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林
美国首例办公楼斩首案
文/江林
在一段“伊斯兰国”组织斩首人质的视频中,绰号“圣战者约翰”的蒙面刽子手用匕首割下人质头颅,场面极度血腥。情报显示,这个神秘人物其实是在伦敦长大的英国青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我要‘圣战者约翰’为他在叙利亚犯下的可怕罪行面对司法审判。”当“圣战者约翰”遭美军轰炸生死未卜之时,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一名同样犯下斩首罪行的黑人青年正接受司法审判。只不过,这名美国青年实施斩首的地点不在叙利亚,而在美国本土的一处办公楼,斩首对象并非被绑架的人质,而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同事。该案也成为美国本土发生的首例办公楼斩首案。
2014年9月24日下午4时许,俄克拉荷马州穆尔城警方接到一个911报警电话。接线员听见电话那头报警人大声呼喊:“快关门,快关门!”随即报警人称沃恩食品厂出事了。此时,正有人闯进办公楼,挥刀乱刺,客户服务部一名女工已经遇袭,凶手正到处乱闯。报警人和几名同事躲在一间办公室里,能听到凶手在门外走动的脚步声,还有人们惊恐的尖叫声。就在他们通话时,过道上又响起了枪声。接线员迅速调遣警力前往案发地,同时告诫报警人锁好房门,原地蹲下。
报警人听到的枪声来自马克·沃恩,沃恩是该食品厂首席运营官,也是一名受过正规训练的后备警察。袭击发生时,沃恩正在办公室,他听到警报响起,尚不知袭击者已将工厂女雇员胡福德斩首。但在警局接受的训练令沃恩迅速作出反应。他立即下楼从车内取出自己的AR-15自动步枪,狂奔100余米,赶往事发地。
事发时正值换班期间,人员嘈杂,场面混乱,有人哭喊着冲出办公楼,有人将椅子和书本砸向袭击者,对他拳打脚踢,试图阻止穷凶极恶的袭击者。但袭击者仍疯狂地挥舞利刃,赶开周围的人,扑向他的下一个“猎物”——43岁的女雇员约翰逊。赶到现场的沃恩冲袭击者大吼一声,勒令他住手。袭击者停顿片刻,朝沃恩走了几步,随后拐进一条过道不见了踪影。
沃恩连忙追上前去。这时,袭击者突然现身,举刀疾速冲来。沃恩大声喊他停下,但浑身是血的袭击者置若罔闻。当他即将冲到沃恩面前,两人相距仅三四米时,沃恩果断扣动扳机,连开三枪。袭击者应声倒下,手中仍紧握着那把被血染红的刀。警方随后逮捕袭击者,并将他送往医院。
原来,这名闯进工厂的“刽子手”是该厂雇员奥尔顿·诺伦。在接到厂方的停职通知后,他怒火中烧,从家中取来凶器,驱车返厂,撞毁路边停泊的车辆,于16时15分左右闯进工厂办公楼行凶。他一头扑向背对着他的54岁女工胡福德,将那把平时工厂切菜用的刀扎进她的脖子,不顾受害者及周围同事拼死反抗,用利刃割下她的整颗头颅,随后又刺伤另一名女工,企图将她一并斩首。幸亏工厂首席运营官沃恩及时赶到,开枪将其击倒。
惊魂未定的沃恩食品厂雇员
及时开枪制止斩首暴行的工厂首席运营官马克·沃恩
被美国步枪协会评选为年度最佳执法人员的马克·沃恩
就在办公楼斩首案发生前不久,“伊斯兰国”接连公布斩首美国记者詹姆斯·福莱等人质的视频。该案嫌疑人骇人听闻的作案手段与恐怖分子如出一辙。这只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对此全美高度关注。人们纷纷猜测该案是否为恐怖袭击。美国联邦调查局随即介入,对嫌疑人背景和作案动机展开调查。
案发前,嫌疑人诺伦只是沃恩食品厂流水线上的普通雇员,一个30岁的黑人小伙。但警方调查表明,他曾于2010年因袭警等罪入狱服刑,2013年出狱。他被停职据说是由于人事变动,但详细原因一直未向公众透露。
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诺伦曾劝说工厂同事皈依伊斯兰教。他在监狱服刑时,身上就已文有穆斯林问候用语“愿和平与你同在”。在他因斩首案被捕后,媒体曝光了他的社交媒体个人网页。其封面是圣战分子的照片。网页中有大量塔利班战士和本·拉登的照片,还有他穿着穆斯林服装阅读古兰经的照片。在一张黑布蒙面、持自动武器的伊斯兰女性照片旁,诺伦注明“我的穆斯林姐妹”。在一张留着红胡子、酷似“伊斯兰国”军事首领的男圣战分子照片旁,诺伦标注“我的穆斯林兄弟”。他在网页上发表了大量谴责美国和以色列的言论,宣称伊斯兰文明将主宰世界,并贴出一张“9·11”事件恐怖袭击现场的照片,预言美国自由女神像将被烈火吞噬,自由女神的追随者也必将灭亡。此外,他还在页面上张贴有关斩首的照片,并引经据典,对这种残暴行径表示赞赏。
