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昆明 65005;.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昆明 6500; .罗平县种子管理站, 云南 罗平 655800)
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不育系杂交种云油杂12号的选育及其特性
董云松1,张国建2,罗延青1,李庆刚3,俎峰1,赵凯琴1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昆明 650205;2.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昆明 650031; 3.罗平县种子管理站, 云南 罗平 655800)
云油杂12号是利用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93126 A和恢复系092197杂交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10—2014年度通过云南省甘蓝型油菜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区域试验18点次试验中15点次较对照品种花油5号增产,平均单产203.28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0.24%;2013—2014年度5点次生产试验均较对照品种花油5号增产,平均单产237.1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9.21%。品质检测芥酸未检出,硫甙含量23.18μmol/g,籽粒含油量46.70%。全生育期178 d,早熟,抗倒伏。
甘蓝型油菜; 萝卜细胞质不育; 云油杂12号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主要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种、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杂种、自交不亲和系杂种、化学杀雄杂种等途径[1]。波里马不育系杂种、陕2 A不育系杂种、隐性核不育系杂种[2-4],以及其它类型杂种的广泛应用,使我国油菜产业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其间在杂交油菜品种培育及应用方面云南省已取得一定进展[5-6],但制约云南省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技术瓶颈仍未得到突破。云南省油菜主产区大多采用打塘直播及撒播,用种量远高于育苗移栽或其它较精细的播种方式。因此,显著提高杂交制种产量从而有效降低用种成本是云南省杂交油菜品种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此外因气候多变,不育系育性稳定性对杂交制种安全性的影响也是重要的限制因素。萝卜细胞质不育系杂种云油杂5号(编号:滇审油菜2008003号)的培育,为解决上述生产应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此为基础选育的云油杂12号在丰产性、抗倒伏性、含油量及杂交制种产量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1 亲本名称及来源
云油杂12号系093126 A与092197配制的萝卜细胞质不育三系杂交油菜组合。不育系093126 A由H 3 A×093126杂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恢复系092197由05504-5×06859-9杂交、测交及自交转育而成。H 3 A和05504-5分别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萝卜细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云油杂5号的双低优良亲本。
1.2 不育系的选育及其特性
2000年从加拿大引入杂交品种01790于昆明试种,并利用其F2植株群体中分离得到的不育株为母本,花油3号优良株系H 3为父本杂交;2001年夏播鉴定01790×H 3杂种F1育性为全不育,并用同一父本H 3回交;2001年秋播进行育性鉴定的同时继续回交。直至2004年共进行6个世代的回交选育,编号为05565不育系与其回交亲本除育性外的其它性状趋于一致并定名为H 3 A不育系。2007年秋播,从083126选择群体获得优良株系093126并同期与母本H 3 A杂交转育新不育系,其杂交F1编号为093126 A。随后用093126作父本与093126 A连续回交4代,2009年夏播093126 A定型并与恢复系组配新杂交种。该不育系回交选育过程中对母本开花习性进行了连续选择,仅选花冠开放正常株与保持系两两成对套袋回交,收获后混合。093126 A不育系育性稳定,其不育株率为100.0%,花粉败育率为100%,育性在不同季节及不同年度间保持稳定一致。093126 A花冠外形与相应保持系093126一致。雄蕊发育良好但无花粉,自交结实率为0;雌蕊发育正常,蜜腺发育正常;开花正常。093126 A属春性,品质及其它农艺性状与优良品系093126一致。其苗薹期长势强,性状一致,成熟一致。初花至终花33 d,全生育期180 d;株高164.0 cm,有效分枝12.3个,单株有效角果356.6个,每角果粒数22.4粒,千粒重3.25 g。品质检测结果芥酸未检出,硫甙含量16.57μmol/g。
表1 云油杂12号区域试验产量及熟性表现
品种平均单产(kg/667m2)比ck±%位次增产点次(次/试点)生育期(d)云油杂12号203.2810.24115/18178花油5号(ck)184.40-53/18177
