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杰
张林:让警营歌声满天飞
文/胡杰
张林(弹琴者)与同事在排练新歌
前些年的一个腊月二十八,陕西省西安市一位消防战士在扑灭一场居民小区的火灾时,不幸壮烈牺牲。烈士是独子,他的母亲被从外地接来。在气氛肃穆的会议室,当着众多消防官兵的面,她没掉一滴眼睛,还平静地让战友们把属于儿子的那份儿年货分掉,怕放坏了。等上了送她去住处的车,她才开始号啕大哭。为什么呢?因为她知道,马上来临的春节,将是消防官兵最紧张、忙碌的时刻。她不能让自己的眼泪摧毁消防战士们的斗志。
前去采访烈士事迹的张林,恰好就和这位母亲同乘一车。目睹英雄母亲的伤心欲绝,张林瞬间也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当天晚上,张林久久不能入睡,像困兽一样在屋里走来走去。凌晨一点,张林终于忍不住拿起电话,把一位和他搭档写歌词的同事吵醒:“我觉得,咱们应该为这位消防战士做点什么事情!”一个作曲家能做什么事情呢?当然还是写曲子。两个人一夜未眠,写出了一首后来被消防官兵广为传唱的歌曲《烈火英雄》。
张林是西安市公安局警官艺术团的团长,一个蜚声全国公安系统的作曲家。但是,他的职业生涯,却是从炼钢工人开始的。
张林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父母对艺术情有独钟,让三个儿子一人学了一样乐器,女儿学了舞蹈。张林小时候吹口琴,九岁起,开始拉小提琴。别的孩子可能会觉得枯燥无比的事儿,张林却兴趣很足。结果,小提琴学到后来,他的老师,都换成了陕西乐团、西安市歌舞剧院等专业文艺团体的大腕儿。
1975年,18岁的张林高中毕业。因为哥哥、姐姐们已经下乡,按政策,父母身边可以留下一个子女。结果,张林被招工,分配到西安冶金厂,成为铸钢车间的一名冶炼工。钢水出炉时,温度达到1170摄氏度。张林的岗位,是负责把滚烫的钢水浇铸到模具里,制成钢锭。这项工作相当危险,他的师傅就因为操作失误,被飞溅的钢花击中头部丧命。但是,对这份工作,张林却充满自豪感。头戴着鸭舌帽、身穿着白色帆布耐火服、脚蹬劳保翻毛皮鞋,他的样子和当时的电影《火红的年代》里于洋扮演的赵四海是一模一样的呀。那一年,创作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陈钢,以《火红的年代》为主题,又创作了一首小提琴乐曲《红太阳的光辉把炉台照亮》。张林拉这支曲子时,感觉陈钢是为他量身定制一般,特别有激情。一次,厂里搞文艺汇演,张林登台给工友们献上了这首曲子。于是,他在厂里一炮走红。从此,不论是厂里,还是全市冶金系统,只要有文艺演出,张林就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有了名气,开始有学生投到张林门下,其中包括厂里劳资科长的儿子。发现张林琴确实拉得好,劳资科长觉得他不该继续待在车间里。正好,厂里的子弟中学缺个音乐老师,劳资科长就把他调到了中学当老师。
1978年,张林参加了新城区少年宫举办的一次作曲短训班。那个班上,给他们授课的老师后来多成名家,有的成为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作曲,有的写《血色浪漫》等电视连续剧的全部音乐。作曲的“创作”“和声”“配器”“复调”四大件,张林就是在这儿学会的。每次交作业,张林都名列第一。他的作曲处女作、女声独唱歌曲《一轮明月照海天》,还发表在刚创刊不久的《西安歌声》杂志上呢。
学作曲离不开钢琴。可冶金厂子弟中学只有一架破旧的脚踏风琴。1981年底,有人给张林介绍了一个对象。姑娘刚刚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在市二十中教音乐。张林骑着他那辆18型凤凰自行车,去城里相亲。一边蹬自行车,他心里还一边打鼓:自己长得一般,又没文凭人家看得上吗?
