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董玲
日语拟态词与汉语状态形容词语法功能比较分析
杨董玲
在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象声词是模拟事物或动作的词;拟态词是通过声音将一切事物的状态和样子象征性表现出来的词。拟声、拟态词是介于语音与语义之间,有着特殊心理联系的词,与其他词类不同的是它存在自己的形态分类。在日常生活中,拟声、拟态词常常被广泛应用于商品的名称、广告词及儿童读本中等,以其简短平庸的语言进行细致鲜明的描写,给人留以深刻的印象。本文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对其使用情况及作用加以研究、探讨。下面本文就日语拟态词与汉语状态形容词语法功能进行比较,了解二者的差异和共同点,旨在为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象声词 拟态词 应用 作用
在日语文章的撰写活动中,作者往往需要大量的拟声拟态词。与其他类型的词语相比,这类词语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与日本人日常的情感表达形式是一致的、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大致数额在一千五百字左右。可见,日语的拟声拟态词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他的变化日新月异,这是很多研究和学习日语的学生最头疼的一件事情了。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词语才是拟声拟态词呢?从本质上来说,拟声词其实就是形容世间万物声音的词语。例如:小狗在汪汪的叫,翻译成日语就是犬がワンワンと吠える。
与之相对的,在日语语言中,很少会应用一些词语来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性融合修饰,这也是拟声拟态词在日本特别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将拟声拟态词应用到具体的作品中或是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我们就会发现,拟声拟态词有效弥补了修饰词较少的问题。甚至还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能够灵活的、合理的运用拟声拟态词,可以为广大人民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如此,拟声拟态词在丰富语言功能上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自身独有的优势。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对日语拟态词与汉语状态形容词语法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二者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之所以会创造语言,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广泛交流和沟通。如果我们深入了解各个国家的语言,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哪个国家,其语言中都蕴含着一些能够体现这个国家词汇特色和国家文化的词汇。而拟声拟态词在日语中就充当着这一种角色。拟声、拟态词数量非常多,且这些词语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被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
(一)日常生活中的拟声、拟态词
在日本,拟声、拟态词常常被应用于家庭用品和家电制品的命名和广告词中,将这些词语用在日常的家用产品当中,能够将他们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 。如下例:
食品类:ポタポタき用于描述垂涎欲滴的烧烤,在看到这一词语时,往往会勾起大家的食欲,给人以食指大动的感觉,通过想象就能够了解到烧烤的美味。用来形容美食的拟声词和拟态词还有很多,包括ツブツブ果(饱满的果实)、 ホクホク米(松软的米饭)
家电类:シンシン用来形容空调,非常生动形象,可以说,看到这个词语就联想到了冬暖夏凉的空调。
家庭用品类:チョイソル这个词语能够让人们想到家里男主人的必备物品——剃须刀。
拟声、拟态词在商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商品变得更加具有活力,给广大人民群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使得民众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想象。
(二)拟声、拟态词在儿童读物和中的应用
在刚刚接触世界的时候,孩子们所依靠的仅仅是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也就是说,眼镜和耳朵是其获取外界信息最主要的途径。通过对“自然之声”的不断认识和深入的感触,逐步将自然之声转化为语言,这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拟声、拟态词。正因如此,在日本这个国家,作家们经常会应用拟声、拟态词来对书籍的内容进行尝试。这种做法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应用这类词汇,使孩子们能够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孩子学会联想,使孩子们在听到这些词语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想到某些物体。我们常见的风、雪、雷、电等自然之声,都可以运用拟态词来进行描写,不仅如此,人文之声如股长,欢声笑语等也可以用这些词语来进行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出现,可以从直觉上唤起广大读者同作者之间的共鸣,为广大读者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时刻不忘剧中的情节,对孩子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另外,日语的拟声拟态词也经常会应用到日本童话当中,给日本的童话故事增色不少,这也是日本童话故事能够风靡全球的主要原因。在此,我们以《铁道银河之夜》为例进行分析。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及系统的统计,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该部作品当中共使用了20个象声词和201个拟态词。而翻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有17处运用了汉语象声词,在拟态词的对应位置用了94处的形容词。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汉语和日语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拟声、拟态词的使用存在较大的差别。笔者以这部作品中的翻译来进行举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象声词的汉日用法:在日语中,所谓的象声词是指那些能够模拟事物和动作的词语;汉语中的象声词通常是指那些用来形容动物或自然界声音的词语。这也是在《铁道银河之夜》中出现大量象声词译法的主要原因。但由于受到数量上的限制,使得我们在翻译中不能全部应用象声词来实现对文章内容的对应翻译。另一方面,我们来对汉语中的象形词的用法进行研究。在日语当中,我们将能够描写一切事物的状态和声音的词语称之为拟态词;然而在汉语中的拟态词则被我们称为象形词,它属于形容词类,这类词语有其自身独有的额特点,这类词的结尾通常会应用叠字,而其词根一般有形容词、名词和动词三种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词语,如果词尾为叠字词尾,那么其都会变成形容词。这类词语在汉语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且内涵非常丰富。根据上文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日语的拟态词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拟态词词汇,因此在中文译本中我们看到的拟态词多数被译为了汉语中的形容词。
