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效应
——基于陕西省多维要素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2016-12-05 09:23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纯收入支农陕西省

刘 明

(西安财经学院 经济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效应
——基于陕西省多维要素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刘 明

(西安财经学院 经济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文章从新经济增长与新经济地理增长理论研究视角,采用多维要素面板数据模型,选取多项影响陕西省农民收入指标,测算了多维要素协同作用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981—2013年间,陕西省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本、财政支农、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正向促进效应,财政支农的正向促进效应最为显著。长期来看,促进陕西城乡统筹发展的财政支农增长已成为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乡统筹;财政支农;农民增收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出台的诸多政策文件中,将如何处理好城乡关系,做好“三农”工作,力促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把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国外发达国家的大量实践经验业已证明,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由于农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财政支农的必要性。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因素,国内外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论证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陕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长期以来,农业发展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三大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在“十二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经济进入战略发展新的阶段,如何高效地解决陕西的“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快速实现便成为政策制定者与学者们所关注的一项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强,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呼包银榆经济区”等优惠政策实施,为推进陕西城乡统筹事业提供了新的契机。面临新的发展环境,政府制定优惠政策能否成为促进城乡统筹的一项有效的举措?财政支出政策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的经济效应价值几何?在计量经济学不断发展、面板数据模型以及Stata、Matalabe等经济分析软件引入的条件下,将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纳入到新的研究框架中,采用区域面板数据分析法建立计量模型,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财政政策实施效应研究。戴维简特(Devarajanetal,1998)构建公共支出、人力资本等多变量生产函数论证了财政支农、财政支持基础设施等举措能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1]。

关于财政支农项目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差异的研究。林等(Lin,2000)学者们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农项目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其研究结论为,综合多种因素分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更趋合理,政府公共投资促进农村减贫与农业经济增长[2]。

国内关于此项研究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第一,关于财政支农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蔡昉(2008)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论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3]。第二,关于财政支农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李焕彰等(2004)学者认为,扩大财政支农规模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4]。沈国军(2014)等的计量分析结果得出了财政政策促进了农业产出的结论[5]。第三,关于财政支农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定性研究方面将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等因素纳入研究框架中分析财政支农结构中各项目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定量研究方面,李燕凌等(2011)将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政策差异引入模型中进行计量分析[6]。茆晓颖等(2014)的实证测算结果认为财政支农项目之财政农业支出、综合改革开发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显著[7]。

以上文献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财政支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促进陕西省城乡统筹的财政政策效应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路,但同时存在以下不足:缺乏对财政支农政策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全面、系统的实证检验;采用面板数据分析很少,陕西省较长时段的县域面板数据分析鲜见;综合考虑多变量影响,构建多维要素协同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较为准确地测算陕西省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经济效应更少。鉴于此,本文拟基于新经济增长及新经济地理增长理论研究视角,选取陕西省县域面板数据,构建考虑农业技术、交通基础设施、农村区域经济差距等多种因素协同影响下财政支农效应的多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测算1981-2013年陕西省财政支农政策效应,以期判断促进陕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的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收入影响效应的大小。

二、变量选取

综合新古典经济增长、新经济增长及新经济地理相关理论与研究结果,选取以下指标。

因变量选取陕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本质是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由于衡量农村经济增长的指标中,人均农民纯收入更能反映投入与产出的真实关系,同时,考虑到价格影响因素,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剔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后取自然对数,记为LY。

自变量选取以下9项指标:

