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青云
赴日旅游行前教育之中日习惯差异
任青云
随着赴日旅游的中国人人数不断增加,一些不文明现象也屡有发生,影响了中国对外国际形象的传播。本文就不文明现象产生的原因从中日习惯的差异方面着手做了分析。认为有些差异是由于双方文化、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造成的,而有些差异本身是由于误会造成的。正确认识差异,做好行前教育,是有效解决不文明现象的方法之一。
赴日旅游 行前教育 习惯差异
根据统计,2015年全年中国游客赴日旅游人数达到499万人数,而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赴日游客已经超过500万人次,远远超过去年同期。中国游客赴日旅游人数持续增加。这给日本旅游市场带来巨大商机。另一方面,游客不文明现象屡有报道,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针对游客出现的不文明行为,肖芸(2007),文彤、廖海牧(2009)等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不文明行为及产生原因。关于制止不文明行为的措施,先行研究意见颇多。刘帆(2014)等重点提到了出境旅游者行前教育问题。
本文试图从中日习惯上的差异,解读中国游客赴日旅游的不适应。有些不文明现象之所以出现是由于游客对日本文化及生活习惯的了解有所欠缺,如果在赴日旅游前的行前教育上,对游客们做足这方面的教育,笔者认为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将会相对减少。
中日习惯上的差异颇多,由于篇幅限制无法一一介绍,也无意从学术方面解读,仅就游客赴日后在身边随时都可以触及到的地方着手,对于日本人看来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从中国人的视角来解读。关于中日习惯上的差异,网络及各种媒体上都有介绍,内容很多。本文主要从公共场所文明,乘坐公共交通,公共场所的秩序维护等方面来解读。
(一)公共场所文明
公共场所,顾名思义是公共的非个人的,凡事势必要顾及周围人的感受。在日本,人们会非常注重他人的感受。比如在日本很少见到男女做亲密动作,甚至拉着手走路都很少见。公交车上,电车上也不会见到有人打电话,即使打电话也是低着头小声说,在不到30秒内解决。实在有需要接打电话时,都是离开地铁到站台上来处理。日本人在公共场所时都会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选择发短信或邮件来解决沟通问题,也不会大声喧哗。这是公共场所文明,例子有很多。笔者认为如果游客赴日前了解到这一点,基本上就能杜绝此类不文明现象的发生,那就是心里想着,自己这么做是否给周围人带来困扰。
(二)公共交通礼仪
在日本出行经常会利用日本的巴士、地铁、电车等交通工具,由于生活习惯不同,经常会有与国内不同的地方,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下日本乘车礼仪。在日本,乘坐电车时都是排好队,永远都是先下后上,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日本为了防止女性受到性骚扰,电车公司还特意设置了女性专用车厢,如果有男性误上了女性车厢,很有可能被认为是性骚扰者被交给警方处理。
公交车、电车里的“优先席”即我们所说的老弱病残孕席即使空着也没人坐,那是给有需要的人准备的。在优先席旁边的乘客必须要关掉手机电源,即便是发短信也是不被允许的,因为优先席位上可能有使用心脏起搏器的人,手机信号会给这些人带来健康影响。
在日本乘坐手扶式电梯时尽量靠左边站,虽然大阪和东京习惯不一样,但是都是靠一边站,空出另一边给着急赶车的人使用。
(三)公共场所的秩序维护
日本人在公共场合,基本都能够自觉遵守社会秩序,懂得克制。2011年日本发生的大地震应该还记忆犹新,在灾区给灾民配送午餐时,所有人都在排队,无人哄抢。这一方面看出来国民素质,另一方面,政府等公共团体的公平公正也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必须保证遵守秩序哪怕排在队伍的末尾的人都能吃上一样的饭,那么大家才会去排队。在日本人的思维里,“集体”是个很重要的词。大家都不做的,就不能去做,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社会秩序像严格的轨道,紧紧制约着日本人,于是没有“出轨者”。谁出轨了,“出轨者”就被群体抛弃出去了。
以上从公共场所文明、乘坐公共交通的礼仪以及公共场所的秩序维护等中日习惯上的差异来看行前教育。除了这些差异外,有些还是由于误会引起的,这一点非常有必要告诉游客。比如,中国游客在日本上厕所喜欢将手纸扔在废纸篓,被视为不文明现象。日本厕所里都配有厕纸,而且厕纸用完后需要扔进马桶随水冲走。而中国的马桶下水道容易堵,厕纸扔进垃圾桶才算作文明,中国游客把这个习惯下意识地带到日本。目前有许多日本旅游业人士表示赴日中国顾客的文明修养正在发生改变,已有很大的提高,但中国游客文明素质的提升还有很大空间。笔者认为赴日旅行,行前对中日习惯差异做好充分了解,到达日本后遇到不明白的礼仪就先看看当地人怎么做,“入乡随俗”,做好以上事宜,应该可以避免很多尴尬和矛盾,杜绝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1]郭鲁芳,张素.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与软实力提升研究[J].旅游学刊,2008(12).
[2]刘帆.出境旅游者行前教育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学院)
任青云(1976-),女,汉族,讲师,研究方向:日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