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国+郭晓芝+吴维亚+张菲菲
摘要: 青鱂鱼是国际标准组织(ISO)推荐为毒性实验的标准用鱼之一,近年来被广泛的用于环境监测领域。本研究对青鳉鱼的人工繁殖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观察。在光照对青鳉产卵的研究中,发现在日夜比为16:8的情况下,青鳉的日平均产卵量最大,因此16:8是青鳉产卵的最适宜的光照时间;在温度对青鳉产卵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在水温26.0℃条件下,青鳉的日平均产卵量最大,26.0℃是青鳉产卵的最适水温。
Abstract: The medaka is a kind of standard fish used for toxicity test, which has been recommended by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ISO), and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 study on artificial breeding of medaka is also investigated. In th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light on oviposition of medaka, 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ratio of day and night is 16:8, the average daily fecundity of medaka is maximum, so this ratio is the most suitable illumination time for oviposition of medaka; and in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found in the water temperature of 26.0℃, the average daily fecundity is maximum and 26.0℃ is the most suitable water temperature.
关键词: 青鳉;人工繁殖;生长发育
Key words: medaka;artificial breeding;growth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129-02
0 引言
青鳉鱼(Oryzisa latipes)隶属于鳉科,个体小,全长2.5~5.0cm,淡水鱼类。其性皮实,可以耐受低溶氧和较宽的温度及盐分范围,食性较杂,易饲养管理[1]。在小型容器内通过人工饲养就能正常生长、繁殖,由于取材方便,卵粒较大,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学背景研究当中。但是由于在自然环境食蚊鱼与青鳉鱼占有相同的生态层次且具有相同的食性,因此在生存空间上就产生了剧烈的竞争,由于食蚊鱼生存能力强,胎生的繁殖方式优越于青鳉卵生的繁殖方式,这种在繁殖方式上的优胜劣汰,使得青鳉越来越少,致使青鳉鱼在大自然中已经频临灭绝。
在实验室稳定的培育出青鳉的幼体和成体以及受精卵,是实施一系列生物实验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如何促进青鳉的产卵量与孵化率,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就是旨在研究光照和温度对青鳉亲鱼产卵量是否产生影响,是否可以通过调节光照和温度来提高产卵量?以使青鳉更好地作为一种模式生物进一步用于实验室研究。同时还观察了胚胎各个时期的发育情况,以掌握胚胎各个时期发育特点,以作为有关方面的参考。
1 青鳉的生物学特性
青鳉属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青鳉科(Oryzia tidae)青鳉属(Oryzias)。体长2.5~5.0cm,体重0.2~0.3g。口小,上位;眼大,位于上侧。青鳉卵大且透明,卵具油球,卵径约0.9mm,吸水后膜径1.0mm。卵膜上具有长、短两类丝状物,其中短丝数目多,并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卵膜上;长丝20余根,集中在一个地方,形成一束。青鳉产卵时,长丝不会完全产出,一头联在卵巢膜上,另一头仍附着在卵膜上。这样,产出的卵不会与母体分离而沉入水中,使卵成串地挂在母体的生殖孔后面。在受精后,卵就粘在母体上进行发育,待大约2小时后就会脱离。青鳉受精卵的培育时间较长,卵内的胚胎在发育完成时才会出膜,是极好的鱼类胚胎发育实验材料。
生长与繁殖青鳉属卵生鱼类。鱼苗经过2~5个月的生长,待体长达到2.0cm左右时达到性成熟。天然产卵在4~9月之间,6、7、8月为产卵高峰。青鳉产卵多少与温度、光照及食物有密切关系。一条正常雌青鳉在繁殖的季节最多能产出约3000枚卵。水温控制在24.0℃时,受精卵经过11天左右的培育时间就可以破膜孵出。仔鱼阶段一般进食原生动物或轮虫等,之后逐步转为吃小型的浮游甲壳动物、藻类或其它碎屑等。
2 亲鱼的培育、鉴别及配对繁殖