(1)劳动力(X1)。以农村从业人员数作为劳动投入L指标,依据陕西省历年统计年鉴的从业人员数进行统计整理,取自然对数后记作LX1。(2)财政支农(X2)。将陕西省财政支农剔除农业各税后的数据表示财政支农状况,剔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后取自然对数,记LX2。(3)农村人力资本(X3)。人力资本为人类自身在保健、培训、教育等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并不断增值的能力。目前,测算农村人力资本主要方法有4种:一是劳动者受教育的年限;二是入学率;三是农村教育经费占GDP或财政支出的比重;四是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与医疗卫生保健投入的规模。本文依据陕西省实际,选取财政对农村教育经费与医疗卫生保健投入作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指标,剔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后取自然对数,记为记LX3。(4)农村交通基础设施(X4)。基于新经济地理经济增长学派代表人物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1999)的相关理论,提出运输成本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变量的观点[8],选取反映交通运输能力的指标为公路里程指标,预期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取自然对数后记为LX4。(5)金融支农(X5)。以陕西省历年的各个金融机构农业贷款规模剔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后取自然对数,记为LX5。(6)固定资产投资(X6)。选取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两项数据合并值,剔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取自然对数,记为LX6。(7)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X7)。依据新经济增长相关理论,技术创新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变量,其外溢性可通过开放的贸易活动实现助推区域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开放贸易活动反映了技术变革的程度。本文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来表示农业技术指标(LX7)。(8)区域农村经济差距(X8)。新经济地理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差距是影响地区空间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参照张学良(2009)的指标选取方法[9],以陕西省三大区域的地均GDP作为衡量区域差距指标(LX8)。(9)城镇化水平(X9)。卢卡斯(Lucas,1988)、藤田(Fujita,1999)等学者认为,城镇化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作用[10-11]。此处以非农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城镇化率指标,取自然对数后记为LX9。

三、实证分析

将新经济增长、新经济地理因素多个指标纳入研究框架,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lnYit=a0+a1lnX1it+a2lnX2it+a3lnX3it+

a4lnX4it+a5lnX5it+a6lnX6it+

a7lnX7it+a8lnX8it+a9lnX9it+εit

(1)

式(1)中,Yit表示农民人均纯收入,解释变量有9个:劳动力(LX1)、财政支农(LX2)、农村人力资本(LX3)、农村交通基础设施(LX4)、金融支农(LX5)、固定资产投资(LX6)、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LX7)、区域农村经济差距(LX8)、城镇化水平(LX9)。

通过式(1)对1981-2013年陕西省三大区域80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的混合型、固定效应以及随机效应面板数据的回归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混合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结果

表1的估计结果表明,混合型模型中的农村人力资本项的回归系数出现了难以解释的负值,并且,截面固定效应模型Wald F检验值大于1%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应选取截面固定效应模型。判断随机效应、固定效应的Huasman检验值大于1%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即优选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

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结果(表1)显示,影响陕西省农村经济增长的各项因素中,除了区域经济差距(LX8)的产出弹性为负值以外,其余各项变量的弹性值均为正值。即,陕西省区域经济差距对于陕西省农村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影响着陕西省农村经济的长期增长。

从各项因素的估计系数来看,劳动力的产出弹性较大,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劳动力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陕西省农村经济位处劳动力驱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农村人力资本变量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为0.0372,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陕西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对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有着正向促进作用,提高农村交通运输能力会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不过其贡献率偏低,有待加强。财政支农的估计系数最显著,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财政支农对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0.0529%。金融支农项的产出弹性为0.0513,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检验,对于农民人均收入的贡献率较为显著,仅次于财政支农的贡献程度。表明,随着西部大开政策的实施以及县域经济的大力推进,农业贷款逐渐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有力措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的产出弹性为0.0413,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对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较低。而代表农业技术水平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估计系数为0.0210,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地理空间、交通不便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引致其产出弹性系数较小,此项指标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与国内有些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尽管弹性值较小,但与现实相符。

区域农村经济差距的估计系数为-0.0281,此变量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有负面影响,说明陕西省农村区域经济差距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城镇化水平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对农民增收有正向促进作用[12]。

1981-2013年,陕西省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本、财政支农、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金融支农、固定资产投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以及城镇化水平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正向促进效应,其中,财政支农的正向促进效应最为显著,依次为金融支农、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本、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及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陕西省财政支农每增加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加0.0521元,金融资本、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本、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及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每增加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分别增加0.0512元、0.0503元、0.0414元、0.0471元、0.0410元及0.0210元。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陕西省农村劳动力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有正向促进效应,陕西省农村经济位处劳动力驱动经济增长的阶段。