综上所述,有我国的汉语拟声词和拟态词在作品中的应用,以及日常的应用效率相比,我们可以看出日语拟声、拟态词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天沼宁编纂的《拟声拟态词词典》这本书中共有一千五百多个象声词词汇,不仅如此,现阶段,日本的象声词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当中。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的象声词词汇,其数量相对较少,也不像日语那样的频繁,因此,想要将日语作品中的拟声、拟态词一一对应地翻译成汉语可以说就变得异常困难。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拟声、拟态词在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并且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性质、作用被日本社会广泛应用,他在日本作品和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日语的独特特点。这也是为什么在日本这一个国家,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过程中频繁的运用拟声词和拟态词的原因,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拟声、拟态词的使用随处可见。从本质上来说,这些词语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一种内涵,成为一种艺术形象,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影响着日本的语言,是日本的语言得到进一步发展。
象声词本身表现力强,常常独立成句或做句子的独立成分,还可以做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补语等多种句子成分。根据文中所述的剧情,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象声词,将剧情的需要与象声词独有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为广大听众描绘出具有独特特色的音响世界,还可以帮助人物刻画,渲染相应的环境气氛,这对于象声词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渲染环境气氛,给作品带来较好的修饰作用。
(1)正半夜姚志兰睡得正浓,小朱扯着她的耳朵说:“起来!起来!该你上班了,别装死了。”又唧唧哝哝地说:“你可别忙迷迷糊糊地找着挨训。”(杨翔《三千里江山》)该句子中为了形容小朱小声念词的神情,将唧唧哝哝这个词语应用到了文章当中,使人们在看到这一词语的时候,小朱的神情就似乎在脑海中形成了。
(2)他……好容易才提到一个中的,恨恨地塞在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啪的一声又不及王胡的响。(鲁迅《阿Q正传》)。在该句话中,用“劈”这个词语将阿Q咬虱子的声音描述出来了,也间接的将文章中阿Q的形象传达出来了。
运用象声词来描写物体运动过程中所呈现的声音和外貌,可以将声音和外貌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得文章更生动、更具有表现力。常见的词语包括听听吧、秋风瑟瑟等等内容,这些种类繁多的象声词,能够给人以不同的感觉,使人们感受到不同声音下的细微差别,给广大读者以具体的感受。
(3)一时是秧歌,一时又是腰鼓邦郎、邦郎敲地山响。
(4)嚓、嚓、嚓、嚓、嚓、嚓,千针万线急如雨。
例(3)中反复运用了叠韵象声词,将文字中内涵的意思直接传达出来,也将人们心中的欢喜表达了出来,给人们营造出了一种载歌载舞、欢乐异常的环境氛围。例(4)中着重阐述了广大妇女们在进行劳作的场景,她们聚精会神的踏缝纫机的情貌,只听得“嚓、嚓……”声响,营造了一种语意,勾勒出了紧张、动人的劳动场面。
如果我们在言语中不去运用象声词,那么,那么言语的内容及其魅力是难以发挥出来的,也是难以想象的。巧妙地运用象声词可以进一步提高文学作品写景和写物的感染力,给读者以如临其境和如见其人的感受,这也是,许多文学作家愿意在文章中运用象声词的主要原因。
日语和汉语中,不仅拥有数量丰富的拟声拟态词,且这些拟声、拟态词还具有非常科学和完善的体系。在具体的研究活动中,仅是有关于词形方面的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正因如此,笔者认为,应当对日语拟态词与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语法功能进行科学的比较和分析,这样才能帮助广大学生深入了解这方面的学习内容。当然,在学习日语的同时,广大学生还应当注意汉语形容词的语法应用,实现汉语的发展。当然这一过程需要我们涉猎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对比的方法实现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
[1]李孟卓.日语拟态词的汉译技巧初探[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曹珹娓.汉语状态词与韩语拟态词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李旸.日本留学生习得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偏误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4]李宁.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构词及语法特征[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3.
[5]杨玲玲.中日拟声词拟态词对照[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6]叶佩珊."‘很'类程度副词+状态形容词"语法现象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4.
[7]张冉.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学习[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8]杨董玲.日语拟态词与汉语状态形容词的比较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380~381.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日语拟态词与汉语状态形容词的比较研究”(2015SJD800)。
杨董玲(1976-),女,江苏泗洪人,硕士,宿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汉语言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