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

2016-12-05 15:52费学锋
教育界·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科研课题学校

费学锋

我校是一所历经一百多年的小学堂。学校地处常熟低乡,地势低洼,河道交错,水网密布,故校园虽几经变迁,唯水池必居一隅,历来将之作为校园内的地标性景观。淼小教育由此与水结缘,深蕴若水韵味。近年来,淼泉小学秉承学校文脉,发扬办学传统,坚定不移地传承“教育若水”的个性化办学思想,科学构筑“水润淼小,幸福泉池”的发展愿景,牢固确立“一水一泓泉,一水一汪洋”的办学理念。当前,学校正以“水润文化”为引领,将学校的内涵发展与师生的幸福成长紧密维系起来,让师生在水润的教育中愈显水润气质,收获教育的幸福。

在“打造水润淼小,实践幸福教育”的进程中,我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始终坚信“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这一信条,始终秉持“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发展”的理念,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策、强校之路,力推教科研主导战略,视教科研为学校走向优质的成功密码。学校依托教育科研,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提高管理效益,全面提升了办学水平。

一、 以学习为主渠道,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

(一) 悦读好书——在汲取中丰厚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这一神圣的使命促使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需要不间断地广泛地阅读。如何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我校一直在努力探索。我校每学期均开展教师阅读好书活动,先后共读了《做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挑战》《教育其实很美》《教书不简单》等多部教育类专著。这些实实在在的读书行动既是为了在教师中间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读书成为每位教师的日常习惯,也是为了帮助教师把书“根”扎深,让教师的专业根系无限接近教育的本源。教师在阅读中丰厚起来了,成长也就在悄然无息中发生了。

(二) 美文推荐——在赏析中感悟

周一教师例会和周四教研活动是我校教师两个固定的集中学习时段。在这两个学习时段,首先安排的学习内容就是美文推荐,由全校教师轮流担任推荐人,推荐的美文均来自核心期刊,出自大师之手,大多数文章还是各类期刊的卷首语。这些美文以独到的眼光、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言辞常常引发老师们的共鸣,有利于教师补充理论营养,有利于唤起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思考研究。每周不间断进行的美文推荐活动逐步提高了教师的文学素养。

(三) 报刊赠阅——在博观中约取

为了帮助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广闻教育发展动态和动向,触摸教育前沿信息,借鉴吸收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我校每年为所有骨干教师免费赠阅一份《江苏教育》杂志,给每个办公室发放《苏州教育》《苏州德育》《苏州教育与实践》《常熟教育》《常熟日报(教育特刊)》等教育类报纸杂志,积极为教师创造日常阅读条件,鼓励教师多读教育类报刊,用知识武装头脑,通过广博的阅读量来丰富自己的理论储备,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采纳他人的优秀经验指导优化自己的实践操作。

(四) 校报定制——在植入中生根

校报《淼苗》是我校传播教育思想、展示教学成果的平面宣传主媒体,面向全校师生及家长免费赠阅。在每期校报中,均面向教师开设“好书推荐”“教海拾贝”“教育视野”“教育格言”等专栏,为教师私人定制教育书库教学经验和教育家言论,经常性地给教师提供理论学习,让先进教学理论源源不断地植入教师心田,进而在“淼”圃园内生根发芽。

二、 以研究为主动脉,建立校本化科研机制

(一) 学校工作课题化

学校工作条线多、内容广、标准高。如何让学校工作从千头万绪的烦琐与忙碌中解脱出来?依托课题研究来统领和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开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以“课题化”的思路整合和开展学校工作,在做中思,思中做,可以克服实践的盲目性、研究的随意性,从而不断丰富办学内涵,不断提升办学品位。我校自提出“水润文化”办学路径以来,就运用课题研究的行走方式来全面规划,科学定位,分步实施。从初期着眼于对“水润文化”的一元核心、三维目标、双重要素所构成的总体框架的理论研究到随后着力于宣扬“水之魂”学校精神;培育“水之性”教师团队;塑造“水之灵”学生群体;开展“水之蓝”道德实践;实施“水之韵”教学研究;打造“水之魅”办学特色;彰显“水之情”管理文化等六个方面的行动研究,使学校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堂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管理、办学特色管理等各个方面都紧密围绕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思想,形成了学校管理大课题统揽条线管理小课题、条线管理小课题拥簇学校管理大课题的学校工作课题化管理运行模式,为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编织了网络,凝聚了强大的合力。

