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生
摘 要: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本文围绕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师生互动问题,从思想品德师生互动的含义、存在的问题分析、应采取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 思品 师生互动 分析
众所周知,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作为基本理念的新课程改革,其就是将课堂师生互动进行着重强调,从而让动态状况呈现于课堂教学,并对教学过程中建立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互动进行大力提倡,并使师生共同成长得到促进。课堂师生互动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基本形式之一,然而在现实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课堂师生互动中,师生互动形式单一、互动的主导垄断、深度不够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由此来看,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师生互动分析和研究,从理论与实践来看,都存在很大的意义。[1]
一、初中思想品德师生互动的含义
所谓师生互动,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因为教与学的关系而发生的所有相互影响与作用。而课堂师生互动则为教师与学生处于课堂特定的教学教育情境之中,彼此之间通过教学内容这一媒介,围绕教学目标所产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由此,则可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定义为:教师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讲授、问答教学、讨论教学等一些教学方式,为初中学生开展公民道德、国情和社会责任等教育并引导其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学生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形成提供帮助,促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借助于教与学的过程而形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相互关系。这一活动主要发生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堂之上,使教师与学生的认知互动、行为互动和情感互动的充分体现。
二、初中思想品德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对培养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培养得尤其重视,其在课堂上,对学生要求必须围绕如何贴近实际生活,而尽快有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并可在课外以自己的行为表现而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体系。师生互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能够有效地应用,不仅对学生理解知识有利,而且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使该课程的课堂活力进一步增强,为提升教学质量增加更大的动力。但就目前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⒈流于表面的师生互动实质意义不大。仅仅就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表面看,有着比较活跃的氛围,可就实际来看,低质量的课堂提问、学生学习内容随意化、学习质量也较低的现象比比皆是,而那些比较深层次的启发思考方面的内容相对缺乏。
⒉比较单一的师生互动的形式。目前,相当多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互动,基本在教师提问和讲解的情况下才发生,这就充分显示出单一性和局限性很强的互动方式。相当多的教师存在比较局限的课堂师生互动的认识,在他们看来,只有在课堂上,才可发生师生互动,提问和回答的交流在教师与学生比较多的开展,就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增加,实质这为一种误区。
⒊教师对课堂师生互动的积极反馈比较缺乏。在课堂上,一些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让学生回答好问题之后,基本是对全部学生都做出“很好,请坐”、“再思考下,请坐”诸如此类的话语来做回复,这就很容易在学生中间产生不良影响,当学生再次向老师回答问题,也就消退了与教师互动的兴趣。
⒋以教师为主导导致学生互动的被动性。呈现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应具有双向性,是两个平等个体之间的互动。一些教师尚未从传统教学的误区走出来,把自己看成思想品德课堂的实际掌控者,对学生提出要求做好的事情,学生就必须认真去做好,学生变为被动的学习者,而非自己学习的主人。
⒌课堂师生互动中的教师与学生不平等。教师为导致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互动的不平等的主要实施者,在课堂上出现了这类问题,是因为教师互动比学生拥有优势权。而互动的对象、内容与方式则是由教师所决定,学生的位置被动,其所扮演的角色被动而消极,这就未免被教师主导着互动。[2]
三、初中思想品德师生互动应采取的策略
针对目前初中思想品德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建议今后应从如下方面采取措施:
⒈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的正确的教学观是在理念上将学生的主体性确立起来,让学生拥有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在彼此的交流、沟通、理解与作用下,使师生的有效互动能得到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使教学相长可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情投入到课堂上,让学生被感染,教师的热情互动来换取学生相应的互动热情。
⒉设计与生活贴近的互动内容。时政性为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之一,其伴随着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同步发展,而当下教材的滞后性是日新月异的信息资源所致。这就需要思想品德课教师不断挖掘新的信息资源来充实新的教材资源,并有意识地从互动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将那些能够吸引学生、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资源尽量挖掘出来。一方面,要设计情景化的互动内容。具有情景化的具体生动的场景被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出来,学生可以在具体情景之中对课堂真谛有素体会,并能感受和体验情绪,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有所理解。
3.互动内容的生活化。在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使以知识为中心,将学生未来生活准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则就难以避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状况。而思想品德课就是通过课程让学生将观察和认识社会的能力掌握好。要让学生亲身感受教学内容,就需要将课本内容与现实热点问题有机结合,在融入社会和参与社会过程中,获得自我感受,不仅能将课本知识理解,而且还能让其向自身的思想觉悟内化。
4.增加课堂师生互动的方式。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探索以多种方式将课堂激活,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参与课堂,创造优良的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为课堂现代意义教学环节一大趋势。以此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过程的不断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能围绕学生活动多才采取一些互动形式,如,以体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投身课堂游戏、教师指导合作小组学习、开展一些旨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论辩活动等等,这些课堂师生活动都比较为学生所欢迎。
5.创设利于思考的问题情境。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在独立和探索性之中,将知识获取。这就要求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不仅新颖有趣、启发性强,而且小而具体,也必须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所必须把握的关键。这就需要初中思想品德任课教师,与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结合,采取悬念式提问、递进式提问、纠正式提问等不同的提问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
6.课堂评价要多元化。实现课堂评价标准、手段和目的从单一走向多元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反馈与评价的教学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引导和激励功能是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实现。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要将语言和非语言评价积极运用,当师生开展问答之后,就需要教师对学生采用积极语言进行激励,让学生的心理得到相应的支持;教师需要通用无形之中的一些非语言评价来影响学生。教师所采取的亲切关注、一个包含肯定的眼神或指导性强的手势,或者给予一个会心的微笑等,无疑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支持,这就需要教师对评价学生的内容、方式和标准能进一步明确。
此外,对待互动对象要公平公正。要求任课教师,不对学生按成绩和人际地位来划分,仅仅与自己喜爱的学生开展互动,对课堂上任何一位学生都不能忽视,要将所有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思考和创造性都调动起来。
综上所述,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性。只有做到如此,才可以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吴华萍. 略论新课教学中的互动策略[J]. 中学政治参考,2012,(12).
[2]吴陆顺.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转变师生互动方式的思考[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