姑娘身材高挑,模样俊俏,张林可是一眼就看上了人家。几十年之后,他仍记着她穿的是一件灰色呢子外套、绿色暗格条子裤,脚上是一双棕红色的皮鞋。同时让张林眼前一亮的,是姑娘办公室里居然有一架钢琴!
姑娘跟张林同岁,一聊天,俩人共同语言还真不少。从第二天起,张林就每天蹬车子往城里跑。姑娘是学美声的,第二次去,张林就坐在了钢琴前。俩人的第一次合作,是一首名叫《西西里柠檬》的歌儿。俩人的恋爱,就像琴声与歌声的追逐、缠绵。《我爱你中国》《雁南飞》这些当年的流行歌曲,就都有了俩人浪漫的回忆。无论是弹琴还是写歌,姑娘对张林都非常欣赏。1983年夏天,这位姑娘和张林结为夫妻,从此俩人相濡以沫地走到了今天。
1982年,还只有大专班的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面向西北五省招生,一共只招六个人。张林成为唯一来自西安的学生。这时候,他才算一脚跨进了作曲的门槛。
三年的音乐学院进修后,张林又回到冶金中学教书。不久,他调到了西安市艺术师范职业学校。这个学校有音乐教研室,光音乐老师就有十名。八十年代,热气腾腾的新生活扑面而来,舞厅、歌厅、婚宴等各种商业演出多了起来。张林圈里的朋友多,别人叫他出去弹一次琴,就能挣到比工资高得多的外快。作为音乐教师,他工作相对自由,每年还有寒暑假。别人眼红的冰箱、彩电、音响等各种进口家电,张林早早就买回家来。那段时间,他的小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儿。
精力旺盛的人,往往爱好也多。除了音乐之外,张林还热爱各种运动项目。这个百米跑成绩达到过12秒6的人,还曾是西安音乐学院校队的主力左边锋。除了学校教书,外头走穴,他还忙着打羽毛球、乒乓球和游泳。他这人,玩一样,钻一样。比如游泳,有的人一辈子就会蛙泳,而张林却把各种泳姿全都学会了。那些年,他一直是西安市体育场的常客。
既然学了作曲,张林也没忘他的正事儿。1987年,他谱写的合唱歌曲《花蓝卫士》参加武警总部的全国征歌活动,获得了“佳作奖”;而他的另一首女声独唱歌曲《月亮在问我》,也获得了“优秀作品奖”。他还给学校写了一出音乐剧《春天是谁画的》,在区上、市上比赛也获了不少奖。1988年,在碑林区的迎新春文艺比赛中,张林的小提琴、电子琴演奏都获得了一等奖。1989年,张林还为电视连续剧《隋唐演义》担任了作曲;九十年代初,陕西电视台拍了部风光片《华山》,这部片子的作曲也是张林。
音乐教师的人生道路似乎就要顺着这样的路标,一直走下去。这时,张林遇到了当时的西安警官艺术团老团长。
老团长曾在铁道兵文工团工作过,也是圈子中人。当时,警官艺术团正在招兵买马,急需一个会弹琴、指挥和作曲的多面手。1997年3月,经人介绍,张林跟老团长在一家茶馆认识。不久,他接下老团长派给他的一个活儿。
这年春天,灞桥分局一位民警遇到大街上一起抢劫案。民警穷追不舍,歹徒狗急跳墙,拔出刀子将民警捅伤。在肠子都流出来的情况下,民警仍死死抱着歹徒不撒手,直到战友赶来,协助他将歹徒抓获。有个部队转业的舞蹈女演员要进警官艺术团,老团长让张林以这位民警事迹为背景,为女演员量身定制一首舞蹈乐曲。