2.1 亲鱼培育 基于毒理学规范,不带化学胶粘和塑料材质的水族箱、玻璃缸和玻璃水槽均可用来饲养标准模式青鳉。青鳉的食性复杂,摄食广泛,但需要注意的是,每天要定时早晚各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适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过量,不仅会造成水质污染还会对青鳉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培育箱中的水温变幅为20.0℃~27.0℃。
当鱼苗喂养至第11周龄时,在同一批次鱼中挑选出成熟的种鱼以供繁殖实验所用。挑选的雌鱼要求腹部明显膨大、身体健壮,全长约2.0~4.0cm,平均3.4cm;雄鱼要求体色鲜艳、身体健壮、游动正常,体长2.8~4.7cm,平均3.9cm。
2.2 雌雄亲鱼的鉴别 性成熟时,雌雄鱼有明显的外形差异:雌鱼体较肥胖,腹部膨大;产卵季节时腹鳍与臀鳍之间常附着若干粒受精卵。雄鱼体较细长,背鳍的后两鳍条之间有明显的凹陷且臀鳍较长,臀鳍和腹鳍上聚集着大量的小黑点,比雌鱼相应部位的颜色深。因此处于繁殖期的雌雄个体是非常容易区分的。(见图1)
2.3 亲鱼的配对与繁殖 人工繁殖定义为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亲体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并使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为苗种的过程。本实验就是控制光照时间的长短和水的温度来研究光照及温度对青鳉亲鱼繁殖的影响。
将性成熟青鳉按3雌2雄的比例放养在适当大小的水族箱中,控制好光照和温度,即可进行人工繁殖。
3 不同光照时间长短对青鳉产卵的影响
3.1 分组 将性成熟的亲鱼进行随机分组,每组6雌4雄共10尾,在相同的水质温度(26.0℃)、食物和水质条件下,改变不同的光照条件。实验共设4组,分别给以以下不同的光照时间:
A组(16:8):白日控制在16小时,黑夜控制在8小时。
B组(14:10):白日控制在14小时,黑夜控制在10小时。
C组(12:12):白日控制在12小时,黑夜控制在12小时。
D组(10:14):白日控制在10小时,黑夜控制在14小时。
实验所用的容器为400mm×230mm×250mm的方形玻璃缸,初始水位高度为200mm。每个玻璃缸放养繁殖期6雌4雄共10尾亲鱼,实验连续进行4d。每天定时采用虹吸法将桶底废物吸出,换水50%,投饵2次,保证1h之后有少许饵料剩余。实验在环境温度和水质温度均为26.0℃下进行繁殖。不同组之间所用的吸管、鱼网等工具要分开使用,以防交叉污染。
3.2 不同光照条件下青鳉的产卵数量 实验期间每天观察各组亲鱼的活动情况,记录各组亲鱼的产卵数量。在第 1d、2d、3d 及时收卵,进行计数并取平均值
每天每鱼产卵量(a)=每天产卵总量/6
日均产卵量=(1da+2da+3da)/3
1da表示第一天平均每条鱼的产卵量,其他同理。
3.3 结果 在本实验中,除光照时间不同外,饵料投喂量、温度高低等在各组中保持相同,但在繁殖3天后,各自青鳉的产卵量有所差异。由表1可以看出,青鳉的日均产卵量受光照时间长短影响明显。日均产卵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A组>B组>C组>D组,同时在实验中发现,光照条件达不到一定要求,青鳉不产卵,或者6条中仅有1、2条产卵且产卵量非常低。实验表明A组的光照时间长度是青鳉最佳的产卵时间且光照达到一定时间,青鳉就可以产卵。
4 不同温度产卵实验
4.1 分组 将性成熟的亲鱼进行随机分组,每组6雌4雄共10尾。在相同的光照(日夜比为16:8)、饵料和水质条件下,改变不同的温度条件。实验共设6组,分别设置温度为:
1组:水温控制在17.0℃。
2组:水温控制在20.0℃。
3组:水温控制在23.0℃。
4组:水温控制在26.0℃。
5组:水温控制在29.0℃。
6组:水温控制在32.0℃。
与控制光照时间实验一样,也是用容器为400mm×230mm×250mm的方形玻璃缸,初始水位高度为200mm。每个玻璃缸放养6雌4雄共10尾亲鱼。实验连续进行3d,每天定时做出相应处理,工具分开使用,以防交叉污染。
4.2 不同温度条件下青鳉的产卵情况 实验期间每天观察各组亲鱼的活动情况,记录每组的产卵量。取卵时间定在每天7点进行。将取出的卵放入清洁的培养皿中进行计数。为了保证计数准确,我们采取取用亲鱼3天产卵的平均值进行对比,用以减小误差。公式同上。
4.3 结果 在本实验中,除水温不同外,饵料投喂量、光照时间长短等在各组中基本相同,但在繁殖3天后,各自青鳉的产卵的平均量有所差异。这就是说明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水温的高低,对青鳉的产卵量也有重要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得知,青鳉的日均产卵量受水温影响明显。日均产卵量从大到小顺序为4组>5组>3组>2组>1组>6组,最终实验表明26.0℃是青鳉最适的产卵温度。
5 讨论与结论
5.1 光照对青鳉亲鱼产卵量影响的实验 光照对青鳉的繁殖行为非常重要,实验结果表明,光照时间小于或等于10h时,青鳉几乎不产卵或产卵极少,可见青鳉是一种喜光照的生物。
5.2 温度对青鳉亲鱼产卵量影响的实验 同时,温度对青鳉的繁殖行为也十分重要,从本实验可以看出,水温高于29℃或低于20℃时均不适合青鳉的繁殖。
参考文献:
[1]陈学文,陈再忠.中华青鳉胚胎低温保存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3(5):33-36.
[2]韩家波,木云雷,王丽梅.海水养殖与近海水域污染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1999(4):41-43.
[3]郑乐云.贡氏红圆尾鳉人工繁殖实验研究[J].福建水产,2011:4(8):37-40.