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荆芥饮片煎煮过程中胡薄荷酮含量的变化

2016-12-06 09:19赵玉静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荆芥文火饮片

赵玉静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荆芥饮片煎煮过程中胡薄荷酮含量的变化

赵玉静

目的 探讨荆芥饮片煎煮过程中胡薄荷酮含量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及效果,为促进含荆芥复方汤剂临床煎煮规范化提供理论借鉴。方法 将胡薄荷酮作为参考指标,并在给定色谱条件下,应用HPLC法检测荆芥饮片煎煮5 min、10 min、20 min、30 min、45 min后水煎液内胡薄荷酮含量。结果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显示,荆芥饮片中胡薄荷酮的平均回收率是103.77%,其相对标准偏差(RSD)是1.8%;荆芥饮片在使用传统砂锅并以文火煎煮5 min时,其胡薄荷酮含量是0.548 mg/L;煎煮10 min时,其胡薄荷酮含量是0.082 mg/L;煎煮20 min时,其胡薄荷酮含量是0.022 mg/L;煎煮30 min和45 min时,其胡薄荷酮含量均为0。结论 胡薄荷酮是荆芥饮片内的主要有效成分,其具有挥发性特征,应依据传统中药材煎煮要求中“后下”标准煎煮,其中5 min是荆芥饮片的最佳煎煮时间,可最大限度地确保胡薄荷酮的高浓度,进而保证荆芥“解表”效果。

荆芥饮片;煎煮过程;胡薄荷酮;含量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荆芥属于唇形科中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荆芥干燥地上部位,具有透疹消疮、祛风解表之功效[1],常用于治疗麻疹不透、外感表证、风疹瘙痒以及出血症等疾病。荆芥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挥发油类物质,包括胡椒酮、胡薄荷酮以及薄荷酮等[2],不适宜长时间煎煮,以免其因长时间受热而主要药物成分挥发。《中国药典》(2015年版,1部)内有规定:荆芥中挥发油含量不可低于0.3%(mg/L)[3],胡薄荷酮为荆芥内挥发油的主要有效成分,相关报道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胡薄荷油含量的准确性较高,且操作简便,易于推广[4-5]。本研究为明确荆芥饮片煎煮过程中胡薄荷酮含量变化,促进荆芥煎煮工艺的规范性,使用传统砂锅煎煮荆芥,并以HPLC法检测其煎煮期间胡薄荷酮的含量变化,从而确定荆芥的最佳煎煮时间,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剂

1.1 药品与试剂 荆芥饮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胡薄荷酮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纯度为98.6%,批号:111802-201106;色谱纯甲醇,美国Merck公司;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1.2 仪器 LC-20AB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其中包含CTO-20A柱温箱、SIL-20A自动进样器、DGU-20A3在线脱气机、Class-VP色谱工作站以及SPD-M20A检测器;梅特勒-托利多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YMC-Pack ODS-A(4.6 mm× 250 mm,5 μm);柱温:35 ℃;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 ml/min;流动相:甲醇与水的比例是80∶20。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30 g荆芥饮片,将其置入300 g清水内浸泡0.5 h,并使用传统砂锅,以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煎煮5 min,随后将药液滤出,药液体积为175 ml,将其作为1号样品备用;以相同方法制备荆芥饮片2号样品备用,采用文火煎煮10 min,其药液体积与1号样品相同;随后,再以相同方法制备3号样品、4号样品、5号药品备用,其文火煎煮时间分别是20 min、30 min、45 min,每一份药液均加入纯净水,将其体积定为175 ml。

量取1~5号样品,分别置入10~50 ml容量瓶内,并加入无水乙醇,将其定容到刻度,注意应一边加一边轻轻振摇,静置后即可获得供试品溶液。

2.3 对照品储备液制备 精密称取17.46 mg胡薄荷酮对照品置入10 ml容量瓶内,加入无水乙醇予以溶解,并将其定容至刻度,即可获得对照品储备液。

2.4 方法学考察

2.4.1 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量取胡薄荷酮对照品储备液1 ml置入100 ml容量瓶内,加入无水乙醇将其定容至刻度,获得1.76 mg/L浓度的胡薄荷酮对照溶液,分别稀释成为浓度为3.4920 mg/L、1.7460 mg/L、0.8730 mg/L、0.4365 mg/L、0.2182 mg/L、0.0875 mg/L、0.0106 mg/L的胡薄荷酮对照品溶液。应用YMCPack ODS-A色谱柱分别进样10 μl,并记录峰面积。将峰面积作为纵坐标,并将胡薄荷酮对照品溶液浓度作为横坐标进行标准曲线绘制,并计算其回归方程:Y=27 975X+804.69(r=0.9999),可见胡薄荷酮浓度在0.0106~17.4600 mg/L时线性关系良好。

2.4.2 精密度试验 精密抽取1号样品溶液(煎煮5 min的荆芥饮片)10 μl,予以5次重复进样后,样品内胡薄荷酮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的计算结果是1.6%,则表示仪器的精密度较高。

2.4.3 稳定性试验 精密抽取1号样品溶液(煎煮5 min的荆芥饮片)10 μl,将其分别在0 h、4 h、8 h、12 h、16 h、24 h时予以进样检测,样品内胡薄荷酮的峰面积RSD的计算结果是0.8%,则表示样品溶液24 h内的稳定性较高。

2.4.4 重复性试验 在同一批荆芥饮片中重复制备2号样品溶液(煎煮10 min的荆芥饮片)5份,并精密吸取10 μl予以检测,计算其胡薄荷酮含量RSD是2.66%。