表2 云油杂12号生产试验产量及熟性表现
品种平均单产(kg/667m2)比ck±%增产频次(次/试点)生育期(d)云油杂12号237.1+19.215/5186花油5号(ck)198.9-0/5184
1.3 恢复系的选育及其特性
2000年秋播,田间试验观察结果显示,从加拿大引进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都不同程度地表现F1植株育性分离且不育株率显著高于可育株率。其中编号为01751的杂种F1植株群体内不育株率相对最低为41.4%,其余杂种F1植株不育株率都高于这一比例。因此,01751的F1植株群体中可育株成了云南省萝卜细胞质不育杂交种选育恢复源的基础材料。2001年2月,于01751群体中共选取59个单株套袋自交。同年6月于晋宁县农技推广中心试验地夏播种植,分株系检验其自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情况。结果自交后代植株群体育性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不育株率大多高于F1植株群体,仅其中编号为01751-2/6、01751-3/1、01751-5/6等3个单株的自交后代可育株率略有提高。依同期不育系选育检验结果,2001年秋播以01790×H 3 F1及其回交后代为母本,以01751-2/6、01751-3/1、01751-5/6三个单株混合种子021214为父本,进行测交及自交,筛选恢复稳定的恢复株系。在连续测交筛选过程中,绝大多数自交及测交父本世代间育性分离比例极不稳定,仅个别单株自交及测交其后代的可育株率逐渐得到提高。2001、2002、2003年度,在扩大父本自交后代群体基础上,经广泛测交及相应F1育性鉴定,分别获得恢复力相对较高的优良恢复株系021214-2/4、03704-2/11、042279-1/1;2004年秋播,最终获得性状趋于稳定的恢复株系05504-5。2005年秋播,利用新选06859 9/4株系与05504-5杂交转育新恢复系。2006年夏播获得恢复系转育选择群体并于当年秋播测交选育,获得072436 13/7恢复株系。随后对该恢复株系进行了连续5代的自交和测交选育,于2009年获得性状稳定的恢复系092197。其全生育期176.2 d;株高169.1 cm;有效分枝6.8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60.7个,每角果粒数23.1粒;千粒重3.54 g。092197长势较强,苗期性状一致,抗倒伏性适中,成熟一致,有一定的耐高温逼熟特性。品质检测结果芥酸未检出,硫甙含量20.6μmol/g。
1.4 杂交种组配
2009年夏播初步组配091326 A×092197杂交种,并于2009年秋播进入昆明试点的新杂交组合品系比较试验。结果显示,KT 1012苗期性状一致,长势强,成熟一致。与对照品种云油杂2号相比较,其生育期晚熟4 d;株高172.0 cm;有效分枝10.3个;单株有效角果332.6个;每角果粒数24.3粒。花期育性调查结果F1不育株率为2.3%。产量结果折合单产175.6 kg/667 m2,较对照云油杂2号增产11.7%。品质性状分析结果为芥酸未检出,硫甙19.4μmol/g,含油率43.13%。2010年夏播制种结果显示,091326 A×092197组合母本自然授粉开放结实较好,按父母本1∶4行比制种F1单产达126.7 kg/667 m2。2010年夏播生产的杂交种于当年秋播进入云南省甘蓝型油菜区域试验。
2.1 产量表现
2.1.1 云南省区域试验结果
2010—2012年度云南省甘蓝型油菜区域试验9个试点18个点次的试验中,云油杂12号有15个点次较对照品种花油5号增产,3个点次较对照品种减产;其平均单产为203.28 kg/667 m2,较对照品种184.40 kg/667 m2增产10.2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单产在区域试验同期9个参试品种中居第1位。全生育期平均178 d,较对照品种晚熟1 d。云油杂12号区域试验表现出丰产性好、早熟、稳产等特点。
2.1.2 生产试验及示范结果
2013—2014年度,在玉溪、泸西、罗平、保山、文山等油菜主产区5个试点进行了云油杂12号的生产试验。结果5个试验点都较对照品种花油5号增产,增幅6.25%~35.16%;其平均单产为237.1 kg/667 m2,较对照品种198.9 kg/667 m2增产19.21%。全生育期186 d。2015—2016年度在临沧市临翔区小面积示范,平均实收单产304.9 kg/667 m2,高产田块实收单产329.9 kg/667 m2。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共性的“难点”“瓶颈”难以突破,比如学习“三角形面积”时,需要学生能将三角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用已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与介入,学生很难自觉想到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倍拼)的方法。倍拼的方法并非在学习三角形时才出现,学生之所以迁移的能力不足,与他们缺少“倍拼”的基本活动经验有很大关系。是否有可能设计一节数学实验课,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倍拼”是帮助解决图形问题的重要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积累这种经验,促进学生有关图形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表3 云油杂12号主要经济性状
品种株高(cm)分枝高(cm)有效分枝(个)有效角果(角)角粒数(粒)千粒重(g)云油杂12号164.451.98.1328.221.784.02花油5号(ck)167.243.810.4321.919.493.76比ck±-2.8+8.1-2.3+6.3+2.29+0.26