(二) 教研科研一体化

我校积极推行“教研科研一体化”工作思路,要求原本侧重于承担教学实践任务的教导处和原本侧重于承担教学研究任务的教科室这两个教育科研活动的主力部门合为一体,共同开展工作,以此形成两个部门协同作战格局。① 拆掉部门间围墙壁垒。我校教科室和教导处同处一室,相对分隔。这样的办公环境有助于两个部门之间相互协商,资源共享,步调一致。② 打开联系通道。两个部门找到彼此工作内容上的结合点:提出把教师的实践课上成课题研究课,利用教研活动进行磨课、议课和评课,明确学期研究重点,组织课堂观察,开展案例评析活动。③ 突出各自重点。教导处重点进行课题理论成果的实践运用,按“七认真”的要求和“课前集体磨课、课中一起听课、课后专题评课”的操作程序,总结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科研部门重点做好课堂教学实践成果的分析提炼,组织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参与沙龙研讨和论坛发言,分享经验,共享智慧。④ 实现共同发展。通过“一体合作”的工作机制,教导处和教科室实现了互惠、互助、互利,提高了效率,促成了双赢。我校数学、语文、英语学科教研组连续多年被市教研室评定为市级先进教研组,学校教科室负责管理的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工作也真正回归到了课堂教学实践中,草根化的研究不仅真实,而且实用,由此也造就了一批教学和科研的骨干教师。

(三) 研究过程校本化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我校积极有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研究活动,形成了一些基于本校教师、务实有效的校本化研究方式。① 卷入式教研。我校每学期定期开展数学、语文、英语学科的卷入式教研活动。卷入式教研的第一项要求就是本学科教师全员参与,人人参与磨课、听课、评课,人人参与聆听专家讲座。第二项要求是本校教师和校外教学专家同台竞技,老师们在与各位学科教学专家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中提升了理念,拓展了视野。② 一师一优课。我校规定所有教师不分学科、不分年龄,每人每学期必须公开展示一堂实践研究课。围绕本学期的研究视点展开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研究探索环节,课后对研究操作情况进行认真剖析,总结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③ 一人一博客。学校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及市级教学骨干人人建有个人教育博客,按月规定博文上传数量,每学期推荐优秀博客并挑选优秀博文在校报中转载,推荐上送参评优秀教育随笔。④ 一季一论文。每学期期末,学校组织一次学科论文征集活动,每位教师上交一篇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从中挑选优秀论文进行集中交流。

(四) 科研表现奖励化

为调动和保护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我校在奖励性绩效考核中对教师在教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必要的奖励,奖励制度有效保证了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凸显了教科研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学校科学地建立起“有为才有位、有绩才有奖”的长效制度,大大激发了一线教师投身教科研的参与热情,有效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

三、 以课堂为主心骨,追求高效化学科教学

(一) 关注课堂,聚焦课堂问题

为了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我们以“问题”为切入,开展课堂教学问题大讨论,在全校范围内征集课堂教学问题。各科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是研究立足的基石,又是研究前行的航标。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发现教学问题,增强问题意识,让教师带着头脑工作,每天有问题,每天有思考。

(二) 小处入手,整理教学案例

除了引导教师聚焦课堂问题,我们还让教师把目光聚焦到课堂教学案例上。各学科教师注意教学案例的日常收集和整理,以微型案例评析的形式呈现课堂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教师的微视角窥看教学的微案例。一个个微小的教学案例在老师们的视域中被不断放大,透过案例的表象领略到教育的本质。老师们逐渐喜欢上了这样一种放大镜式、显微镜式的案例研究。

(三) 把脉诊断,实施课堂观察

听评课制度,既是有效监控和改进课堂教学的常规手段,也是引导教师进行课堂观察,为课堂诊脉的有效手段。我校在教学管理中逐步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听评课制度,大体分为行政听课制、推门听课制和预约听课制三类。形式多样的听课制度,迫使教师经常关注日常课堂教学,经常研究课堂,及时记录课堂,让课堂教学走向自觉。听课人员必须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记录听课者的观察体会,包括观察的重点,观察的过程,观后的反思,让教师带着头脑去听课,避免听课的盲目性,让听课评课也走向自觉。