2.4.5 回收率试验 取15 g荆芥饮片,并将其置入150 g清水中浸泡0.5 h,使用传统砂锅并以武火煮沸,随后转为文火煎煮,10 min后滤出药液,将其定容在175 ml。将上述样品溶液分别量取6份,10 ml/份,将其分别加入0.8 ml、0.8 ml、1.0 ml、1.0 ml、1.2 ml、1.2 ml的胡薄荷酮对照品溶液内,而胡薄荷酮对照品溶液浓度是1.746 g/L。取无水乙醇加入其中并定容至50 ml,摇匀后静置。精密抽取各个样品10 μl予以进样检测,计算其胡薄荷酮的平均回收率。

2.4.6 检测样品含量 取制备好的供试品溶液,在YMC-Pack ODS-A色谱柱条件下予以进样、分析,其进样体积是10 μl,分析荆芥饮片的煎煮期间的胡薄荷酮浓度变化。

2.5 胡薄荷酮加样回收率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显示,荆芥饮片中胡薄荷酮的平均回收率是103.77%,其RSD是1.8%,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胡薄荷酮加样回收率

2.6 样品含量检测结果 荆芥饮片在使用传统砂锅并以文火煎煮5 min时,其胡薄荷酮含量为0.548 mg/L;煎煮10 min时,其胡薄荷酮含量是0.082 mg/L;煎煮20 min时,其胡薄荷酮含量是0.022 mg/L;煎煮30 min和45 min时,其胡薄荷酮含量均为0。

3 讨论

荆芥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名字为“假苏”,属于中药材,在《吴普本草》中以“荆芥”之名被记载[6]。荆芥味辛、性温,也有部分中医学者认为其性凉或性平,生品具有宣毒透疹、祛风解表、散瘀止血的药效,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风寒感冒以及皮肤科疾病,属于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材。荆芥具有解表效果的有效部分是挥发油,而荆芥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胡薄荷酮[7]。通常来讲,气相色谱法为挥发油类成分的常规检测方法,然而,气相色谱法的色谱条件极为复杂,与其他色谱条件相比出峰较多,易干扰检测结果[8]。与之相比,HPLC的出峰数量较少,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干扰也较少,色谱条件相对简单,可将其作为紫外吸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检测方法。

荆芥的主要药物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胡薄荷酮,其具备共轭结构,且紫外最大吸收峰为252 nm,在252 nm波长下其他成分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干扰较小,且能够缩短分析时间[9]。因此,本研究采用HPLC检测荆芥饮片煎煮期间胡薄荷酮含量变化。本研究结果提示,应用传统砂锅煎煮荆芥饮片,并前后使用武火、

文火煎煮,其煎煮时间不同,荆芥饮片中胡薄荷酮含量的变化也存在较大差异。文火煎煮5 min的样品溶液内胡薄荷酮含量较高,而煎煮10 min后样品溶液内胡薄荷酮浓度与之相比减少了7倍左右,煎煮20 min的样品溶液内胡薄荷酮含量则减少了25倍左右。同时,在煎煮30 min和45 min样品溶液中,胡薄荷酮色谱峰完全消失。据此可知,伴随文火煎煮时间延长,荆芥饮片内胡薄荷酮含量也随之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印证了中国古今中医学家对于含挥发性药物成分药材煎煮期间“勿过煮”“香气大出”理论。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含有较多挥发油成分的药物,一般需在汤剂煎煮完毕前的5~10 min煎煮即可,以免长时间煎煮导致挥发油成分挥发,影响药物疗效。中药汤剂的入药疗效与其煎煮方式存在直接关系,著名医者徐灵胎言:“大都发散之药,及芳香之药,不宜多煎,取其生而疏荡……故方药虽中病,而煎法失度,其药必无效。[10]”可见荆芥饮片的煎煮时间与其入药疗效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在指导患者用药时应着重强调这一点,以确保用药效果。

综上所述,胡薄荷酮是荆芥饮片内的主要药物成分,其具有挥发性特征,应依据传统中药材煎煮要求中“后下”标准煎煮,其中5 min是荆芥饮片的最佳煎煮时间,可最大限度地确保胡薄荷酮的高浓度,进而保证荆芥“解表”效果。

[1] 丁安伟,耿婷,姚卫峰,等.荆芥内酯在大鼠尿液中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C].兰州∶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2] 吴锦萍,于生,钱岩,等.GC-MS法测定荆芥-桂枝药对挥发油中胡薄荷酮和桂皮醛的含量[J].江苏中医药,2016,48(7)∶71-73.

[3] 何婷,汤奇,曾南,等.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抗流感病毒作用与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1)∶1772-1777.

[4] 胡方.不同产地的当归中紫花前胡素HPLC法含量测定[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5)∶533-534.

[5] 高鸿彬,傅芃,王晓君,等.HPLC法测定养阴清肺口服液中芍药苷的含量[J].西北药学杂志,2016,31(3)∶254-256.

[6] 李植飞,唐祖年,戴支凯.土荆芥果实挥发油GC-MS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5)∶265-269.

[7] 杜成智,覃洁萍,陈玉萍,等.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188-190.

[8] 刘淼,邓雪,周杰.气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甜蜜素的实验条件优化[J].中国调味品,2013,38(11)∶81-83.

[9] 解宇环,郭沛鑫,缪飞,等.胡薄荷酮对急性炎症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344-1346.

[10] 赵海峰,郑洁,张萌,等.芳香性中药煎药方法研究[J].陕西中医, 2013,34(1)∶84-86.

R972.2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1.004

沈阳市皇姑区亚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31

猜你喜欢
荆芥文火饮片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赵文火
赵文火
赵文火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荆芥香里夏日爽
赵文火作品欣赏
藏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