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然
暖阳透过梧桐树叶,洒下一地细碎的金。窄窄的小巷两旁依旧是低矮的居民楼,一如往年……
慵懒搅拌在午后的阳光中,我像一只顽皮的小猫,静静地睡在那把吱呀作响的藤椅上,耳边萦绕的是那熟悉的方言:“磨剪子喽,磨菜刀……”干涩沙哑的嗓音,揉碎在阳光中,沿着风的轨迹逐渐走远,逐渐悠长,令人回味……
阳光在老人脚下搁下一块模糊阴影,他松软的眼帘轻轻垂下,稀疏的睫毛像折损的蝶翼,一缕温暖透过银白的发丝间隙,在两颊晕出了点点红光。我和小伙伴们出于对老人的好奇,偷偷地跟着他,看他仔细认真地磨刀。瘦骨嶙峋的一只手固定住黑黑的磨刀石,另一只手便紧紧握住刀柄,瘦削的腰板宛如家蚕一般难看地驼着,肩膀带动着手臂卖力地磨动刀具。刀具明晃晃的,反射出老人布满皱纹的笑脸,似乎它的主人是在那不经意间就悄然度过指间的岁月,留下了无尽的沧桑……
尖锐的磨刀声似乎被和暖的阳光软化,竟让我们入了迷,都在回味着那美妙响声。老人磨好了,放下手中锃亮的刀具,拿出一旁小包袱中的抹布,抹去刀上细碎的刀屑,又从口袋里揪出一块皱巴巴的手帕,随意地擦了擦鬓角,擦去些许汗水,又将手帕塞回去后,便站了起来。
抬眼间,他已经发现在草垛后看得入迷的我们,招招手让我们都聚到他的跟前。他变戏法似的从上衣的口袋中掏出一把奶糖,轻轻地藏在手里,笑眯眯地问我们:“爷爷磨的刀好不好啊?”或许是知道他手里有糖,抑或是真的被磨刀的场景所吸引,我们都脆生生地喊着:“好!”接着哄闹着,像一窝鸡雏似的,拥入老人的怀中,嚷嚷着要糖吃。
尚不满足的我们还会抬起头问:“爷爷你住哪儿啊?下次我们就去你家玩儿!”老人被稀疏睫毛遮掩的眼中掠过一丝失落,随后又爽朗地笑了:“这担子就是我的家,走到哪儿就歇到哪儿!”说完又分给我们一些奶糖。
时光被悄悄定格,老人站在梧桐树下,望着我们争着把糖塞进嘴里,回味着奶糖的甜美,便满足地咧开嘴笑了,露出残缺的牙齿。蓬乱的白发,渐渐与身后的夕阳融合……
梧桐的年轮一圈儿一圈儿地增长,窄窄的小巷越来越静谧,就连树下落叶隐隐的哭声,都听得一清二楚。孩童们失去了欢笑的时间,笨重的书包压痛了肩头。老人也愈发瘦弱,一如那风干后的丝瓜,满脸皱纹,毫无生机,吆喝声也愈发无力沙哑,最后他似乎悄悄地消失了……
老人走了,因为我知道这儿不适合他,他带着他的担子,去寻找那个值得回味的温暖午后了。
站在如今的巷口,依旧梧桐茂盛,我屏住呼吸,呆呆地凝视着那个熟悉的角落,仿佛那还有老人佝偻的身影,还有当年遗落的糖纸……
回味那些年的阳光,回味那些年的懵懂,回味那些年老人的吆喝声,回味那些年争抢奶糖的快乐,以及岁月残存的甜美和忧伤……
阳光,依旧……
教师评语
文章以诗意化的语言着重描写了老人磨刀和分奶糖两个生活场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磨刀老人形象。全文以阳光为背景,以老人外貌描写为主线贯穿全文,情景交融,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