(四) 学科定位,打造教学风格

为了让各学科教师明确学科教学的努力方向,我校教学科研部门积极探索研究学科特性,提出逐步打造“活力英语”“美丽语文”“魅力数学”“亮丽技能”的学科教学风格,进而提炼出反映学科特性和教师个性的鲜明教学主张。由此,每位教师都找到了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有了研究的话题和切入点、突破口,也就有了研究的欲望、研究的行动,进而收获到研究的成果。

四、 以课题为主抓手,实施规范化模式管理

(一) 重点课题全员共研

我校的“十二·五”主课题是“依托现代教学技术优化教学的研究”。对于学校的主课题研究,我们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在初步拟定课题方案后,组织教师集体学习课题方案,明确主课题的核心概念、研究目标、价值意义及实践要点,把课题主要理念印发给教师,不断深化课题内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填写《个人教科研计划》。随后分解子课题,以课堂观察、课例研究为抓手,采用行动研究,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促使课堂教学低负高效。

(二) 微型课题同伴互助

我校鼓励教师立足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加微型课题的研究。通过召开微型课题研究指导会议,让教师明确微型课题研究有助于让自己进入到一种研究状态,有助于教师寻找自己的课堂教学问题,研究对策,科学提高自己所担学科的教学质量,还有助于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加快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在让教师充分认识微型课题研究大有益处之后,我校积极动员教师以个人或者小组形式自主选择有价值的选题申报微型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倡导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三) 沙龙论坛智慧碰撞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定期开展课题沙龙和主题论坛活动。针对课题研究重点,围绕“课题研究课”案例,采用网上沙龙、QQ沙龙、微信群沙龙、会议室沙龙等多种形式展开话题,讨论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困惑与理解。在课题沙龙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现场论坛,教科室做好理论引领和组织服务工作。沙龙论坛的举行,激起了教师之间的思维火花,助推了教师之间的智慧碰撞,使教师在团体和集体的互动交流中启迪智慧,情感升华。

五、 以研训为主干道,搭建系统化发展平台

(一) 青年教师研修班——在激励中前行

为了激发青年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我校专门召开以“话专业发展,享教育幸福”为主题的青年教师座谈会,与青年老师共话教师的精神诉求,勉励青年教师在教育好学生的同时要发展好自己。学校组织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开研修班,采用读书交流会、教学基本功竞技、师徒结对等多种辅导形式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生长剂”,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

(二) 专家引路——在聆听中感悟

为帮助教师拓宽教育视野,更新教育前沿信息,我校定期邀请专家和名师到校讲学,带领教师一起聆听窗外的声音。大师们的讲课引发了我校教师的深入思考,给我校教师带来了精神的唤醒和智慧的引领。

(三) 优课观摩——在领略中习得

教师的快速成长离不开课堂观摩这一主渠道。教师们除了观摩本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更需要走出校门去领略不同风格的课堂教学,博采众长方能日趋精进。然而,乡村学校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障碍。为了让教师拥有更多的外出观摩学习机会,我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协作型教育集团课改联合展示活动、市内外名师教学展示研讨观摩活动,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视野,学校在学习考察经费上给予了全力支持。通过反复的优课观摩,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四) 名校交流——在浸润中成长

我校在最近几轮的教师交流工作中积极推进定向委培制度,选派教师与本市城区优质学校开展对口交流,期待收获“借鸡孵蛋”效应。外校交流老师进入我校后,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把他们学校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带入了我校,传授给了本校老师。我校组织召开交流教师座谈会,利用教师大会请交流教师以“第三只眼看淼小”为题作交流发言。

“水润淼小,幸福泉池。”近年来,淼泉小学在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镇党委、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采用教科研的方法自主探究,走出了一条循序渐进的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之路,在深化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承前启后,“淼”圃春深满桃李;继往开来,泉水流长润新苗。新的道路上,以“水润”思想来武装的淼泉小学将紧紧依托教科研这个主宰学校发展的法宝继续阔步前行。

猜你喜欢
教科研课题学校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略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与中小学校教科研共同体的互动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学校推介
“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研究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爱是一种恒久的修炼——一名中学音乐教师的教科研情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