暑假里,一连七八天时间,漂亮的女演员每天准时来张林家上班。俩人一位在钢琴上作曲,一位现场编舞,反复磨合。张林的爱人负责给他们端茶递水,外带买菜做饭。在这首名为《人民卫士》的舞蹈曲子中,张林采用了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呼应的方式。他用大提琴的厚重,表现民警的英雄气概;用小提琴的细腻,演绎人民群众的感恩。这个七分钟的舞蹈节目演出后,反响非常好。女演员脱下军装,马上穿上了警服;而张林的调动却好事多磨,遇到些麻烦。
1998年3月5日,西安发生了一次闪爆事件。11名工作人员在闪爆中丧生,其中包括七名消防官兵。消防支队的副政委父亲患直肠癌,等着做手术。他从银行取了三千元,揣在身上要去给老人交手术费。但他还没来得及去医院,就牺牲在了火场。每一个烈士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张林受命再为这个英雄群体写一首歌曲。创作这首《群山的呼唤》时,张林想到了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主题歌《怀念战友》。冰山出自新疆,而呼唤消防英雄的群山,显然应该是巍巍秦岭。为此,他通过使用“商”调式,加入陕西元素。歌曲第一部分,他用长号、小号作铺垫,由男声领唱,引出“呼唤”的主题;第二部分,他用女声领唱,表现“思念”之深;第三部分,男女声合唱,高亢激昂的感觉和《怀念战友》类似;而在后面的副歌部分,张林用的是进行曲的节奏,合唱由弱变强,像脚步声由远及近,让人感觉英雄群体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继有人。
这首歌,张林一气呵成,三个小时就写完了。结果,《群山的呼唤》演出,获得成功。张林也从此结束了他的教师生涯,加入到人民警察的行列里。
穿上警服之后,张林才发现,他已经走入了一座富矿。原来警察并不仅仅有流血、牺牲,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在默默奉献。随着对公安工作的深入了解,身边来自基层的警察朋友越来越多,张林对警察的喜怒哀乐有了更多的感受。作为一个十分感性的作曲家,这些感受常常会触发他的创作灵感。
警察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工作忙碌。夫妻双方如果有一方是警察,那么这个家庭就常常不能像普通人那样,按点儿上下班;往往越是节假日,警察越是忙,顾不上家。派出所民警以所为家的,不在少数。这种情况,就需要家属对民警多一分理解与宽容。有两位民警写了首歌词,拿给张林:“为什么总在我唱歌时入睡,为什么总在我睡梦中离去,你风雨中为旅者撑伞,你阴霾里为路人燃灯。”歌词写得美,点燃了张林脑海中的诗情画意。喜欢民族风格的张林,这次采用了完全西洋式的大调来写曲子。乐曲由时钟的滴答声和八音盒的鸣响开启,小提琴营造出时空穿越、星光灿烂的意境。主歌部分由女声在问,副歌部分由男声回答。复调部分,则采用了男女声对唱,烘托主题——“我必须守护夜的美丽”。结果,这首没一句豪言壮语的《为什么总在我唱歌时入睡》,不仅在演出中广受欢迎,还获得了公安部“金盾文化工程”歌曲奖二等奖。
警官艺术团分来了三个年轻靓丽的女大学生,一个拉二胡,一个吹萨克斯,还有一个学的是艺术师范,擅长拉手风琴。老团长给张林一个任务:能不能给这三个女娃娃量体裁衣,搞一个像“黑鸭子”组合那样的歌曲?
