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相伴二十六年

2016-12-03 00:42陆世辉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研员沙龙黑龙江

陆世辉

初识

记得第一次接触《黑龙江教育》是在二十六年前。1990年,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初上讲台,不知如何上课。印象最深的是校长第一次来听我的课,自幼喜爱文学的我,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那天我讲的是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自认为可以上好这节课,没想到,精心准备的教案到了课堂上完全乱了套,课上得一蹋糊涂,一篇名文被我讲得支离破碎。这时我才懂得,喜爱语文和上好语文课完全是两码事。静下心来,我下决心钻研语文教学。于是,作为“菜鸟”的我,每到休息日,就到省图书馆期刊阅览室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教育刊物,《黑龙江教育》自然进入我的视野。那一篇篇高屋建瓴的文章、贴近课堂的教学设计,令我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从此,《黑龙江教育》成了我的好伙伴,我在阅览室中静心潜读每一期文章,认真记笔记。在课堂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教学方法,有机会就去听课,渐渐地,我摸到了上课的门道。一年后,我在全区课堂教学大赛中崭露头角。

相知

真正进一步了解《黑龙江教育》,是在1996年。那年我走上了区教研员的工作岗位,和六年前不知如何上好课一样,此时,我不知如何才能胜任教研员工作。最令我苦恼的是,当初有大量教育书刊能教我如何上课,可现在,没有任何资料讲如何当好教研员。就在我迷茫之际,哈尔滨教育界发生了一件大事,省、市要总结道里区经纬小学刘克老师的语文教学风格,这是全市第一次总结名师的教学风格,省、市知名教育专家,特别是以魏永生老师为首的《黑龙江教育》编辑部全程参与了总结工作。魏老师等专家严谨的学风、深厚的学养给我这个新教研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哈尔滨市教育局召开了刘克教学风格研讨会,《黑龙江教育》连续三期介绍刘克教学风格,在全省掀起了一股语文教研热潮。而在风格总结的过程中,我得以与众多著名专家交流、学习,使我这个教研新兵得到了难得的历练,给我打下了严谨治学的底色。再翻开《黑龙江教育》,又有了全新的视角。当年阅读《黑龙江教育》,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现在,角色转换,作为教研员要搭建教育理论与课堂教学的桥梁,带动教师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去。从此,我更加勤奋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阅读《黑龙江教育》等书刊。渐渐地,我对教研工作的认识,乃至对教研工作的情感一步步加深。2012年,我出版了教研工作专著《教研员工作概论》,算是对自己十六年教研工作的总结。

相伴

2005年,我与哈尔滨市道里区一些有志于语文教学研究的老师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道里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沙龙。在沙龙里,大家上观摩课、研讨,还邀请兄弟区县名师来上课交流、切磋。而在这十年的沙龙活动中,《黑龙江教育》给予了有力的支持,魏继军老师、赵卓然老师经常参与沙龙活动,与教师们交流、互动。2013年,沙龙举办城乡教师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沙龙成员分成两个红蓝两队,先进行同课异构的备课,两位分别来自市区和郊区的沙龙年青教师同上一节课,课后,红蓝两队进行教学辩论。沙龙成员在活动中碰撞、交流,整个活动精彩纷呈。在《黑龙江教育》编辑部的全力支持下,此次活动的两节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学评析在《黑龙江教育》上发表,极大地鼓舞了沙龙青年教师的教研热情,《黑龙江教育》为广大教师搭建了成长的平台。

最令我难忘的是2015年10月,道里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沙龙举行创立十周年庆祝大会,并进行了教学研讨活动。而在此次活动的筹备过程中,魏继军老师和赵卓然老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使庆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黑龙江教育》也对沙龙十周年庆祝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和展示。

回顾二十六年的教育生涯,是与《黑龙江教育》相知相伴的二十六年,在这二十六年的历程中,我从青涩走向成熟,感谢《黑龙江教育》的一路相伴,衷心祝愿《黑龙江教育》以七十载厚重底蕴迈向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道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教研员沙龙黑龙江
MISTY LIGHT美发沙龙
MS·CHIC美发沙龙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分享、交流、探讨“CIT2019沙龙”成功举办
Blue Mist美发沙龙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Write a caption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