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杨冬梅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图书管理思考
文/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杨冬梅
本文论述了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图书管理工作。内容有:提升大学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调整大学图书馆藏书结构增加电子资源;加快大学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化基础建设。
网络环境;大学;图书管理;思考
大学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完善的现代大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图书馆是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获取额外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图书馆的发展管理不可避免地也置身于一个大的网络环境下,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顺应这一潮流,达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这也是本文致力于探讨与思考的。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图书馆日常管理首先是对大学图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大学图书管理人员是大学图书馆正常运作的核心保障之一,大学图书馆的日常运行离不开一定人员的维护与管理。
大学图书管理员除了平时简单的对图书的整理、分类等基础工作外,还承担着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主要表现在对图书的借阅与归还这一问题的协调上。大学的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图书管理能力与素质,首先就是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发自内心地喜爱图书管理工作。其次,在新的网络化时代背景下,大学图书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文化素质,积极学习掌握先进的网络知识,以便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更方便地为学生服务。大学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定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最先进的网络图书管理知识。学校相关机构也要对大学图书管理人员提起充分的重视,定期组织开展各项培训,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去网络技术应用比较早实施比较成功的名牌大学的图书馆进行交流参观学习,加强兄弟院校的沟通交流,大学图书馆不能是一个闭塞的系统,而应该是开放的,博采众长的。
大学图书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运用计算机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能力,熟练掌握常用的网络办公软件,坚持与时俱进,坚定终身学习的理念。
同时,大学图书管理人员在平时对学生的服务过程中要注意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展现图书馆甚至是一个学校的高素质,把它作为一个文明的窗口,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工作的尊重。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还要注重从自身的藏书结构出发进行相应的结构调整,适当多增加一些网络电子资源。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一定程度上是能够代表一个大学的文化底蕴的,它也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缩影,因此做好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书中,一定要从源头开始把关,在选定藏书的时候必须经过专家认真科学的考证,不能由一个或几个领导决定,而应该是专业的图书管理专家根据大学图书馆的合理发展趋势去制定相应的藏书结构计划,要建立科学的责任追查机制,要对图书馆的藏书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此外,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也应该发生适当的调整,应该有意识地从传统的纸质藏书向现代的电子资源倾斜。
电子图书具有许多自身的优点,比如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快捷等,特别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讲,电子图书是更加符合他们的兴趣点与接受能力的,大学生可能会更加乐于使用电子图书。大学图书管理人员应该正视这一情况,将传统的纸质图书与现代的电子图书进行有机地结合,建立并相应地增大网络电子图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数据库,使图书馆形成多结构、多层次的藏书结构,以此来满足学生们不同层面的需求。
网络环境下加快大学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化基础建设是构建现代网络信息图书馆的必然要求。大学图书馆要适应新的时代变化发展需求,不断提高自身运用新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全面的知识信息资源的能力。网络环境下我们应该致力于打造具有人性化管理特征的图书馆,图书馆不应该冷冰冰的,而应该是充满人情味的,要提供一定的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与工具,满足学生逐步提高的文化以及心理需求。
对于传统的图书馆已有资源来讲,要给予适当的合理运用,不能全部抛弃,可以在原有的资源基础上通过WEB以及相关的搜索引擎等来弥补其中的不足。同时,我们应该明确一点,大学图书馆除了主要为学生服务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扮演着一定的公益角色,大学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应该有一个更加开阔的心胸,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与能力,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价值,要充分考虑各个阶层对于网络技术以及知识的不同需求,建立多个角度的搜索引擎入口,使用多功能的检索手段,建立起高水平高质量覆盖全面的电子资源统一检索平台,达到对图书资源的多层次开发利用。
同时,大学图书馆还应该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高水平代表性的网络资源,比如能够代表专业科研水平前沿的CNKI期刊查询系统等优秀的数字网络资源,要加大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相应的开发平台。
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表现,图书馆特别是大学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化发展是既符合时代特征又符合大学生这一接受群体的身心发展特征的,我们应该积极地适应这一趋势,不断创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大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