十几年前,公安机关正在进行一场“变管理为服务”的执法理念变革,要求民警在服务群众时,脸上要多一些笑容。老团长以“笑容”为题,写了一首歌词:“鲜花在春风中盛开,果实在秋日里采摘。当你需要理解的时候,民警走进门来;关怀从相逢开始,笑容为你走来。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民警送来关怀。”
三个女演员,都不是专业学声乐的,音域各不相同。张林写歌,要考虑她们各自的音域,还要考虑三种乐器的演奏效果。张林绞尽脑汁,终于完成了创作。2002年,三个24岁的女演员载歌载舞表演的《笑容》参加公安部文艺汇演,获得了一等奖。
三个女演员的组合红了,连央视的《星光大道》都去走了两回,角逐了一把周冠军。而她们唱的歌,也大多是张林给她们谱的曲。
有一年,大年初五,西安市八个地方连接发生了爆炸。原来,这是一起连环爆炸案。多年前,一个中学生骑了辆新买的山地自行车,被同学勾结外面的坏孩子在校门外截住。坏孩子要抢他的车子,中学生不给,就被坏孩子们打了。中学生伤得很重,送到医院就没救过来。事后,这些坏孩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可是,因为他们都是未成年人,被关了几年后,先后又都放了出来。中学生的父亲是个性格偏执的人,他想不通这么多年来,为什么没有一个家长向他道过歉。而那些放出来的孩子,也没有一个人跟他说过一声“对不起”。于是,这位父亲激愤之下,策划了这样一起连环爆炸案。当年参与殴打他儿子的坏孩子,每个人家里都被送去了爆炸装置。那些安装了定时装置又尚未起爆的土炸弹,当然必须马上排除。
犯罪嫌疑人事前作过周密的谋划,除了安置了土炸弹,他还事先给房间里放置了汽油、液化气瓶等。爆炸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市局的排爆民警进入现场时,虽然沉重的排爆服可以保护头部和躯干,但他的双手是不受保护的。在排爆过程中,外地就有民警失去了双手。这天,纸坊村一户城中村农民的二楼上发生了爆炸,楼房的一面墙完全被炸掉。而这时,楼下的爆炸装置刚刚拆除,排爆民警刚刚撤到门口。
“在我们百万公安民警的队伍中,有一个警种是专门排除危险爆炸物品的。他们的事迹,不能向妈妈夸耀,他们的功勋却始终与我们安详美丽的祖国同在。”一位民警写了一首歌颂排爆民警的歌词,没有正面写排爆民警,而是起名《小鸟在欢叫》:“排爆现场静悄悄,只有小鸟在欢叫……”
为这首歌谱曲时,张林采用了俄罗斯风格的小调,完全用主歌,没有副歌。演唱部分,节奏舒缓,风格清新;间奏部分,张林则先由二胡引入,再以手风琴加强密度,然后再加入萨克斯增强力度,使排爆现场的紧张感一浪高过一浪,充分得以展示。结果,这三位美女携这首女声三重唱歌曲参加当年的公安部文艺汇演,再次获得了一等奖!
这些年里,张林为劳模谱过《生命的本色》《我是秦岭一棵松》;为女警谱过《西部警花》《警营玫瑰》;为风风火火的刑警谱过《刑警之歌》;为风吹日晒的交警谱过《别问是什么》《交警之歌》;为幕后默默工作的后勤民警谱过《后勤民警之歌》;就连纪检监察民警,张林都给他们写过一首《纪检监察之歌》。民警要牢记宗旨意识,张林谱过《百姓是咱民警的天》;民警走南闯北,要和外地同行打交道,张林谱过《天下公安是一家》。作为西安市民,张林也为自己的家乡谱写过类似《兵马俑的故乡》《贵妃呤》《太白积雪最美妙》等歌曲,并且创作了包括《望终南》《乐游原》《城》等多部曲子的《长安组歌》。自打跨入警营,张林已经一气儿创作了二百多首歌曲。与此同时,他也成了个获奖专业户。他作曲的《百姓爱那清廉的官》被中纪委评为一等奖;《虽然没有见过你》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2004年,胡锦涛主席检阅公安部大练兵方队,张林又为《大练兵之歌》作曲。
最近,根据自己对“中国梦”理解,张林又创作出一组《中国文化传统节日组歌》,组歌分为《春节喜》《元宵圆》等七部分,短小通俗,利于流传。
保持着创作激情的张林,心理年龄还像个小伙子一样,动不动,就又会激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