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速
晋朝开国之初的那个年代,看起来很美,到处金碧辉煌,到处奢侈铺张,有钱就任性,其实把人性中丑陋的一面给暴露无遗。在晋武帝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于是炫富、比富之风就在社会上流行起来。
在京都洛阳,被排在当时富豪榜上前三的有:一个是掌管禁卫军的中护军羊琇,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还有一个是散骑常侍石崇。那年,石崇从地方官到了洛阳任职,一听说王恺的豪富很出名,有心跟他比一比。他听说王恺家里洗锅子用饴糖水,就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这件事一传开,大家都说石崇家比王恺家阔气。
王恺当然不服输,在他家门前的大路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谁要上王恺家,都要经过这四十里紫丝屏障。这个奢华的装饰,不仅让当时洛阳城的人看看都醉了,而且还让我这个一千多年后的读史者想想都醉了。
石崇成心压倒王恺。他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王恺输了一招。但是他还不甘心罢休,向他的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晋武帝居然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有趣,就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夸耀一番。
有了皇帝帮忙,王恺比阔气的劲头更大了。他特地请石崇等一批官员上他家吃饭。宴席上,王恺得意地对大家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珊瑚,请大家观赏一番怎么样?”大家当然都想看一看。王恺命令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那株珊瑚有两尺多高,长得枝条匀称,色泽粉红鲜艳。大家看了赞不绝口,都说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只有石崇在一边冷笑。他看到案头正好有一支铁器物,顺手抓起,朝着大珊瑚树正中,轻轻一砸。“哐当”一声,一株珊瑚被砸得粉碎。
周围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主人王恺更是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你……你这是干什么!”石崇嬉皮笑脸地说:“您不用生气,我还您就是了。”王恺又是痛心,又是生气,连声说:“好,好,你还我来。”石崇立刻叫他的随从回家,把他家的珊瑚树统统搬来让王恺挑选。不一会儿,一群随从回来,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恺的高出一倍。株株条干挺秀,光彩夺目。至于像王恺家那样的珊瑚,那就更多了。周围的人都看呆了。王恺这才知道石崇家的财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也只好认输。
一个炫富的时代、一个比富的王朝,注定是很危险的。有钱就任性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西晋早期确实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国家,中原地区国民的富庶程度也许不比今天的中国逊色多少。上层社会过着花天酒地、奢靡不堪的生活,与纵欲享乐相配套的是好逸恶劳、怕吃苦和没有进取精神。晋人的懒散体现在不爱走路、做事漫不经心、不思进取,连穿衣服也选择宽松的式样。晋人享受生活是通过追求短暂的肉体快感和麻木心灵来实现的,因此缺少社会责任心,没有忧患意识。
特别文摘2016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