陕西省农村人力资本是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因素,对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有着较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不断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经费、医疗卫生保健、培训迁移等投资与补助显得很有必要。

财政支农对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正向促进效应最为显著。财政支农每增加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加0.0521元。

陕西省农村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农民增收,其存量需不断加强,更快地促进农业物流的发展。

金融支农的农业贷款项有力地促进了农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其贡献率仅次于财政支农的贡献程度。金融支农每增加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加0.0512元,农业贷款已逐渐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

固定资产投资项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促进效应,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加0.0410元。

陕西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此项系数估计值较低,与所选取样本及样本数量有关,此结论与现实相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推动农业生产力进步、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日渐显现。

区域农村经济差距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有负面影响,陕西省区域农村经济差距有逐渐增大之势,这可能与不断加快的城镇化因素有关,西部大开发、经济区、能源化工基地等战略措施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城中村改造工程、不断推进的工业化等因素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增长,但同时拉大了三大区域农村经济差距。

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农民增收,有效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推动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基于新经济增长及新经济地理理论的研究视角下多维要素协同作用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3年,陕西省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本、财政支农、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金融支农、固定资产投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以及城镇化水平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正向促进效应,其中,财政支农的正向促进效应最为显著,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正向促进效应最小。长期以来,财政支农成为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于农村物流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政策建议

为了促进陕西省城乡统筹目标的快速实现,巩固陕西省大农业的基础地位,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农规模,完善强农、惠农、富农的财税扶持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加大支援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农村生产型建设支出及农村救济费项目支出。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发展农业育种、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流通。大力支持农村五保供养和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农村公共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强化农村人力资本;支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促陕西省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职业教育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及补贴制度,畅通城乡网络对接,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大区域开放力度,创新农产品交易模式,完善财税支持生态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出口退税及公共信息服务等体系,推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13]。

[1] DEVARAJANETAL,SHANTA YANAN, VINAYA SWAROOP,HENGFU ZOU.The composi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8,37(2):313-344.

[2] LIN C F,CHIASHANG JAMES CHU. Unit root tests in panel data:asymptotic and finite-sample propertie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m,2000(15):108-111.

[3] 蔡昉.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J].中国社会科学,2008(6):99-110.

[4] 李焕彰,钱忠好.财政支农政策与中国农业增长:因果与结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8):38-42.

[5] 沈国军.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4(1):127-129.

[6] 李燕凌,欧阳万福.县乡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1(1):110-123.

[7] 茆晓颖,成涛林.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与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口径财政支农支出2010-2012年江苏省13个市面板数据[J].财政研究,2014(12):68-71.[8] 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99):483-499.

[9] 张学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45-49.

[10]LUCAS R 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ning[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1):33-42.

[11]FUJITA M. KRUGMAN P, VENABLE A J. The spatial economy:cities,regions,and international trade[M].Cambridge: MIT Press,1999:236-245.

[12](美)鲍姆.用Stata学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5-38.

[13]刘育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82-85.

(责任编辑:任红梅)

Analysis on Effect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on Farmers’ Income:Based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Elements Panel Data of Shaanxi Province

LIUMing

(School of Economics,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 710100,China)

The thesis calculated the multidimensional elements synergistic effect on farmer’s per capital net income growth by us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elements panel data model, selecting the index that effect the peasant economic growth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Shaanxi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economic growth and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ories.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bor force, the rural human capital,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rural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nd other factors had the positive effects on per capital net income of farmers from 1981 to 2013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is most predominant. For a long time, the financial policy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of Shaanxi province have been becom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influence farmer’s per capital net income growth.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the growth of farmers’ income

2015-10-18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共财政视角下促进陕西城乡统筹发展政策效应研究”(11EO33);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经济地理视角下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12JK0150);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2012KRM111)

刘明(1964-),女,陕西西安人,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

F812.45

A

1672-2817(2016)04-0005-05

猜你喜欢
纯收入支农陕西省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乡村振兴亟待支农精神的回归——当代农村籍大学生的“自我救赎”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发达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