尽管警方未发现诺伦与恐怖组织有任何直接联系,但诺伦与恐怖组织的精神纽带仍不言自明。该案中无辜者的伤亡终将这种隐性联系化为血淋淋的现实。警方调查后声称,这只是一起偶发的职场暴力案件,纯属个例,与中东发生的类似事件无关,也非原教旨主义所致。
对于警方的调查结论,美国媒体纷纷发表不同看法。媒体公布了大量有关诺伦支持恐怖主义的言论和图片,认为警方过于低估这些诱因,并对案发后奥巴马总统出奇的缄默表示不满。美国战略研究机构兰德公司的反恐问题专家科林·克拉克称,这种斩首罪行理应定性为恐怖袭击,将其归结为职场暴力事件有害无益。曾入围普利策奖的记者迈克尔·戴利撰文指出,当诺伦挥刀斩落人头时,也许在他心目中,自己已不再是那个有犯罪前科、老是丢掉“饭碗”的可怜虫,而是跟“圣战者约翰”一样的圣战战士、“复仇天使”。
被斩首的女工胡福德生前和丈夫的合影
对于在办公楼斩首案中勇斗暴徒的马克·沃恩,美国各界不乏溢美之辞。美国步枪协会主席吉姆·波特称:“沃恩敏捷果断,及时终结了令人发指的暴行,毫无疑问是个英雄。”为表彰马克·沃恩及时开枪制止斩首暴行,美国步枪协会评选他为年度最佳执法人员。
沃恩具备双重身份,既是持枪公民,也是后备警察。根据美国法律规定,每位美国公民都有机会申请成为后备警察。申请者宣誓加入警队,成为后备警察后,需要和正式警察一样受训,每月有短时间的执勤任务,如美国NBA球星“大鲨鱼”奥尼尔就曾在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和多拉尔市担任后备警察。毫无疑问,警队的历练赋予沃恩完成救人壮举的勇气与智慧,使他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果断出手,拯救自己工厂雇员的生命。
不过当地警方证实,在该案中,沃恩开枪并非代表警方行使职权,而是他的个人行为。这样一来,沃恩食品厂的员工在庆幸厂里有个后备警察的同时,更应该庆幸沃恩拥有“带枪上班”的权利。在俄克拉荷马州,这一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但并非美国每个州的公民都有权“带枪上班”。俄克拉荷马州是制定法律保护“带枪上班”权的先驱,另有22个州紧随其后,制定了类似法律。这些法律规定,企业应容许员工把枪带至单位停车场。而俄克拉荷马州放得更开,规定企业应容许员工把枪带进办公室。
关于“带枪上班”的法律本来就引起了不少争议。此类法律在美国12个州未能通过,主要阻力来自企业的反对。美国大量企业反对“带枪上班”,认为这非但不能减少职场暴力,反而会导致更多办公场合血案。《美国公共卫生杂志》曾发文指出,与禁止带枪上班的地方相比,在允许带枪上班的地方,职员死于办公场合枪案的概率要高出五倍。阿拉巴马大学犯罪学教授亚当·兰克福德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1966年至2012年校园和工作场合发生的群体枪击案占世界的62%。
而在办公楼斩首案发生后,是否应允许“带枪上班”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不少人担心来自中东的“斩首视频”会进一步传播圣战思想,产生更多像诺伦这样的独狼式袭击者。枪支法律专家约翰·斯奈德认为,人们必须做好应对极端分子的准备,俄克拉荷马州发生的这起斩首案充分证明,枪支能有效对付恐怖袭击,美国人民需要用枪保卫自己的生命与自由。案发地穆尔警局的警官杰里米·刘易斯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也称,在此次斩首凶杀案中,幸好沃恩上班时带了枪,要是没有他开枪制止,后果很可能会严重得多。
关于“带枪上班”的争论仍在继续,而这起斩首凶杀案对美国社会造成的影响依然余波未平,人们内心的裂痕与创伤将难以弥合。更为可怕的是,人们不知道何时会再出现下一个“诺伦”。俄克拉荷马大学中东问题专家约书亚·兰迪斯就指出,“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的暴力视频很能蛊惑人心,诱使一些亡命之徒效仿恐怖分子的残暴行径,投身其所鼓吹的“伟大事业”。
2015年10月,经过一系列司法程序,俄克拉荷马州法官宣布,美国首例办公楼斩首案嫌疑人奥尔顿·诺伦精神正常,符合受审条件。诺伦被指控犯有一级谋杀,以及使用致命武器袭击和殴打罪。此前,诺伦一直拒绝同他的辩护律师合作,犯罪心理学家分析认为,他希望被尽快处以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