符号学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3.

[9]孟广宇.浅谈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体现与创新[J].工业设计,2015,(2):106—108.

[10]张晓阳.中国传统建筑的符号学阐释[J].艺术与设计,2014,(109):51—53.

[11]刘强.现代建筑审美意象与传统文化符号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12]赵新周.瓦当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13]赵皓君.传统色彩符号在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2012,(1):90—93.

[14]代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5]周顺裕.王澍建筑品中传统元素运用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16]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基于传统哲学观的中国建筑文化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

责任编辑:李增华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6.006

2016-10-25

宁波理工学院校内科研专项(1140557G1601)

姚佳(1983—),女,辽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为通讯作者。

TU986.1

A

1674-6341(2016)06-0015-05

猜你喜欢
图案符号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学符号,比多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符号的由来
老传统当传承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变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