2.2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云南省甘蓝型油菜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云油杂12号的主要经济性状优于对照品种花油5号。其平均株高164.4 cm;一次有效分枝8.1个;单株有效角果328.2角;每角果粒数21.78粒;千粒重4.02 g。其结角密度高,故一次分枝数低于对照品种但单株角果数仍高于对照。
2.3 抗病性表现
由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取样并委托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实验室对云油杂12号进行了菌核病、霜霉病和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分别为菌核病抗性6级(MS)、霜霉病抗性6级(MS)、白粉病抗性7级(S)。
2.4 主要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甘蓝型春性早熟类型三系杂交种。子叶肾形,幼苗半直立,苗薹期长势强;中偏小叶片,叶色浓绿;顶裂叶较大,裂叶2~3对,裂叶深,叶脉明显,叶柄粗壮,叶缘大波状浅齿;一次分枝粗壮,株型稍散;花瓣较大呈侧叠状,花色浅黄;方形细长角果,表面平滑,果壳较薄,结角密度较高;种子圆形,种皮呈浅黄褐色,外观商品性较好。早熟,抗倒伏性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结果,芥酸未检出,硫甙23.18μmol/g,含油率46.70%,达到国家双低优质油菜标准。
3.1 使用良种
购买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优良杂交种子;避免使用来历不明或未经种子管理部门许可出售的种子;严禁使用农户自留种子。
3.2 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栽培习惯适时播种。秋末抢墒播种,可确保无灌溉条件田块全苗。早春初花期易受冻害区域可适当推迟播种。云南省东部区域适宜10月中旬播种,中部区域10月上中旬播种,西部区域10月中、下旬播种。
3.3 合理密植
肥力中偏低田块直播种植密度15 000~20 000株/667 m2;肥力较高田块直播种植密度10 000~12 000株/667 m2;育苗移栽种植密度7 000~9 000株/6672,3~4片叶苗龄移栽为宜。
3.4 配方施肥
目标单产200~250 kg/667 m2需施纯氮15.0 kg/667 m2以上并配合施磷钾肥,N∶P∶K按1∶0.5∶0.9配合施用。常规面积底肥800~1 000 kg/667 m2腐熟农家肥伴50 kg/667 m2普钙、1 kg/667 m2硼砂、10 kg/667 m2硫酸钾;尿素25~30 kg/667 m2作苗薹肥兑水浇施或雨前根外追肥。常年结实差的缺硼土壤应根据苗情尽早根外追肥,一般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期上下叶面喷施。
3.5 加强管理
播种后4~5 d防治跳甲等害虫1次,确保全苗。早间苗,3~4叶期定苗。出苗后注意排渍,定苗前适当控水有利于壮根培育。整个生育期及时防治蚜虫、菜青虫。高产田块花期及成熟前期需保持较好的墒情,确保籽粒饱满及高籽粒含油量。
[1]傅廷栋.杂交油菜的育种与利用[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2-217.
[2]傅廷栋,杨小牛,杨光圣,等.甘蓝型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9,8(3):201-207.
[3]侯国佐.油菜隐性核不育研究与利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240-277.
[4]李殿荣,田建华.秦油2号的育成及其在我国杂交油菜科研和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37(6):902-906.
[5]蒋海玉,严远鑫,刘其宁,等.甘蓝型油菜双低三系杂交种云油杂1号的选育[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25(2):80-81.
[6]蒋海玉,李劲峰,刘其宁,等.甘蓝型油菜双低杂交种云油杂2号的选育[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1):29-31.
Breed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gu CMS Hybrid Rape Variety Yunyouza No.12
DONGYunsong1,ZHANGGuojian2,LUOYanqing1,LIQinggang3,ZUFeng1,ZHAOKaiqin1
2016-05-2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0 BAD 01 B 03);云南省现代农业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编号:2016 KJTX 005-02)。
董云松(1966—),男;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E-mail:dong_yunsong@163.com。
10.16590/j.cnki.1001-4705.2016.09.108
S 565.4
A
1001-4705(2016)09-0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