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全喜,宋素智,张彦武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职教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2160)
目前,果树栽培大多采用密植方式,为达到早结果、早丰产,一般幼树期要尽快完成树形培养。而轻剪缓放、促发分枝、提高萌芽率则是实现早果早丰、促进幼树快速成形的基本途径。刻芽能提高萌芽率和成枝力。现将山楂幼树刻芽试验报告如下。
试验于2013年3月在本校果树试验基地山楂园进行,供试品种为3年生‘红铃铛’,株行距3m×4m。果园土壤为轻壤土,灌溉条件一般,管理水平中等。选择树势、分枝数目大体一致的幼树做试材,对其一年生枝进行不同刻芽试验。
试验设5个处理:(1)枝条不同部位刻芽试验 分枝条下部芽、中部芽、上部芽(以枝长的1/3为分段单位),于萌芽期(3月12日)刻中庸枝不同部位的侧芽。(2)刻伤长度试验 在芽上刻伤枝周长的1/2和2/3,于萌芽期刻中庸枝中部侧芽。(3)刻伤深度试验 分为刻伤韧皮部和伤及木质部两种,于萌芽期刻中庸枝条上的中部侧芽。(4)生长势不同的枝刻芽试验 分强壮枝(枝长100 cm以上)、中庸枝(枝长75 cm左右)、弱枝(枝长50cm左右),于萌芽期刻各类枝中部侧芽。(5)不同时期刻芽试验 分萌芽期(3月12日)、萌芽后(3月27日),于萌芽期刻枝条中部侧芽。刻芽时在所刻芽的正上方0.5cm处用小钢锯锯伤。除(2)外,其余各处理均刻伤枝周长的1/2。除(3)外,其余各处理均只刻伤韧皮部。各试验每个处理均选四五个同类型枝,每枝刻芽二三个。处理后分别挂牌标记,于2013年12月6日山楂树落叶后统计萌芽、成枝情况。
枝条分类标准:0.5~5.0 cm 为短枝,5.1~15.0 cm 为中枝,15.lcm以上为长枝。
试验结果(表1)表明,枝条下部的芽因质量较差且多为瘪芽,刻芽后萌芽率较低,仅为刻芽数的1/3;而中、上部芽由于所处的位置具有一定的优势,芽比较饱满充实,刻芽后萌芽率较高,尤其是枝条上部的芽,刻芽后其长枝比例和生长量均明显高于中、下部芽。刻伤的长度越长,萌芽率越高、枝条长势越强;否则,萌芽率低、成枝力差,枝条长势弱。刻伤越深萌发的中、长枝条越多,生长量也越大,但萌发率有所降低(可能因为刻伤过度造成部分死芽)。枝势越强,刻芽的成枝力越差,生长量越少,这与以往在其他树种上的试验结果恰恰相反。可能是山楂幼树一年生强旺枝条顶端优势过强(其枝条上部往往抽生3~5个50 cm以上的强旺长枝),对中下部芽萌发的抑制作用就更强。在一定时期内,刻芽越晚,所发的中、长枝数量越多;而且从刻芽后枝条的生长量上看,萌芽后刻的也比萌芽期刻的要大一些。
表1 不同刻芽试验调查结果
试验表明,不同刻芽时期和刻芽方法对萌芽率和成枝力的影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从芽和枝条类型来看,山楂幼树一年生枝条上部芽、中庸枝上的芽刻伤后其萌芽率和成枝力较高,而枝条下部芽、强旺枝上的芽刻芽后萌芽率、成枝力较低;从刻伤的程度来看,刻伤长度越长、刻伤深度越深,刻芽后成枝力越高,生长量也越大;从刻芽的时期来看,萌芽后刻芽萌芽率、成枝力要高于萌芽期刻芽的,抽生的枝条生长量也大。这可能与山楂幼树枝条生长势过于强旺有关,由于萌芽后树体内部生命活动逐渐增强,从而提高了萌芽率、成枝力和生长量。通过试验认为,山楂幼树刻芽时要根据刻芽目的选择刻芽的时期和方法。为促发中、长枝,可选择中庸枝条中部的侧芽,刻伤长度要达到1/2周长以上,刻伤深度达木质部;若促发短枝,可选择枝条中部的背下芽及侧芽,刻伤长度在1/2以下,且仅刻伤韧皮部。一般不要刻枝条上部芽、背上芽和基部芽,以免产生徒长枝或达不到刻芽目的。山楂幼树强旺枝不宜刻芽,这和其他果树以往的幼树刻芽试验结果不太一致,可能和山楂枝条的生长特性有关,因为山楂枝条顶芽数量较多,发芽后往往在枝条顶部抽生3~5个长枝(强旺枝更是如此),从而抑制了中、下部芽的萌发。可结合拉枝缓放,再进行刻芽处理。
另外,通过连续两年的刻芽处理,自2015年起山楂幼树已经进入盛果期。图为2015年夏季结果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